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8)
- 2023(17044)
- 2022(14767)
- 2021(13492)
- 2020(11271)
- 2019(25656)
- 2018(25484)
- 2017(49477)
- 2016(26602)
- 2015(29571)
- 2014(29780)
- 2013(29647)
- 2012(27626)
- 2011(25218)
- 2010(25513)
- 2009(23389)
- 2008(22681)
- 2007(20128)
- 2006(17936)
- 2005(16222)
- 学科
- 济(130713)
- 经济(130587)
- 管理(73974)
- 业(71682)
- 企(57742)
- 企业(57742)
- 方法(51696)
- 数学(44859)
- 数学方法(44472)
- 中国(34226)
- 地方(31780)
- 农(31467)
- 业经(27528)
- 财(26870)
- 学(26058)
- 农业(21520)
- 制(21049)
- 贸(20172)
- 贸易(20159)
- 易(19396)
- 融(18823)
- 金融(18821)
- 银(18560)
- 银行(18516)
- 环境(18204)
- 地方经济(18172)
- 技术(17990)
- 行(17811)
- 理论(17800)
- 和(17673)
- 机构
- 大学(386840)
- 学院(385393)
- 济(166036)
- 经济(162683)
- 管理(149901)
- 研究(136518)
- 理学(129028)
- 理学院(127560)
- 管理学(125557)
- 管理学院(124850)
- 中国(100989)
- 京(83004)
- 科学(82379)
- 财(74261)
- 所(69198)
- 研究所(62643)
- 农(62615)
- 中心(60328)
- 财经(59300)
- 江(57155)
- 业大(56010)
- 经(53907)
- 北京(53028)
- 经济学(51483)
- 范(51178)
- 师范(50691)
- 院(49315)
- 农业(48625)
- 州(46188)
- 经济学院(46139)
- 基金
- 项目(258021)
- 科学(203361)
- 研究(188871)
- 基金(187541)
- 家(163105)
- 国家(161744)
- 科学基金(138828)
- 社会(121060)
- 社会科(114930)
- 社会科学(114903)
- 省(100550)
- 基金项目(99285)
- 自然(88865)
- 自然科(86783)
- 自然科学(86764)
- 教育(85666)
- 自然科学基金(85234)
- 划(84140)
- 资助(77795)
- 编号(75488)
- 成果(61463)
- 发(58744)
- 重点(57713)
- 部(57207)
- 创(53336)
- 课题(52711)
- 国家社会(50169)
- 创新(49793)
- 教育部(49272)
- 科研(48821)
- 期刊
- 济(189789)
- 经济(189789)
- 研究(120078)
- 中国(75606)
- 学报(59743)
- 农(57546)
- 管理(56701)
- 科学(55709)
- 财(54495)
- 大学(45387)
- 学学(42877)
- 教育(40918)
- 农业(39671)
- 融(36963)
- 金融(36963)
- 技术(33516)
- 经济研究(31237)
- 业经(30170)
- 财经(29982)
- 经(25814)
- 问题(24657)
- 技术经济(20476)
- 业(20118)
- 图书(18697)
- 理论(18298)
- 科技(18067)
- 贸(18019)
- 商业(17884)
- 现代(17625)
- 统计(17299)
共检索到581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寅 王静 秦兴方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组成经济板块是必然趋势。然而,该板块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文章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运用区位熵法对三市的三次产业及第二产业所包含的各个产业和部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市优势产业间互补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板块 产业互补 都市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连远强
产业集群作为联系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桥梁,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循环经济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文章在总结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宁镇扬板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和谐联动发展提出具体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联动发展 和谐 宁镇扬经济板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冯艳芳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经济区构成了辽宁经济地域系统的三大板块。处理好沿海开发开放与腹地的关系、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实现三大板块互动发展,是实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陈昶君 张杰
本文使用1996—2017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2)从区域层面来看,技术进步对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适用于东部和东北部,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去贯彻实施;(3)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要素禀赋不同,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具有相对特殊性。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投入在东部地区表现为正向显著,东北部地区为负向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本文最后结合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独特的要素禀赋状况,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丹 丁蕾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沈阳、抚顺两市的"同城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同城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文章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确定并分析了沈抚两市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结果表明沈抚两市二次产业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产业间互补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沈抚同城 产业互补 区位商 优势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燕春蓉 张秋菊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亚珍 宾建成
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研究欧盟经济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欧洲经济模式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剖析和比较了欧盟经济模式的特征,并分析了其未来走势,以期从中得到启示,供我国在中欧贸易活动中参考。
关键词:
欧盟 经济模式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虹 陈晓宇 王红霞
中印两国都是软件产业及产品生产的大国,两国软件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以及灰色预测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及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期中印软件产业及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但从长期看中印软件产业及产品的竞争性会增强;而中印软件产业及产品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应加强与印度在软件产业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关键词:
中国与印度 软件产业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天义
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集团化的事实提出来的,板块结构是在内部引力和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正效应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改变少数经济大国支配世界经济的格局,其负效应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损害较大,对世界范围的贸易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天义
世界经济发展板块作为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某些国家为了其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协定、条约等制度性形式或其它非制度性形式组成的经济共同体或者贸易集团。二是指构成板块的国家必须处在同一区域,区域以外的国家不包括在板块之内。一、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提出的依据本文提出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是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集团化这样的事实。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罗朋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区域经济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产业协调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全国四大板块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协调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调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从产业层次上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相似程度较高,优势并不明显,与东部地区差异程度也不大,因此从产业的分工协作角度考虑,东西部之间的直接合作更有利于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的有序转移可以"跨过"中部地区实现东西之间的直接"对话"。与产业协调指数呈不完全正相关的区域经济协调指数在全国四大板块表现各异,中部地区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中国四大板块的产业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处于极高水准,说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产业协调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和谐一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条件,反过来,产业协调发展又受到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二者相互和谐一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HS二位编码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三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印度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不强,印度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则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较为激烈,但2004年以来竞争程度有所下降;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出口市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两国在相同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上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与印度在较多类别农产品上存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增城市支行课题组
一、广州东部板块(增城)产生的背景 广州东部板块(增城)的提出,源于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广州市林树森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包括增城在内的东部地区,广州将以商务区建设拉动城市重心向东拓展,同时把旧城区的加工业逐渐向东转移,利用港口条件,重整东翼产组团,使之形成东部密集的产业发展带——东部板块。为了推进东部地区增城市的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皓 纪明 曾曦昊 蒋小银
本文基于区域板块调整视角,采用1996—2016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俱乐部变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俱乐部变更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同批次的俱乐部变更存在经济发展异化效应,表现为俱乐部变更抑制了第一批变更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变更城市的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俱乐部变更会通过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三种机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俱乐部变更导致不同批次变更城市经济发展异化效应所涉及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政府需重视俱乐部变更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异化效应,通过合理调配政府支出、持续优化利用外资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俱乐部变更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初升 赵宇
二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以及发展经济学的问世,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是,普遍、持续的贫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难题,发展经济学也仍然在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发展而殚精竭虑。为什么一些国家发达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却依然贫穷?为什么有些发展中国家能够迅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