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8)
- 2023(6105)
- 2022(4861)
- 2021(4805)
- 2020(3437)
- 2019(8115)
- 2018(8433)
- 2017(14661)
- 2016(8444)
- 2015(9294)
- 2014(9697)
- 2013(8904)
- 2012(7940)
- 2011(7096)
- 2010(7443)
- 2009(6835)
- 2008(7023)
- 2007(6179)
- 2006(5869)
- 2005(5453)
- 学科
- 济(25601)
- 经济(25550)
- 管理(21960)
- 业(18388)
- 企(15836)
- 企业(15836)
- 制(10584)
- 农(10016)
- 中国(9912)
- 财(8641)
- 业经(8243)
- 理论(7925)
- 教学(7676)
- 体(7628)
- 教育(7628)
- 农业(6406)
- 银(6390)
- 银行(6387)
- 体制(6353)
- 地方(6140)
- 行(6118)
- 方法(5968)
- 融(5640)
- 金融(5638)
- 税(5247)
- 学法(5159)
- 教学法(5159)
- 学(5096)
- 税收(5040)
- 收(4994)
- 机构
- 学院(107610)
- 大学(103994)
- 济(37546)
- 研究(37267)
- 经济(36353)
- 管理(34914)
- 中国(29895)
- 理学(27976)
- 理学院(27631)
- 管理学(27072)
- 管理学院(26847)
- 京(22911)
- 财(22802)
- 科学(21137)
- 江(20128)
- 所(18613)
- 范(17516)
- 师范(17359)
- 中心(17267)
- 州(16108)
- 研究所(16086)
- 财经(16000)
- 技术(15222)
- 北京(15207)
- 职业(15157)
- 农(14982)
- 经(14286)
- 院(13972)
- 教育(13634)
- 师范大学(13560)
- 基金
- 项目(60840)
- 研究(53079)
- 科学(46272)
- 基金(38416)
- 家(32186)
- 国家(31755)
- 社会(29937)
- 社会科(27968)
- 社会科学(27960)
- 教育(27333)
- 科学基金(26467)
- 省(25872)
- 编号(25252)
- 成果(22697)
- 划(21083)
- 课题(19350)
- 基金项目(19075)
- 年(17100)
- 资助(15286)
- 性(15068)
- 项目编号(14724)
- 重点(14361)
- 自然(14170)
- 发(14002)
- 自然科(13717)
- 自然科学(13716)
- 规划(13581)
- 自然科学基金(13443)
- 制(13296)
- 创(13186)
共检索到187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杜宇能 周聪 刘娟
宅基地入市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农村土地领域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对成都、重庆、金华、六安四个地区宅基地入市改革实践的反思,探讨了宅基地入市改革进程的多重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村人口财产收入、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助力城乡融合等几个方面。本文研判了在这些目标的多重约束下,如何平衡宅基地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得出了宅基地入市改革应当严格遵循土地公有制原则、重视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重视利益的公平分配。本文认为宅基地入市改革应当以全体农村人口的整体利益为价值导向,理性看待粮食安全问题,正确复垦宅基地,可以合理利用产业发展资源盘活宅基地,分地区制定改革方案,可持续性和逐步释放宅基地入市改革红利。
关键词:
宅基地入市 改革红利 利益共享 案例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方林 朱大威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抓手之一。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闲置率高、权能受限、混乱无序、确权颁证缓慢等阻点问题,总结了典型省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主要内容和选择策略。
关键词:
宅基地 改革 路径 案例 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谦
从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现状来看,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租赁本就不受限制,抵押合同只能与金融机构订立,买受人之主体限定于县(区)、市域范围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均未触及改革之本。种种设置于宅基地使用权入市道路上的障碍,均源于住房保障与住房财产权的两难困境。然而,对住房福利的维护,不但造成住房财产权的损害,还无意间构成对农民经济、文化、社会福利的忽视。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体的限制,无法实现保护耕地的目的。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导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的增多。经由充分竞价的真正公允价格,才能实现住房财产权最大化效益。基于住房保障之同一目的与"一物一权原则"冲突之化解,可以藉由居住权实现宅基地使用权入市。区分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定居住权之无偿设立,与为第三人设定居住权之有偿设立。
关键词:
农房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居住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大伟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盘活 规范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宝丽
目前,《物权法》等是规范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法律规范,宅基地抵押受到现行法律的限制。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展宅基地抵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些地方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很多法律问题。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科学设计宅基地抵押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宅基地抵押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宅基地抵押 法律约束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涂宁静
研究目的:探讨与重构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推动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探讨了当前宅基地取得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从原始取得制度、继受取得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三大方面重构了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应以宅基地取得制度的重构为切入点,有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原始取得 继受取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砺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户多宅""一人一宅""建新不拆旧""少批多占"等违反相关法律的农户隐性占地行为,迟滞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为出发点,在宅基地功能属性变迁的研究视角下,探讨了农户隐性占地行为出现的根源以及宅基地制度相关试点改革的政策取向。首先,通过回顾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与宅基地功能属性的变迁,发现现行的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是建立于居住保障属性之上,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宅基地居住保障属性减弱以及资产属性彰显的社会现实。然后,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现实情景的角度出发,来刻画分析农民如何通过宅基地的隐性占有行为来突破计划分配制度的限制。最后,通过整理部分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域的政策文本,发现目前的试点改革工作是从"维护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与"适应宅基地资产属性彰显"这两个维度同时展开的,且前者明显受到试点县域的青睐和重视,而后者的改革则显得举步维艰。只有同时兼顾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和资产属性,才能实现对农户宅基地隐性占地行为的有效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梦玲 王庆日 陈美球 曾爽 陈美景 刘桃菊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所有权是“母权”;(2)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面临着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法律定位不明、资格权界定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和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度”难以把握等困境;(3)试点地区分别从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与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三方面展开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研究结论:应面向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于中国国情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一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应坚持稳慎推进的主基调;二是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关键;三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必须因地制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宇辉
党中央在2014年底作出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对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如何助力农村宅基地改革,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宅基地改革 试点 探索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玲玲 闵桂林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文章对某省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的做法加以分析,从政府补偿支付与农村退宅收益的冲突、“一户一宅”暂时性与“一户多宅”必然性的冲突、农民宅地外向流转的价值实现与政府管控的利益冲突等三个层面探讨当前宅基地改革存在的质疑点。从理顺宅地产权关系,赋予农户实际产权主体;强化市场微观放活,允许农宅流转,充分发挥要素价值;强化政府宏观管好,引导宅基地统一规划建设等方面为今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相应政策思考。
关键词:
宅基地 实践点 质疑点 政策取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以使用权流转为着力点,要实现宅基地的合理配置依赖于使用权的流转。运用法经济学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在构建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体系过程中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契合点,创建市场交易机制、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农村发展要素的短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第一,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各项权利的立法工作;第二,构建完善的宅基地产权制度;第三,坚持价值选择防范路径内卷化:第四,规范现代化的宅基地管理体系;第五,建设全方位的配套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自然过渡,加快乡村经济振兴,助推城乡融合。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制度 价值选择 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江学祺 李忠林
宅基地流转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重点探索的内容。现阶段宅基地权能实际扩张、宅基地功能转型及宅基地流转范围突破促成了宅基地流转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安徽省东至县的考察,对该县三个村探索的三种宅基地流转实践样态即“宅基地置换+村集体收储+工商企业租用”模式、“村集体主导+农户入股+合作社运作”模式及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分别从实施目标、实施资源禀赋、实施成效以及可推广性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进而结合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求提出宅基地流转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推进宅基地流转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亚文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的盘活形式由“农户自主流转”向“集体主导、统筹流转”的模式转变,探索集体主导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实践路径及制度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研究结果:(1)集体主导盘活的试点路径可总结为委托流转、转权流转和扩权流转。(2)路径局限:农户退出意愿掣肘盘活效率、地性转换易导致宅基地面积缩减、受让方权利名称及属性未明晰、单一赋权逻辑较难契合多元流转形式。(3)委托代理方式以及宅基地经营权的规范构造可为集体盘活路径所吸收。研究结论:宅基地用途应适当向经营性利用扩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盘活主体和宅基地所有权人,应在充分尊重农户退出意愿的基础上,为受让人设立宅基地经营权,由此构建以农户退出意愿为前提的多元盘活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兴明 雷国铨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空间布局的深度调整,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加剧了乡村振兴中土地资源供给“紧约束”困境。盘活土地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实行宅基地退出改革是因应农村人口空心化和发挥土地要素潜能的必然举措。前期宅基地改革试点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应在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取向,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宅基地退出模式,畅通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对外开放通道,加强政策工具之间的衔接与组合,建立宅基地退出风险防范机制,以扎实推进新一轮改革。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退出 改革模式 成效审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颂 仲鹭勍 郭君平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丰富实践样态,对宅基地使用权取得、使用、处置、收益及至集体所有权行使等关键改革环节中的若干争议焦点进行了梳理与解析,包括“一户一宅”制度遭遇分户、继承、人地矛盾加剧等现实挑战,如何从长远保障农民居住权益的问题;宅基地财产化诉求日益强烈,如何化解房地捆绑关系扩大房地流转交易的问题;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与乡村振兴供地不足并存,如何突破居住自用和区位条件的制约,因“村”制宜实现宅基地多元化价值的问题;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广受诟病,如何理顺集体所有权主体关系,切实保护与增进农民集体成员权益的问题等。本文认为,应正确理解“一户一宅”向“户有所居”演化的逻辑,认可宅基地使用权的可继承性,发挥有偿使用制度的调节归正作用;借助法定租赁权的设计方案实行房地适度分离,有序扩大房地流转交易范围;积极探索宅基地的多功能拓展、复合利用与地类转换,优先引导宅基地发展权在村庄之间配置转移;坚守农民利益不受损,健全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法人资格及其权能行使机制,以及落实村民民主自治权利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