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0)
- 2023(6979)
- 2022(4952)
- 2021(4244)
- 2020(3008)
- 2019(6703)
- 2018(6632)
- 2017(12300)
- 2016(6603)
- 2015(7297)
- 2014(7604)
- 2013(7340)
- 2012(6523)
- 2011(6069)
- 2010(6265)
- 2009(6041)
- 2008(5770)
- 2007(5318)
- 2006(5059)
- 2005(4248)
- 学科
- 济(34857)
- 经济(34818)
- 农(24836)
- 业(18192)
- 农业(16884)
- 中国(14787)
- 管理(13850)
- 业经(12358)
- 地方(11785)
- 发(9422)
- 发展(8049)
- 展(8043)
- 企(8019)
- 企业(8019)
- 城市(7479)
- 农业经济(7408)
- 方法(7325)
- 制(7048)
- 数学(6368)
- 数学方法(6337)
- 城市经济(5697)
- 财(5654)
- 村(5556)
- 农村(5527)
- 土地(5429)
- 收入(5333)
- 产业(5308)
- 人口(5188)
- 学(5041)
- 建设(5016)
- 机构
- 学院(101161)
- 大学(97898)
- 济(41623)
- 经济(40424)
- 研究(36555)
- 管理(35957)
- 理学(30590)
- 理学院(30188)
- 管理学(29595)
- 管理学院(29408)
- 中国(27018)
- 农(22607)
- 科学(21735)
- 京(20994)
- 财(17496)
- 所(17223)
- 中心(17155)
- 江(16359)
- 农业(16202)
- 业大(15898)
- 范(15643)
- 师范(15542)
- 研究所(15536)
- 财经(13687)
- 经济学(13398)
- 院(13222)
- 州(12994)
- 北京(12642)
- 经(12427)
- 师范大学(12400)
- 基金
- 项目(68698)
- 科学(55056)
- 研究(52244)
- 基金(49921)
- 家(42876)
- 国家(42444)
- 科学基金(36955)
- 社会(36294)
- 社会科(34061)
- 社会科学(34054)
- 省(27610)
- 基金项目(26965)
- 划(22261)
- 教育(22114)
- 编号(21681)
- 自然(21138)
- 自然科(20665)
- 自然科学(20663)
- 自然科学基金(20256)
- 资助(17651)
- 成果(17255)
- 发(16823)
- 国家社会(15633)
- 重点(15183)
- 课题(15128)
- 农(14673)
- 部(14236)
- 发展(14165)
- 展(13960)
- 创(13417)
共检索到154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极,农村是中国发展稳定器。在城市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理解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前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为无法进城的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农村成为最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和进城农民的最后退路。有一种主张认为,应该通过激活农村宅基地这个"沉睡"的资本,为乡村振兴筹措资金,以建设一个强富美的乡村。至少在目前阶段,这种主张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激活的"沉睡"资本,实际上不可能创造出无缘无故的财富,不过是以农村宅基地为媒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工具,将城市资源转移到了农村;这种转移又因为增减挂钩政策工具的笨拙,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只有当城市化已经完成,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的乡村振兴才有条件进入强富美建设阶段。而目前阶段的乡村振兴重点应当集中在为需要继续依托农业农村的两亿多农户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极,农村是中国发展稳定器。在城市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理解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前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为无法进城的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农村成为最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和进城农民的最后退路。有一种主张认为,应该通过激活农村宅基地这个"沉睡"的资本,为乡村振兴筹措资金,以建设一个强富美的乡村。至少在目前阶段,这种主张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激活的"沉睡"资本,实际上不可能创造出无缘无故的财富,不过是以农村宅基地为媒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工具,将城市资源转移到了农村;这种转移又因为增减挂钩政策工具的笨拙,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只有当城市化已经完成,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的乡村振兴才有条件进入强富美建设阶段。而目前阶段的乡村振兴重点应当集中在为需要继续依托农业农村的两亿多农户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回首过去,我国的农村改革开启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展望未来,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部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探索宅基地所
关键词:
农村承包土地 重要抓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双良
近4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乡村社会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空间场域,以当前乡村社会在人口结构、职业分化、乡风习俗、乡土文化、价值伦理、利益关系、治理组织、村庄治理等方面变迁的演进趋势与主要表征为研究出发点,揭示乡村社会变迁与宅基地“三权分置”、乡村振兴的关系指向,阐释社会变迁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冲击影响,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对社会变迁的响应之策,从而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东辉 万子涵 侯美鹏 杜志章
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过一段时间试点,农村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主要面临着农民腾退意愿不高、村集体回收能力不足以及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推动该机制进一步完善,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好农民切身利益;再就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既要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也要防范化解可能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此外,还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重点明确宅基地的物权属性和法权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栗滢超
基于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实地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主要是通过农户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个体特征等方面的传导,对农户收入、就业、生活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其中家庭特征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影响最大,其影响力为0.58;可测指标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城市的喜好程度越高与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劳动力结构越偏向非农业、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低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依据家庭特征开展农户技能培训,探索分类型、多样化宅基地有偿退出路径;依据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分时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关键词:
宅基地 有偿退出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雨晴 张立恒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村民众生产生活、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众多农民宅基地被长时间荒废,却依然被“保留”“留存”,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形成约束。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点,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宅基地改革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宅基地 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张梦园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开展各种活动的多功能复合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闲置宅基地利用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于基础理论,梳理并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成因,提出农村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闲置宅基地 宅基地退出程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南方 李忠汉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是乡村地区人地系统进行交互的关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促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自身禀性产生历史性转变。农村闲置宅基地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再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成为协调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如何将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进行有效资产转化,激活乡村振兴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位升级转型和农民增收,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策略,以助于激发农民的参与内生动力、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强调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利、提供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闲置宅基地 再利用 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国民 龙圣锦
我国农村宅基地所有制形式经过三次制度变迁,才形成现有的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二元"权能结构。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法律赋予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能不完整,从而束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宅基地"三权分置"着眼于农村现代化改革的需要,促进宅基地所有权的权能结构从"二元"向"三元"转变,而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遇到"资格权"创设法理依据不足、农民享有处分权能的问题存疑、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诸多困局,通过宅基地"资格权"的具体化、"三权"权能结构优化、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式,方可有效促成农村宅基地所有制改革的完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祥 胡银根 张亦弛 虞加林 张豪
[目的]识别与量化宅基地多功能,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要素和结构识别宅基地多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宅基地功能值,综合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度量和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1)德清县的宅基地以社会、生态功能为主,经济、文化功能为辅,不同类型村庄的宅基地多功能表现有差异:相较于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各项功能具有明显优势。(2)德清县的宅基地生态、社会功能间呈中度协同关系,经济、社会功能间呈中度权衡关系,经济、生态功能间呈弱权衡关系,宅基地功能权衡强度在不同类型村庄显现差异:搬迁撤并类的经济、社会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大,特色保护类的经济、生态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小。[结论]宅基地功能间存在显著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未来应结合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功能优化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金明 迪力沙提 夏方舟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平台和必要抓手,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更有效呼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满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关键制度创新。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当参照制度变迁的历史路径依赖,在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动摇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集体内涵、赋予完整权能、分离部分产权和强化公共职能;依据多元福利主义和福利实现依赖,以凸显资格权落实乡村农民集体的居住福利保障,并探讨由集体、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提供多元农民居住福利保障替代路径;按照市场主导化配置和利益风险挂钩,以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现资源市场配置优化和农民财产价值显化,并在利益诉求和可能风险之间权衡选择宅基地具体流转路径,实现宅基地由传统单一居住功能向现代多重复合功能转型。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宅基地改革 三权分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彩璇 许月明 胡建 李晓鹏 张红勋 李晋
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出新思路、新构想,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耕地与建设用地约束趋紧,而宅基地超标占用和"一户多宅"等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立足试点区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发现落实所有权、保障资格权并放活使用权是改革总基调,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和政策合力,探索农民自愿退出机制,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宅基地 三权分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宗平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为乡村振兴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基本遵循,尊重中国乡村的实际和发展规律,构建有效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供给框架和实现路径,并避免改革的潜在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洋洋 郭贯成 吴群 杨国嵘
文章从系统角度基于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宅基地利用转型的理论逻辑,并在江苏省选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3个典型村庄案例加以实证。研究表明:(1)宅基地利用转型即宅基地利用形态发生的趋势性变化或转折,通过宅基地利用转型实现其显性和隐性形态的重构。(2)宅基地利用转型系统是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内核与外缘双系统相互作用、互为补充而构成的复杂巨系统。(3)乡村振兴视角下,宅基地利用转型存在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路径将为宅基地利用转型提供多种模式和可能性。乡村振兴视角下宅基地利用转型应充分考虑其系统因子条件,因地制宜、差异化地创新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动力基础与实现路径——基于昆明市乡村振兴试验区Y村的观察
乡村振兴视阈下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安徽省两个案例的考察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源再配及治理路径——基于定量定性混合研究方法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何以推动乡村振兴——基于扎根理论的晋江市多案例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意蕴与实践模式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农民市民化与乡村振兴协同视角
城市需求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基于城市化的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改革——以临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