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7)
2023(10652)
2022(9241)
2021(8767)
2020(7603)
2019(17448)
2018(17687)
2017(33897)
2016(19200)
2015(21914)
2014(22408)
2013(22149)
2012(21189)
2011(19308)
2010(19921)
2009(18967)
2008(19241)
2007(18305)
2006(16204)
2005(14581)
作者
(58612)
(49724)
(49295)
(46945)
(31175)
(23975)
(22521)
(19588)
(18630)
(17885)
(16935)
(16768)
(15905)
(15663)
(15639)
(15198)
(15159)
(14355)
(14343)
(14299)
(12635)
(12474)
(12175)
(11552)
(11342)
(11204)
(11188)
(11027)
(10296)
(10170)
学科
(81382)
经济(81262)
(57595)
管理(51751)
(47292)
(37235)
企业(37235)
方法(33605)
农业(31066)
数学(28651)
数学方法(28312)
中国(20958)
业经(20822)
(20295)
(19341)
(19059)
地方(16363)
(14705)
贸易(14699)
(14266)
(14106)
理论(14018)
(13518)
银行(13481)
(12883)
(12581)
金融(12572)
(12132)
(12043)
(11782)
机构
学院(288390)
大学(286822)
(114042)
经济(111310)
管理(105223)
研究(98679)
理学(89188)
理学院(88172)
管理学(86434)
管理学院(85920)
中国(76965)
(70702)
科学(62801)
(61762)
农业(54805)
(53671)
(52770)
业大(50216)
研究所(47480)
(47272)
中心(46726)
财经(41621)
(39761)
师范(39336)
北京(38657)
(37487)
(37006)
(34324)
农业大学(34037)
(33549)
基金
项目(180367)
科学(139155)
研究(132683)
基金(127546)
(111419)
国家(110339)
科学基金(92255)
社会(81409)
社会科(76405)
社会科学(76376)
(72276)
基金项目(67534)
教育(61133)
(59869)
自然(58965)
自然科(57483)
自然科学(57463)
编号(57133)
自然科学基金(56440)
资助(52343)
成果(48049)
重点(40354)
(40287)
(39049)
课题(39001)
(37362)
(36037)
科研(34199)
(34028)
创新(33672)
期刊
(139202)
经济(139202)
研究(84458)
(72205)
中国(63043)
学报(52037)
农业(48404)
科学(44937)
(43262)
大学(39123)
学学(36903)
管理(34501)
教育(34299)
(29177)
金融(29177)
业经(27770)
技术(25197)
(23808)
财经(21938)
问题(20021)
经济研究(18890)
(18811)
(17958)
农村(15328)
(15328)
图书(15096)
世界(15004)
技术经济(14804)
农业经济(14526)
业大(14021)
共检索到446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秋鹏  
征收宅基地成为地方政府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和弥补农地占用的重要渠道。现有宅基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了地方政府宅基地垄断征收权和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垄断供给权,严重损害了农户的经济利益,降低了土地配置效率和全社会福利水平。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范围的限制,使农户选择中存在角点解,进一步降低了农户的谈判能力。宅基地征收过程中,农户的抵制和政府的惩罚,大幅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政府使用行政权力整理土地的效率,也减缓了城镇化推进速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彻底破除地方政府宅基地垄断征收权,政府只负责土地规划、用途管制和使用过程的监管,通过税收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赋予农户宅基地与城市居民住宅相同的权利,允许自由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星  桑铁柱  
土地非农化过程充满了利益的冲突,保护农民利益的关键在于划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设计合理的治理结构,既降低交易成本又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使得各利益主体和谐相处、共享剩余。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是治理结构的创新,一方面,政府在不完全合约中引入了规范与权力,降低了分散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民主协商的政治程序保障了农民的谈判力。与国家征地机制和分散交易机制相比,这一新的土地非农化模式有利于推进城市化,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张兆亮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探讨宅基地流转主体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高效、可持续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农户特征、宅基地特征、地权稳定性等8个特征因素的21个变量,借助4省的1053份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类比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对宅基地流转的农户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宅基地流转与未流转的两类群体样本中有20个变量都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反映出流转农户特有的群体特征;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农户的年龄、性别、是否购买养老保险、是否具有手艺或颁发使用权证等14个变量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具有不同强度及方向的显著影响,且影响因素随着宅基地距市(县、区)中心距离的远近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为与远郊农村相比,近郊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多样。研究认为,在未来的宅基地流转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依据宅基地流转的主体特征进行流转群体定位,并根据不同特征的宅基地及农户给予不同的工作重心关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军书  杜葱茂  
在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诉求不再局限于对居住权的实现,对通过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资本利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普遍存在,揭示了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对农村宅基地静态管理模式已经僵化,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延强  陈利根  
本文通过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不同流转模式对宅基地的归属(权)和宅基地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宅基地的归属应以保权保利模式中的主、客体为准,同时参照保权分利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即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以税收和地租的形式获得利益,但必须保证农民为最大收益者。依此,还针对各方所得利益的支配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文谦  董祚继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和基本模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流转有现实的需要,符合法律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也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空间;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多样,各有利弊,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撑。研究结论: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村宅基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世勇  江永基  
我国城乡地权市场分割的制度约束,导致城市土地短缺和大量农村宅基地限制流转这一矛盾。而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自发流转会引发合约一方的"敲竹杠"行为,进而影响合约的实施。从短期制度分析的视角,政府主导型的宅基地流转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失灵,提高城乡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显著增进农民的福利。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邢涛  
本文基于法解释学等研究方法,阐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作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的双层认定标准。研究发现: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的认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条款和绝大多数地方政策均规定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应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少数地方政策规定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不妥。家庭是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的最小认定单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的规范要求。应当构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的双层认定标准,即先确认家庭是否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再判断家庭是否实现宅基地权益。符合双层标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方可被认定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梦琳  
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不同的实践模式。该文基于比较制度分析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比解读各模式的制度特征,表明各地因采取的方法与路径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显著程度亦不同。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应强调以农民为交易主体的市场竞争性原则、突出远距离的跨区域流转、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具体政策建议是: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宅基地流转操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拆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协同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梦琳  
运用博弈理论和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博弈决策模型,以期认识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成因及其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博弈均衡受地理区位、农民宅基地物权属性认知、中央政府宅基地流转政策取向等诸多参数的影响与制约。鉴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权益诉求等差异,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设计应因地制宜。但不论采取何种配置方式,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与演进都应遵循利益平衡,尤其要保护腾地农户利益。而长期来看,切实实现土地收益均衡分配和农民权益保障,需要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当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需要多种制度协同完善以保证政府与农民联合决策下预期博弈结果的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  张安录  
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增长具有必然性,而城市增长又会带来城市内外特定区位土地价格的增加。城市边界区土地价格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动态的城市地价模型分析来看,其增值不仅来自于外部性作用,还得益于城市的扩张。城市的扩张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于城市化和收入的增加导致城市地租曲线整体向外平移;二是即使人口保持不变,但由于交通的改善使得城市地租曲线逆时针旋转。不能以农业地价来定量边界区土地价格。因为该区土地增值不仅仅来自于外部性,农民具有参与增值分割的权利。应该重新建立土地征收补偿的价格体系,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利根  王琴  龙开胜  
农民宅基地的无偿无期限使用制度以及其多功能性,使得农民宅基地福利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宅基地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本文阐述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宅基地福利水平以及影响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宅基地福利水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夏志禹  尉伟杰  赵帮宏  
本文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利用2013年河北省11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宅基地流转收益和宅基地流转后农民居住环境、福利状态改变的两个角度,运用Logistic模型、分类树模型分析农户的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否有两处及以上住房、对宅基地流转后医疗与养老保障的预期对农民流转宅基地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人数、家中是否有老人、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预期对农民流转宅基地意愿有负向影响;家庭性质与家中是否有两处及以上住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存在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不同需求层次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梦琳  舒帮荣  
农民分化导致农民宅基地福利认同差异,进而影响其宅基地流转意愿。本文通过江苏省常州市249个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交叉表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分化、福利认同差异和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民分化各维度下,相对以农就业、低层次收入和无城镇住房的农民,非农就业、高层次收入和有城镇住房的农民对宅基地福利认同度偏低,且更偏向于选择宅基地流转。因此,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农民分化的影响,制定满足异质性农民的差异性制度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