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
2023(1168)
2022(971)
2021(886)
2020(651)
2019(1528)
2018(1390)
2017(2543)
2016(1366)
2015(1541)
2014(1477)
2013(1510)
2012(1342)
2011(1314)
2010(1306)
2009(1274)
2008(1106)
2007(1046)
2006(833)
2005(785)
作者
(4558)
(3885)
(3841)
(3563)
(2335)
(1807)
(1700)
(1483)
(1458)
(1335)
(1326)
(1280)
(1271)
(1245)
(1203)
(1181)
(1138)
(1100)
(1091)
(1067)
(1063)
(940)
(929)
(874)
(845)
(841)
(815)
(770)
(767)
(767)
学科
(6217)
经济(6214)
管理(3444)
(2951)
(2445)
企业(2445)
地方(1808)
方法(1785)
(1776)
(1650)
业经(1578)
中国(1525)
数学(1332)
数学方法(1322)
农业(1248)
土地(1214)
理论(1141)
环境(1002)
地方经济(961)
问题(898)
(874)
城市(864)
(856)
技术(850)
(828)
金融(828)
(799)
(758)
贸易(758)
(757)
机构
大学(21940)
学院(21826)
研究(8231)
管理(8187)
(8053)
经济(7865)
理学(7199)
理学院(7060)
管理学(6948)
管理学院(6911)
科学(5772)
中国(5672)
(4674)
(4515)
(4188)
业大(4061)
研究所(3925)
农业(3652)
中心(3616)
(3577)
师范(3525)
(3286)
(3264)
师范大学(2957)
(2921)
北京(2761)
财经(2761)
科学院(2722)
农业大学(2568)
(2495)
基金
项目(16346)
科学(13531)
基金(12609)
(11452)
国家(11368)
研究(11125)
科学基金(9879)
社会(7462)
社会科(7083)
社会科学(7081)
基金项目(6972)
自然(6764)
自然科(6607)
自然科学(6607)
自然科学基金(6482)
(6314)
(5485)
教育(4868)
编号(4285)
资助(4253)
重点(3837)
(3578)
(3461)
(3446)
成果(3282)
国家社会(3237)
创新(3191)
计划(3129)
课题(3023)
科研(2980)
期刊
(9183)
经济(9183)
研究(5589)
中国(4600)
(4283)
学报(4230)
科学(4172)
大学(3142)
农业(3034)
学学(2997)
管理(2617)
(2125)
教育(2092)
资源(1558)
业经(1535)
技术(1477)
(1468)
业大(1339)
财经(1324)
问题(1324)
(1281)
经济研究(1230)
(1230)
金融(1230)
科技(1212)
(1134)
农业大学(1108)
地理(1078)
现代(1071)
(1000)
共检索到30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庆磊  马雯秋  曲衍波  姜广辉  
探索宅基地功能变化规律可深化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构建了"社会保障—收益—留置"宅基地多功能分类体系,基于613处样本宅基地调查资料,运用核密度法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平谷区宅基地多功能演变特征,揭示"农户—宅基地—村庄"多要素综合作用下宅基地功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呈显著弱化趋势,收益功能和留置功能则显示出增强态势,功能结构由83.2%:6.9%:9.9%变为71.8%:10.6%:17.6%。(2)社会保障功能在经济落后山区较强,空间形态由条—带状向片—面状集聚分布演变,体现出区域农户对其居住保障性的依赖;收益功能集聚在经济较好平原区及近郊半山区,分布格局由点状演化为点—带状扩展态势,以适应休闲农业、旅游等需要;而留置功能则在经济中等半山区强化,形态由片—面状向点—带状分散化布局,反映区域农户在外工作增多与对宅基地潜在价值的期望。(3)基于农户视角,区位、经济、地形等村庄特征是宅基地多功能形成的激发因素,家庭人口、收入的规模和结构等农户特征是宅基地功能形成的能动因素,宅基地位置、规模、建造年代等是宅基地功能发挥的限制因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应遵循宅基地功能演变与分化规律,按照农户—宅基地—村庄综合特征的差异分类施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永兵  
认识闲置宅基地形成机理、测算闲置宅基地规模是推动闲置宅基地有效治理的关键。从宅基地承担的居住保障功能存废视角,将闲置宅基地分为绝对闲置、相对闲置、合理闲置和部分闲置四种类型。人口变动、农户认知和宅基地管理制度共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闲置宅基地。目前我国绝对闲置宅基地比例为11.82%、相对闲置比例为7.69%、合理闲置比例为7.01%、部分闲置比例为11.31%。绝对闲置和相对闲置宅基地是重点退出和盘活的对象,整治潜力为268.23万公顷。闲置宅基地治理面临空间分布与需求不匹配、已有政策存在局限等问题,需要从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和拓宽闲置宅基地处置途径两方面完善闲置宅基地治理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祥  胡银根  张亦弛  虞加林  张豪  
[目的]识别与量化宅基地多功能,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要素和结构识别宅基地多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宅基地功能值,综合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度量和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1)德清县的宅基地以社会、生态功能为主,经济、文化功能为辅,不同类型村庄的宅基地多功能表现有差异:相较于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各项功能具有明显优势。(2)德清县的宅基地生态、社会功能间呈中度协同关系,经济、社会功能间呈中度权衡关系,经济、生态功能间呈弱权衡关系,宅基地功能权衡强度在不同类型村庄显现差异:搬迁撤并类的经济、社会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大,特色保护类的经济、生态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小。[结论]宅基地功能间存在显著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未来应结合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功能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李胜男  苑韶峰  申屠楚宁  唐奕钰  
研究目的:基于宅基地多功能识别结果,构建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揭示不同地区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分异规律。研究方法:基于可达性划分宅基地类型,构建基于宅基地利用的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引入产业区位熵测算宅基地功能优势度。研究结果:(1)生产功能以嘉兴城中村、义乌城中村及近郊具有突出优势;(2)资产功能呈现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特征;(3)生态功能呈现出山区>平原>丘陵盆地和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规律;(4)心理功能与保障功能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在宅基地退出时应对其进行差别定价与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长虹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但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宅基地超标准多占、城乡接合部的宅基地分配混乱、宅基地自发转让等问题。本文拟从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范军  
依据《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所享有的宅基地产权是不完整的,农民没有转让、抵押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这种不完整的宅基地产权必然降低了农民的投资激励,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相反,假若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完整的产权,情况就截然相反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卫华  
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但现在农民扩大再生产融资很难,主要原因是没有抵押物,银行不放贷。请问农民可否以上述中央文件为依据,拿自己的宅基地抵押融资?解答:虽然目前一系列中央文件都规定可以进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要"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圣平  
宅基地制度建设一直是围绕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现行法上的规则设计大抵是沿着公法的路径,按照行政管理的模式在发展。虽然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但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规则授权"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去规定(《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宅基地还家”是错误的编辑同志:我们在基层土地信访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问题:有的村民小组在划分宅基地或者调剂其他土地时,有些村民要求以土改时人民政府发给的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土地证为依据,搞“宅基地还家”、“还原耕”、“继祖业”等。请问这种做法是否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应斌  杨庆媛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成为当前学者归纳总结农村发展及其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归纳与综述方法对农户层面的宅基地利用现状、内部结构、形态、功能、文化景观进行回顾与分析基础上,从农户宅基地演变内外部因素与人均用地标准调控等方面剖析其动力机制。认为在农户层面宅基地利用演变等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选择方面,以村域为基本单元,运用"3S"技术将农户问卷调查的社会经济属性数据与宅基地空间属性数据进行链接,注重农户宅基地演变驱动机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将社会经济转型耕织于农户宅基地演变及其调控研究的全过程。在研究内容方面,将农户生计转型及其行为决策融入宅基地演变动力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综合运用微观经济模型、比较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演进路径及其演进机理,以提炼和总结宅基地流转的演化动力和变迁方向。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形成了一条从农民自发流转到政府探索主导流转,从实物流转到指标(发展权)流转的演进路径。其实质机理是交易主体、交易机制和建设用地指标适用范围的不断变化,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寻求土地报酬最大化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调整的结果,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稀缺性程度以及政府选择性政策则构成宅基地流转模式变迁的外部推力。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福利,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强调市场竞争性、探索农民自主宅基地治理模式;并协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征地制度及政府权力规范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综合运用微观经济模型、比较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演进路径及其演进机理,以提炼和总结宅基地流转的演化动力和变迁方向。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形成了一条从农民自发流转到政府探索主导流转,从实物流转到指标(发展权)流转的演进路径。其实质机理是交易主体、交易机制和建设用地指标适用范围的不断变化,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寻求土地报酬最大化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调整的结果,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稀缺性程度以及政府选择性政策则构成宅基地流转模式变迁的外部推力。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福利,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红梅  刘超  王克强  尚俊松  邢学艳  
基于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现实矛盾,分析了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变化规律及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力,以期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合理优化布局提供理性思考。研究表明,近十年,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农村宅基地利用变化幅度为14.5%,年均变化量为7.68hm2,宅基地利用动态度为1.45%,其农村宅基地总规模、人均宅基地规模及户均宅基地规模均呈现增加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农村宅基地用地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农村人口及户数已经退居第二但仍然是重要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郊区宅基地出现多重功能,已有制度不适应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的改革建议有: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住制度、承认农村宅基地的多重功能、探索农村居民宅基地权利的多元实现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并提高公众参与性、健全农村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随着中国市场化深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农村宅基地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正逐步由保障性向资产性转变,这种变迁是中国社会变迁、制度变迁和公民觉醒的必然;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滞后于其功能变迁,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或将要付出惊人的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和个人成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宅基地现行制度与其功能变迁存在诸多冲突;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呼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