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9)
2023(19105)
2022(16335)
2021(15496)
2020(13054)
2019(30269)
2018(29951)
2017(57827)
2016(31618)
2015(35821)
2014(36164)
2013(35624)
2012(32529)
2011(29195)
2010(29220)
2009(27132)
2008(26996)
2007(23868)
2006(20621)
2005(18142)
作者
(91054)
(76166)
(75658)
(72299)
(48318)
(36538)
(34522)
(29907)
(28716)
(27096)
(25708)
(25460)
(23974)
(23926)
(23538)
(23490)
(23284)
(22482)
(21793)
(21703)
(18900)
(18609)
(18479)
(17244)
(17210)
(16974)
(16919)
(16796)
(15444)
(15051)
学科
(124049)
经济(123880)
管理(97537)
(90267)
(76253)
企业(76253)
方法(59247)
数学(51768)
数学方法(51042)
(43449)
(34435)
中国(32533)
(27926)
业经(27917)
(26828)
(25235)
财务(25135)
财务管理(25064)
地方(25026)
企业财务(23789)
农业(22428)
(22293)
贸易(22286)
(21624)
理论(21029)
(19769)
银行(19709)
(19384)
技术(19289)
环境(19061)
机构
大学(449384)
学院(448909)
(176177)
管理(175914)
经济(172225)
理学(152376)
理学院(150688)
管理学(147881)
管理学院(147065)
研究(145597)
中国(109069)
(94459)
科学(91707)
(89597)
(73638)
(73575)
财经(68470)
业大(68165)
中心(67099)
(66608)
研究所(66591)
(61938)
北京(59305)
(57876)
农业(57742)
师范(57297)
(53219)
经济学(53185)
(53032)
财经大学(50670)
基金
项目(305309)
科学(238730)
研究(222078)
基金(220254)
(191746)
国家(190168)
科学基金(162986)
社会(138296)
社会科(131001)
社会科学(130965)
(120278)
基金项目(116968)
自然(106758)
自然科(104203)
自然科学(104174)
教育(103021)
自然科学基金(102283)
(100862)
编号(91521)
资助(91027)
成果(74545)
重点(68256)
(67109)
(64070)
课题(62999)
(62957)
创新(58801)
科研(58755)
教育部(57445)
大学(57165)
期刊
(191684)
经济(191684)
研究(129643)
中国(85434)
(74201)
学报(72620)
(66598)
科学(64910)
管理(62947)
大学(55174)
学学(52123)
教育(48190)
农业(45223)
技术(40082)
(36943)
金融(36943)
财经(33733)
业经(31879)
经济研究(30405)
(28687)
问题(25283)
(22945)
(22359)
技术经济(21796)
图书(21618)
理论(21257)
科技(20674)
财会(20580)
统计(20248)
商业(19655)
共检索到652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津  刘向南  吴群  
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纠正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获得偏差,并允许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本文基于农民在现实宅基地利用中的财产权益实现差异,从权、益二分视角构建了事实财产权益格局的四象限模型和财产权益偏差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偏差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能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对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的纠偏是推动宅基地制度优化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纠偏的基本逻辑,本文提出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构建农民基本居住权益保障体系,完善法定权利结构,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优化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同时促进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陆印  
让农民受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基于农民权益变化视角审视宅基地制度70年变迁历程发现,自“两权分离”后宅基地制度表现出“房地分离、差别赋权、产权管制”的特征,即同一时期宅基地与农房的限定性赋权并不同步,国家逐渐加强对宅基地及农房的产权与权能管制,农民宅基地权益在产权管制中受到损害。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是放松产权管制与还权赋能,改革的逻辑思路是以维护国家公益(保障居住功能)为基点,以发展农民私益(显化财产功能)为驱动力,以“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重塑为总统领,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宅基地权利体系的重构过程,即通过三权的重新设置发挥其独特功能和整体效能。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集体所有权重点在于明晰权利主体,赋予完整权能;保障农户资格权首先要厘清权利性质,明确入法路径;适度放活使用权,亟需进一步放宽使用权流转范围与用途功能,实现有偿使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瑞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此,理论界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探讨。本文提出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须在既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把握一定的方向和原则,同时应当寻找到一条恰当的制度变迁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规定了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集体属性,而在具体的产权实践中,农民对宅基地的产权认知越来越趋向于私有化。宅基地产权的地方性建构意味着对土地产权的讨论必须进行"在地化"的理解,S村宅基地制度的在地化实践以及土地管理权的上收为农民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私人化实践空间。同时,基于地方性共识的农民宅基地需求同该制度空间相耦合,共同形塑了农民对宅基地属性的私化认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贯成  李学增  王茜月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  朱琳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会广  赵雪程  张耀宇  
研究目的:考察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的实施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与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根据江苏省7个地级市共53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制度因素和农民个人经济因素两个角度选取影响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的因子变量,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农民自身对宅基地相关财产权利的认知以及村级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其中,农民对于宅基地是否可用于抵押的认知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因此,要素市场建设培育与农民认知能力培养,对于将法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印子  
高度趋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变革话语的理论基础在于对宅基地地权实践理解中的权利产权命题。经验显示,农村宅基地地权镶嵌于村庄社会治理场域中,呈现出多种社会产权样态并表现出独特的权属特性。高度财产权化的宅基地制度变革方向不仅误解了现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合理性,忽视了宅基地地权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有悖于现代产权发展的内在规律,放大了宅基地制度的变迁需求,低估了宅基地财产权化制度变革的社会风险和不良后果。中国农民可以享有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利,但一味高歌猛进的宅基地财产权化的制度变革可能会导致"产权失灵"的闹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柱智  
从实践和理论层面理解宅基地财产化改革的最新进展及深层逻辑,有助于准确客观评价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反思流行理论框架。实践中主要有五类宅基地财产化路径,包括:宅基地有偿选位、宅基地内部流转、农房抵押贷款、闲置农房盘活、宅基地入市,不同路径有不同运行机制,同时有严格约束条件,形成宅基地配置的"有限市场"特征。限制宅基地财产化的深层逻辑包括:宅基地制度的功能仍主要保障户有所居,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农村土地管理,宅基地制度要和中国土地制度的整体宪法秩序相协调。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需要多元标准体系,消除单一赋权标准造成的片面性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淼  赵磊  
利益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制度前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以利益均衡为目标的主动干预,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路径择定。在此基础上,只有紧密围绕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层面实现利益协调机制的新供给,才能有效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淼  赵磊  
利益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制度前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以利益均衡为目标的主动干预,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路径择定。在此基础上,只有紧密围绕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层面实现利益协调机制的新供给,才能有效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城镇化战略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推动城镇化进程,仅依靠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必须同步改革土地制度。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框架下,农民无法以土地权益主动参与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利益,难以实现市民化的有效经济支持。因此,应赋予农民对其宅基地的土地权益,丰富宅基地土地权益的实现形式,使其转变为进城落户的资本,以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瞿理铜  
宅基地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用地类型,目前存在利用效率低下、面积超标等问题,如何创新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宅基地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结果表明宅基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以公平作为价值取向,忽视资源利用的效率取向。这种"重视公平、忽视效率"的价值取向使得宅基地利用出现了面积超标、资源闲置、城市规划区以外宅基地流转少等问题。分析社会转型背景下宅基地管理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浩媛  段文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制度是最为独特、最为敏感,也是最难以决断的一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梯度推进,分类实施。本文从人口、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土地管理水平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底条件,并以15个试点县(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以青海湟源、西藏曲水和安徽金寨为代表的基本保障型,以江苏武进、陕西高陵、福建晋江和新疆伊宁为代表的规范管理型,以四川泸县、江西余江、湖北宜城、宁夏平罗和湖南浏阳为代表的有偿退出型,以云南大理、天津蓟县和浙江义乌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4种不同类型的宅基地改革路径选择,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推开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