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4)
- 2023(15240)
- 2022(13100)
- 2021(12560)
- 2020(10715)
- 2019(25056)
- 2018(24826)
- 2017(46648)
- 2016(25423)
- 2015(28643)
- 2014(28632)
- 2013(27908)
- 2012(25734)
- 2011(23299)
- 2010(23076)
- 2009(21586)
- 2008(21533)
- 2007(18858)
- 2006(16489)
- 2005(14969)
- 学科
- 济(102393)
- 经济(102258)
- 管理(74140)
- 业(69522)
- 企(57349)
- 企业(57349)
- 方法(46080)
- 数学(40910)
- 数学方法(40348)
- 财(30453)
- 农(29367)
- 中国(27152)
- 制(24896)
- 业经(23005)
- 地方(22288)
- 学(19819)
- 农业(19353)
- 贸(18832)
- 贸易(18825)
- 务(18409)
- 财务(18352)
- 财务管理(18298)
- 易(18282)
- 企业财务(17395)
- 体(17040)
- 银(16613)
- 银行(16582)
- 融(16337)
- 金融(16332)
- 行(15785)
- 机构
- 大学(350577)
- 学院(349476)
- 济(143906)
- 经济(140832)
- 管理(135352)
- 研究(117702)
- 理学(116028)
- 理学院(114703)
- 管理学(112621)
- 管理学院(111947)
- 中国(90815)
- 京(73545)
- 科学(70948)
- 财(70074)
- 所(58683)
- 农(57946)
- 中心(56482)
- 江(54528)
- 财经(54319)
- 研究所(52870)
- 业大(51320)
- 经(49261)
- 范(46352)
- 师范(45892)
- 北京(45823)
- 农业(45154)
- 经济学(44003)
- 院(42811)
- 州(42708)
- 财经大学(40223)
- 基金
- 项目(234765)
- 科学(185234)
- 研究(172325)
- 基金(170507)
- 家(147896)
- 国家(146644)
- 科学基金(126417)
- 社会(109482)
- 社会科(103712)
- 社会科学(103680)
- 省(93017)
- 基金项目(90449)
- 自然(81576)
- 教育(80387)
- 自然科(79661)
- 自然科学(79636)
- 自然科学基金(78203)
- 划(77817)
- 编号(70585)
- 资助(69196)
- 成果(57793)
- 重点(53158)
- 部(52406)
- 发(49923)
- 创(48786)
- 课题(48720)
- 制(46225)
- 创新(45732)
- 科研(45279)
- 教育部(45278)
- 期刊
- 济(159639)
- 经济(159639)
- 研究(103896)
- 中国(74438)
- 财(57451)
- 学报(53522)
- 农(52410)
- 管理(49447)
- 科学(49220)
- 大学(41239)
- 教育(39202)
- 学学(38514)
- 农业(34870)
- 融(34335)
- 金融(34335)
- 技术(32069)
- 财经(27032)
- 业经(26013)
- 经济研究(25044)
- 经(23209)
- 问题(21121)
- 业(18855)
- 统计(17401)
- 理论(17364)
- 贸(17319)
- 版(17064)
- 图书(17015)
- 技术经济(16743)
- 资源(15927)
- 策(15738)
共检索到53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狄亚娜 宋宗宇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以收益与处分权能,其取得、行使和转让须受到"农民"这个身份的限制,还要服从土地管理法等行政法规约束。政策层面已在积极回应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现实需求,但是司法层面仍然存在裁判标准不统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改革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必须坚守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属性、坚决维护农民既得利益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通过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以及建立宅基地使用权强制退出与自愿退出机制来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新辉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历史脉络表现为立法思想从公权主导向私权彰显的转变,治理体系从城乡二元向城乡统一的转变以及权利属性从保障属性主导向财产属性凸显的转变三条主线,并形成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的现状。无论是政策实践探索中宅基地置换模式、宅基地资本化补偿(地票)的流转模式,还是理论探索中的法定租赁权、地上权的流转路径,实质都是为凸显宅基地资产价值等私益属性,而在赋予宅基地使用权更多权能的思路上所作的努力。但是,宅基地使用权公益与私益的双重属性又导致这些在私益权能上的扩张与宅基地自身公益权能无法根本兼顾和融合,这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的症结所在。"三权分置"对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而言,既是宏观思路上的全新路径,也是微观构造上的流转模式。"三权分置"放弃了对宅基地使用权自身权能的扩展,走的是一条在"两权分离"基础上对宅基地使用权作出进一步权利分解的全新路径,通过新分解的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实现宅基地财产价值,通过新派生的宅基地资格权保留在农户手中继续维护宅基地的保障属性,实现了公益与私益的兼顾,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流转 三权分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益凤
因中央立法的缺位,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在当下主要依靠地方性法规文件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因缺乏统一的裁判依据导致司法裁判冲突时有发生,并由此演变成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据现行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偿取得,并受"一户一宅"等原则约束,这一立法意旨基本排除了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合法性解读空间。当前实践中"消极模式"和"积极模式"两种主要应对方案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应秉持"权随房走"思路,允许农村房屋继承时宅基地使用权被一并继承,依法赋予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构建并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有序收回机制,明确继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定期限,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需要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法制路径。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一户一宅 三权分置 继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晁健宇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事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大规模流转的同时,却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这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现实发展需要,不利于农村土地的合理配置,不利于集体资产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扩大主体范围,确定使用期限,规范登记工作,建立回收和回购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交易平台。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使用权 困境 创新 物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江海 钱泓澎
本文梳理宅基地制度变迁后发现,其主要遵循三条逻辑主线:是否允许非农户购买宅基地经历一个允许到禁止的过程;要求土地集约利用,以提高用地效率;逐步放开宅基地及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允许其有偿使用。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把市场化作为改革方向,在原先村集体内部流转这个唯一合法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将一些隐形市场公开化、合法化,农民对此项改革的满意度较高。市场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制度变迁中各级政府应明晰自身定位,谨慎推广试点地区的改革经验。
关键词:
宅基地 使用权流转市场 义乌 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洪锋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考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农民开始以各种方式进入工厂、企业、城市,完全或者部分地脱离了农村,导致很多房屋、宅基地空置,宅基地的流转不可避免。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买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大多体现为买卖,实践中一般是住宅连同宅基地使用权一并买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志红
研究目的:就如何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两难困境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管理规定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本农民集体之外的主体流转,这一规定在实践中遭遇了私下流转盛行和宅基地闲置浪费的挑战。当前赞成和反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声音同样强烈,此次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并未明确态度。权衡正反两方面观点,完全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对外流转的理由并不充分。争议背后凸显的是宅基地担负的社会保障功能与财产功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言是稳定与效率的冲突。鉴于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区域农民对宅基地的保障依赖程度不同,对宅基地发挥财产功能的诉求大小也不相同,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意愿的基...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文 胡浙平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理论界对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的关注和多种争论。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既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立法修改的关键是必须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严格区分为存量流转和增量流转,并加强监管和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理力度。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存量 增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泮天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现实中却广泛存在各种表现形式的隐形流转。该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的制度成因,包括潜在利润的驱使、现行宅基地制度的非均衡状态以及缺乏强制性制度变迁等。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隐形流转 制度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祎恒 董云帆
现阶段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纠纷解决存在司法处理态度不一、缺少统一立法规范的实践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宅基地使用权兼具身份价值和财产价值,而现有纠纷处理模式不能达成两种价值取向的均衡。鉴于此,建议适用“身份资格—房地关系”双重标准的限制继承规则作为司法裁判指引,同时明确“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的成员权内涵,以填补双重标准裁判规则的理论漏洞,消解新规则的内在矛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霞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带有鲜明的社会福利性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诸如宅基地大量的隐性交易和浪费严重等问题,各地也因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活动,但是改革措施却忽略了城市化的主体,即外地农民工及其家属。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城市常住打工人群,探索建立进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回购、置换等制度,实现宅基地指标"地随人走",让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其农村宅基地的指标迁入城镇居住,降低农民在城市置房的成本和迁移成本,以最终实现人的城市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刁其怀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正处于修订《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时期,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宅基地使用权条款,意义重大。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物权法理多有抵触,必须以科学的物权法理论为指导,在微观上重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若干具体制度。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问题 改革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保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乡建设总用地近七成,如果其不能实现流转,将使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成为空谈。因此,考察阻碍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所存在的法律障碍,探讨如何在现有法规政策之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向外部转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宅基地使用权外部转让的现状与问题外部转让的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以受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为合同行为,应当依据意思自治原则来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