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3)
2023(6549)
2022(5382)
2021(4854)
2020(4073)
2019(9121)
2018(8997)
2017(17076)
2016(9418)
2015(10519)
2014(10359)
2013(9974)
2012(8924)
2011(8150)
2010(8227)
2009(8077)
2008(8115)
2007(7243)
2006(6442)
2005(6011)
作者
(25720)
(21628)
(21304)
(20372)
(13596)
(10139)
(9675)
(8199)
(8105)
(7702)
(7384)
(7170)
(6948)
(6887)
(6839)
(6503)
(6334)
(6297)
(6247)
(6184)
(5466)
(5294)
(5023)
(4895)
(4854)
(4850)
(4780)
(4681)
(4300)
(4153)
学科
管理(36808)
(33924)
经济(33850)
(31438)
(28553)
企业(28553)
(14764)
方法(13112)
(13068)
数学(10971)
数学方法(10752)
(9969)
财务(9932)
财务管理(9913)
企业财务(9462)
业经(9201)
(9201)
中国(8732)
(8599)
体制(7997)
(6757)
银行(6747)
(6652)
(6350)
(6305)
(6170)
金融(6167)
环境(6130)
(5826)
贸易(5824)
机构
大学(133743)
学院(133446)
(54346)
经济(53159)
管理(51784)
理学(44393)
理学院(43918)
管理学(43270)
管理学院(43005)
研究(42003)
中国(32745)
(30181)
(27141)
科学(23517)
财经(22980)
(20703)
(20686)
(20168)
中心(19361)
(18215)
研究所(17712)
业大(17503)
财经大学(16980)
北京(16934)
经济学(16832)
(16308)
师范(16160)
(15907)
(15602)
经济学院(14945)
基金
项目(87123)
科学(69684)
研究(65217)
基金(64745)
(55558)
国家(55109)
科学基金(48202)
社会(43526)
社会科(41251)
社会科学(41240)
基金项目(33846)
(33629)
教育(30379)
自然(30089)
自然科(29350)
自然科学(29342)
自然科学基金(28870)
(28046)
编号(26108)
资助(25663)
(23100)
成果(22119)
(19919)
重点(19564)
国家社会(18403)
(18333)
课题(18285)
(17621)
教育部(17597)
人文(17349)
期刊
(63019)
经济(63019)
研究(40527)
中国(28625)
(26749)
管理(21046)
学报(18790)
科学(17806)
(17176)
大学(15340)
学学(14537)
教育(14301)
(13234)
金融(13234)
财经(12211)
技术(11257)
农业(10926)
(10388)
业经(10277)
经济研究(9694)
问题(8091)
财会(7651)
会计(6940)
(6677)
(6345)
理论(5996)
现代(5858)
科技(5858)
技术经济(5804)
(5662)
共检索到203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军  郑泰安  
促进农民权益和效益的最优是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基点,如何从制度突破上让宅基地用益物权效能最大化是农村要素改革的重点。从历史之角度分析.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构建之初的法益取向为居住保障,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此种价值导向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已显不适,而构建以"权利利用与效能最大化为中心"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然。从法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宅基地使用权之法理特征.进而构建中国特色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要。在制度设计与突破上,应重点关注宅基地使用权:区分取得及其类型;登记要件主义;流转交易制度;流转收益的分配原则、机制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保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乡建设总用地近七成,如果其不能实现流转,将使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成为空谈。因此,考察阻碍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所存在的法律障碍,探讨如何在现有法规政策之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向外部转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宅基地使用权外部转让的现状与问题外部转让的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以受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为合同行为,应当依据意思自治原则来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戈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是农地产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盘活宅基地产权、开拓农民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则、土地政策与实践现状都为宅基地抵押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制度层面包括立法体系不完善,抵押人、抵押权人范围不明确,抵押登记制度不健全,抵押权难以实现等;配套机制层面包括风险保障机制缺位、缺乏专门的价值评估机构与农地金融机构等。对此,应当对立法作出调整,并结合试点经验逐一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光宏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其次,以实证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主要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分配制度不明确;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不合理,转让缺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监管体制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应当加强有关农村宅基地立法;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强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玥  梁丹辉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关系出发,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健  熊荣  
近年来,农村闲置宅基地腾退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司法实践研究发现,宅基地收回可以分为因公益事业收回、因违法行为收回与因丧失集体成员身份收回三种情形。宅基地收回程序存在着启动主体不明确、收回程序不健全和救济保障缺失等问题,未来立法应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的启动主体、规范实施程序、完善行政监督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泮天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现实中却广泛存在各种表现形式的隐形流转。该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的制度成因,包括潜在利润的驱使、现行宅基地制度的非均衡状态以及缺乏强制性制度变迁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本文对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评价,并指出制度的根本缺陷和新环境下存在的问题迫使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必须改革。提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从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建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与流转机制和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镕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二元格局的情形下,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许多方面与市场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极不相适应。该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主要表现在物权效用未得到充分实现,以及政府监管严重滞后。应当从赋予农村宅基地以完整的物权和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两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建  
宅基地能否抵押及如何抵押是学界争议之焦点。基于宅基地立法之嬗变及相关法律机理证成宅基地使用权有限抵押的成立,其制度设计上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并在内部法权结构上体现实质正义和保护农民的倾斜性救济原则。宅基地抵押本质上为土地使用权之抵押,其可通过抵押合同和登记公示而设定,农民集体成员和非集体成员皆可成为抵押权主体。抵押权实现时,在同等条件下应赋予集体成员优先回赎权,或本集体成员无意购买时,可由农民集体优先有偿收回。立法上应赋予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之抵押权能,构建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期限制度,并修订《物权法》等法律以确保宅基地有限抵押制度的有效运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霞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带有鲜明的社会福利性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诸如宅基地大量的隐性交易和浪费严重等问题,各地也因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活动,但是改革措施却忽略了城市化的主体,即外地农民工及其家属。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城市常住打工人群,探索建立进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回购、置换等制度,实现宅基地指标"地随人走",让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其农村宅基地的指标迁入城镇居住,降低农民在城市置房的成本和迁移成本,以最终实现人的城市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刁其怀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正处于修订《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时期,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宅基地使用权条款,意义重大。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物权法理多有抵触,必须以科学的物权法理论为指导,在微观上重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若干具体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