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3)
2023(7224)
2022(6155)
2021(5724)
2020(4720)
2019(10792)
2018(10698)
2017(20569)
2016(11045)
2015(12388)
2014(12469)
2013(12153)
2012(11091)
2011(9935)
2010(10079)
2009(9543)
2008(9551)
2007(8747)
2006(7705)
2005(7311)
作者
(30086)
(25454)
(25188)
(23952)
(16194)
(12145)
(11444)
(9694)
(9650)
(9155)
(8754)
(8629)
(8205)
(8038)
(7998)
(7960)
(7459)
(7388)
(7283)
(7231)
(6366)
(6155)
(6020)
(5852)
(5683)
(5661)
(5655)
(5495)
(4986)
(4841)
学科
(45901)
经济(45818)
管理(40756)
(32583)
(28268)
企业(28268)
方法(18075)
(17012)
数学(15998)
数学方法(15832)
(13861)
(12855)
贸易(12850)
(12707)
(11593)
(10464)
中国(10386)
(9762)
财务(9736)
财务管理(9705)
(9421)
企业财务(9240)
业经(9076)
体制(8090)
(7932)
出口(7930)
出口贸易(7930)
(7628)
金融(7625)
(7484)
机构
大学(158668)
学院(156650)
(68023)
经济(66655)
管理(61130)
理学(52117)
理学院(51618)
管理学(50886)
管理学院(50590)
研究(49470)
中国(40310)
(37215)
(32370)
财经(28552)
科学(26235)
(25965)
(24271)
(23655)
中心(23305)
经济学(22113)
(21526)
财经大学(21334)
业大(20840)
研究所(20573)
北京(20191)
经济学院(19937)
(18395)
(18261)
(17665)
师范(17466)
基金
项目(101378)
科学(81119)
基金(76438)
研究(75379)
(65450)
国家(64967)
科学基金(56843)
社会(50591)
社会科(48193)
社会科学(48186)
基金项目(40233)
(38014)
自然(35511)
教育(34992)
自然科(34704)
自然科学(34695)
自然科学基金(34129)
(31891)
资助(31296)
编号(29345)
(25826)
成果(24328)
(23933)
重点(22327)
国家社会(21775)
教育部(21280)
(21042)
人文(20538)
课题(20267)
大学(20114)
期刊
(75523)
经济(75523)
研究(48223)
中国(33730)
(31836)
管理(24264)
学报(21323)
科学(20145)
(19580)
(18353)
金融(18353)
大学(17677)
学学(16709)
财经(15148)
教育(14091)
技术(13443)
(12898)
农业(12535)
经济研究(11837)
业经(11112)
问题(10489)
(10257)
国际(8561)
财会(8045)
理论(7829)
会计(7434)
(7194)
世界(7166)
现代(7003)
技术经济(6950)
共检索到24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吴梦琳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背景下,宅基地改革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突破口。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可以盘活农民手中闲置资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扩大耕地规模,同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文章从阐释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在分析宅基地的确权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住房券”交易制度,深入探讨“住房券”的运作流程和使用途径,并建立了退出后的土地整理复垦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从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使用权的自愿有偿退出制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吴梦琳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背景下,宅基地改革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突破口。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可以盘活农民手中闲置资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扩大耕地规模,同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文章从阐释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在分析宅基地的确权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住房券"交易制度,深入探讨"住房券"的运作流程和使用途径,并建立了退出后的土地整理复垦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从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宅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才  李沐芸  宋珂  刘卫柏  郑爱民  
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路径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选择整体分析视角,运用IAD延伸决策分析模型探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的因素。围绕参与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政策与市场环境、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选择变量、改革认知等四类变量,利用浏阳市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受这四类变量的共同影响与作用。其中,农村住宅数量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发挥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提出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政策和舆论宣传,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规范使用有偿使用费用,营造公平公正社会环境,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虞洪  
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农村宅基地资源总量较大,利用率低。一方面是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持需求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宅基地闲置率攀升和农民退出意愿增强,因此,构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势在必行,但地域差异性和主体差异性决定着有偿退出农户的有限性。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构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形成退地多元利用机制、农村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等配套机制,并构建潜在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铁小军  赵成胜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途径,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向规模集中,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笔者通过在盐城市的实地调研,了解了农村土地整治中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工作实践,在归纳总结盐城市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工作实践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核心机制是农民自愿和补偿价格市场化,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补偿项目主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楝子  陈悦  
宅基地确权政策以及二元化的城乡土地市场价格,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一,配套激励机制缺失,是影响重庆市转户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系统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调动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应建立以实有面积为准的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实物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益凤  
因中央立法的缺位,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在当下主要依靠地方性法规文件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因缺乏统一的裁判依据导致司法裁判冲突时有发生,并由此演变成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据现行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偿取得,并受"一户一宅"等原则约束,这一立法意旨基本排除了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合法性解读空间。当前实践中"消极模式"和"积极模式"两种主要应对方案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应秉持"权随房走"思路,允许农村房屋继承时宅基地使用权被一并继承,依法赋予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构建并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有序收回机制,明确继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定期限,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需要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法制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现行的户籍制度黏附着城乡差别化的入学、住房、养老保障等权利配置功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宅基地的社保功能向资产功能转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差"分析法,以重庆(实验地区)和武汉(控制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时间哑变量和地区哑变量的交叉项(即户籍制度改革效应)通过了1%的正显著性检验,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实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增加了37%;而且在户籍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大。另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保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乡建设总用地近七成,如果其不能实现流转,将使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成为空谈。因此,考察阻碍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所存在的法律障碍,探讨如何在现有法规政策之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向外部转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宅基地使用权外部转让的现状与问题外部转让的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以受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为合同行为,应当依据意思自治原则来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军  郑泰安  
促进农民权益和效益的最优是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基点,如何从制度突破上让宅基地用益物权效能最大化是农村要素改革的重点。从历史之角度分析.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构建之初的法益取向为居住保障,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此种价值导向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已显不适,而构建以"权利利用与效能最大化为中心"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然。从法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宅基地使用权之法理特征.进而构建中国特色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要。在制度设计与突破上,应重点关注宅基地使用权:区分取得及其类型;登记要件主义;流转交易制度;流转收益的分配原则、机制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戈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是农地产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盘活宅基地产权、开拓农民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则、土地政策与实践现状都为宅基地抵押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制度层面包括立法体系不完善,抵押人、抵押权人范围不明确,抵押登记制度不健全,抵押权难以实现等;配套机制层面包括风险保障机制缺位、缺乏专门的价值评估机构与农地金融机构等。对此,应当对立法作出调整,并结合试点经验逐一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