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7)
2023(5373)
2022(3973)
2021(3610)
2020(2826)
2019(6070)
2018(6178)
2017(12300)
2016(6723)
2015(7684)
2014(7925)
2013(7418)
2012(6442)
2011(5787)
2010(5845)
2009(5243)
2008(5349)
2007(5059)
2006(4749)
2005(4384)
作者
(18453)
(15374)
(15271)
(14725)
(9816)
(7340)
(7056)
(5860)
(5837)
(5404)
(5376)
(5069)
(4990)
(4962)
(4760)
(4758)
(4498)
(4476)
(4452)
(4367)
(3964)
(3767)
(3753)
(3602)
(3509)
(3502)
(3419)
(3403)
(3094)
(3081)
学科
(30229)
经济(30087)
(19230)
管理(18555)
(16609)
企业(16609)
中国(11602)
方法(10532)
(10254)
业经(9762)
(8042)
理论(7056)
数学(6976)
数学方法(6939)
农业(6677)
(6320)
地方(6262)
(6097)
(5570)
(5301)
(5288)
财务(5278)
财务管理(5276)
企业财务(5125)
教育(5027)
(4882)
金融(4881)
(4856)
银行(4847)
(4755)
机构
大学(96188)
学院(95728)
(39751)
经济(38951)
管理(34558)
研究(33182)
理学(29410)
理学院(29078)
管理学(28495)
管理学院(28319)
中国(25191)
(20060)
(19710)
科学(18934)
(16383)
财经(15544)
(15142)
(15092)
中心(14709)
研究所(14687)
(14098)
(13633)
师范(13524)
经济学(13062)
业大(12588)
北京(12546)
(11644)
经济学院(11644)
(11534)
财经大学(11505)
基金
项目(61121)
科学(48853)
研究(46763)
基金(44708)
(38070)
国家(37716)
社会(33136)
科学基金(32717)
社会科(30139)
社会科学(30125)
(23589)
基金项目(23322)
教育(21751)
(19454)
编号(19136)
自然(18961)
自然科(18547)
自然科学(18543)
自然科学基金(18250)
资助(17130)
成果(16632)
(13829)
重点(13656)
国家社会(13488)
课题(13444)
(13113)
(12508)
教育部(12243)
(12220)
人文(11918)
期刊
(48969)
经济(48969)
研究(30662)
中国(21594)
(16227)
(15968)
学报(15129)
科学(14102)
管理(13520)
教育(13139)
大学(12210)
学学(11340)
农业(10456)
(10242)
金融(10242)
财经(8735)
经济研究(7893)
业经(7651)
(7565)
技术(7442)
问题(6792)
(5198)
(5076)
世界(4899)
现代(4775)
社会(4667)
(4451)
图书(4286)
(4167)
论坛(4167)
共检索到14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基层政府受政绩逻辑和土地财政制度影响,吸引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为逐利的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领域提供了空间。依据"地随房走"原则,资本通过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占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从而打破了现有宅基地制度中无偿性、公平性和身份性原则,导致农村宅基地资本化。同时资本以房屋所有权取代了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分配权,以新的"国家—资本—村民"结构代替原有的"国家—村集体—村民"结构,结果分离了住房保障领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导致农村宅基地的去福利化和国家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园园  
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催生出一批以耕种从亲朋好友间低价流转的地为生的在村新中农。夫妻俩以劳动力最大限度为界,通过经营适度规模的土地获得体面的村庄生活(新中农)。与此同时,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背景下,这批在村种地农民变成村庄的中坚力量,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主体。然而,以政府主导、为吸引资本下乡所进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摧毁这批中坚力量,还让外出务工村民长期处于失地状态。文章认为,农业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业耕种条件,并守住耕地,保护好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而非支持资本下乡打败新中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文荣  段瑶  
文章将居住隔离理论视角引入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全国七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长三角地区七城市劳工调查数据农民工子样本的分析,揭示了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大分散、小集中"的块状分布状态。文章从结构和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一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全景呈现了城市亚文化区域作为居住隔离的社会后果及其内部特征。最后还对杭州市三位一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希冀有所启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返乡农民工从经济、社会、精神和治理等四个层面对村庄社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正在挣脱村庄社会的束缚,以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引领村庄,形成"在地市民化"的局面,最终致使村落共同体走向瓦解。"在地市民化"意味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市民趋同。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城市化和市民化的状态,是没有城市化的市民化。返乡农民工的"在地市民化"状态,呼唤国家和社会各界从生产生活条件、福利保障待遇、思想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华  张金明  
强化农村宅基地资本属性,让农民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收益,是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资源公平配置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其对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模式的偏好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收益共享成为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基于此,应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努力完善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收益分配规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志琼  
本文以美国的一些“不良教育研究”为例,介绍分析了美国学者有关“不良教育研究”的省视与反思,揭示了“不良教育研究”中的政治投机现象和虚假的“科学性”外观,提出教育研究必须注重研究的价值前提假设,注意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褚明浩  孙敏  
不同于税费时期的"老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是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以项目制为主要形式向农村输送的背景下产生的村级债务,项目制是新村级债务产生的基础。新村级债务具有普遍性、差异性、私人性、隐蔽性等特点。村庄发展导向、村干部经营项目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内在原因,项目的资金配套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自利逻辑是村级债务形成的外因。新村级债务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造成了村级权力固化、村庄主体性丧失、乡村关系扭曲以及村庄间分化加剧等严重后果。随着新村级债务的不断膨胀,容易造成新的债务危机,应当高度警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申晓梅  
应高度重视通货膨胀的社会后果申晓梅[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系成都610074]自1979年改革以来,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各种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认识方面都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旨在围绕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后果,尤其是社会不公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动,3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许多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但制度对他们的身份认可却严重滞后。目前农民工存在着被看做农民、被看做工人、被看做非工非农等多种身份标签,身份压力由此产生,并酿成多种社会不良后果。中国现有农民工社会制度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工有关,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而围绕农民工的相关制度改革宜早不宜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昕琰  
经济与社会的同频共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许之意。现有研究挖掘出了影响企业主主观地位认同的各种因素,但并未回答主观地位认同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后果。本文认为,企业主的主观地位认同会对相关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基于对中国民营企业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提高主观地位认同,民营企业主更容易接受分权的治理模式,并且员工福利更高,同时更愿意投入慈善捐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管理信心的改变是主观地位认同产生作用的主要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菊华  刘轶锋  王苏苏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长虹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但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宅基地超标准多占、城乡接合部的宅基地分配混乱、宅基地自发转让等问题。本文拟从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范军  
依据《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所享有的宅基地产权是不完整的,农民没有转让、抵押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这种不完整的宅基地产权必然降低了农民的投资激励,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相反,假若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完整的产权,情况就截然相反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卫华  
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但现在农民扩大再生产融资很难,主要原因是没有抵押物,银行不放贷。请问农民可否以上述中央文件为依据,拿自己的宅基地抵押融资?解答:虽然目前一系列中央文件都规定可以进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要"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