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1)
- 2023(4561)
- 2022(3759)
- 2021(3569)
- 2020(3226)
- 2019(7046)
- 2018(6948)
- 2017(13931)
- 2016(7717)
- 2015(8206)
- 2014(8356)
- 2013(8445)
- 2012(8200)
- 2011(7352)
- 2010(7760)
- 2009(7693)
- 2008(6705)
- 2007(5824)
- 2006(4762)
- 2005(4506)
- 学科
- 济(29539)
- 经济(29506)
- 业(23547)
- 管理(19389)
- 企(17103)
- 企业(17103)
- 方法(15344)
- 数学(14037)
- 数学方法(13922)
- 险(10779)
- 保险(10687)
- 中国(9276)
- 财(9035)
- 银(8483)
- 银行(8477)
- 融(8357)
- 金融(8356)
- 行(8045)
- 制(7903)
- 农(7442)
- 务(6463)
- 学(6460)
- 财务(6459)
- 财务管理(6441)
- 企业财务(6245)
- 地方(5852)
- 业经(4966)
- 贸(4965)
- 贸易(4964)
- 易(4829)
- 机构
- 大学(107040)
- 学院(106032)
- 济(42948)
- 经济(42035)
- 管理(39540)
- 研究(36796)
- 理学(33368)
- 理学院(32963)
- 中国(32747)
- 管理学(32244)
- 管理学院(32045)
- 财(23458)
- 科学(23340)
- 京(23202)
- 农(20875)
- 所(19264)
- 财经(18579)
- 中心(18068)
- 研究所(17587)
- 业大(17244)
- 经(17084)
- 农业(16585)
- 江(16134)
- 北京(14601)
- 财经大学(14323)
- 经济学(14018)
- 州(13322)
- 院(13244)
- 融(12935)
- 经济学院(12790)
- 基金
- 项目(72101)
- 科学(56407)
- 基金(54301)
- 家(48236)
- 研究(47954)
- 国家(47861)
- 科学基金(40876)
- 社会(31263)
- 社会科(29604)
- 社会科学(29594)
- 基金项目(28664)
- 自然(28418)
- 自然科(27812)
- 自然科学(27801)
- 自然科学基金(27325)
- 省(26653)
- 资助(23691)
- 划(23613)
- 教育(21684)
- 编号(17440)
- 部(16359)
- 重点(16249)
- 科研(14587)
- 性(14471)
- 创(14318)
- 发(14141)
- 计划(14122)
- 成果(13986)
- 教育部(13856)
- 创新(13545)
共检索到16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汤社平 董才学 傅冬良 沈炳顺
对进口木材和宁波本地木材上的小蠹虫种类进行了调查记载,并对它们的危险性作了初步分析。获得的小蠹虫共有55种,其中从国外进口材上获得49种。主要来自原苏联,计27种。有12种小蠹虫被认为有很大危险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黄杉大小蠹,在我国尚未见有分布报道。检疫工作者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关键词:
小蠧虫 种类 危害性 宁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朝然 詹敏
对松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erner)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分析,该虫在中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1.628,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虽然该虫目前在我国仅有局部发生,但能危害大部分松树,无论对衰弱木或健康的活立木,其侵害攻击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因此,应加强内部检疫和口岸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关键词:
松十二齿小蠹 危险性评估 松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磊 王建国 王章训 李猷 鞠瑞亭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评述了小蠹科昆虫化学信息通讯的复杂性和种间多样性 ,小蠹虫利它素、利己素和信息素在寄主树木选择、入侵、定居和繁殖中的行为调控机制。并讨论了化学信息素合成与分泌对小蠹虫种群密度和生态位宽度 ,以及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动态的影响。
关键词:
小蠹虫 化学信息素 调控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王静茹 丁德贵 罗世峻 余盛明 林长春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关键词:
黄山风景区 松蛀虫 种群数量 松墨天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袁锋
小蠹虫对寄主树木的入侵危害不仅受到树木原生性抗性的直接影响 ,而且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繁衍也受到寄主树木诱导性抗性的制约。寄主树木抗性的强弱决定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的数量 ,也促使小蠹虫与特定的真菌共生 ,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以削弱寄主树木抗虫性 ,从而为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创造必备的生存条件。同时小蠹虫为适应真菌的共生和寄主树木的抗虫性 ,促使小蠹虫生存繁衍策略高度进化 ,从而形成小蠹虫—共生真菌—寄主树木三者协同进化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
小蠹虫 共生真菌 生存策略 抗生 进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陶然 张英干 王衍戈 张锦彬
通宵实验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分析归纳了通宵实验的危险性,并从实验安全防护、实验工艺、仪器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通宵实验 实验室安全 危险性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勇 梁小松 戴华国 史晓芳 庄永林 陈旭东
Trapp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import timber to evaluate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ven kinds of bark beetle's attractant. The attractants contain the components of host volatile, bark beetle's feces and the synthetic components of the host pathoge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ttractant...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呼雪梅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等地形属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重要输入数据,DEM误差会导致地形属性计算结果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本文选择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DEM误差所导致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不确定性。研究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开县,采用5 m分辨率的DEM,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大小(误差标准差为1 m、7.5 m、15 m)和空间自相关性(变程为0 m、30 m、60 m、120 m)的12类DEM误差场参与滑坡危险性评价。每次模拟包括100个实现,通过对每次模拟分别计算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标准差图层和分类一致性百分比图层,用以评价结果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的DEM精度下,两个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所得结果的总体不确定性随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当DEM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不同时,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随着DEM误差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随着DEM误差大小增加而单调增加。从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角度而言,总体上逻辑斯第回归模型比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更加依赖于DEM数据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建 陶凯 牟莎 方佳毅 杜士强
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灾害过程往往源自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给区域安全和风险防范带来诸多挑战。论文结合文献计量,在系统梳理复合极端事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复合极端事件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和主要驱动因素,并归纳了复合事件时空关联分析和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方法。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的事件类型丰富多样,不同时空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类型事件的研究不断涌现;(2)研究内容体系日益完善,概念特征、关联关系、成因机制和危险性评估的研究持续推进;(3)研究技术手段不断发展,以Copula为核心的联合概率统计建模实现由二维向多维、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以耦合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和海洋模式为代表的数值模拟精细度不断提高。但在部分重难点问题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时间继发型和空间异地型复合事件复杂时空关联结构的诊断建模,天气系统、大尺度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多因素对复合事件综合影响的研究,复合事件危险性情景及多维联合概率分析等。此外,未来亟需探究气候变化下复合事件边缘分布和关联结构的非平稳变化及其对复合事件风险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伟 杨雪清 张一鸣 冯昕 王博 杜建华 陈锋 刘晓东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物数据、气象数据、重要火源点等数据,构建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体系中最终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小班的危险性指数,依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4个等级;采用全域和局域莫兰指数判断各小班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分布特征。【结果】(1)基于小班尺度综合4类因子构建体系,权重分布比例合理,可较好地开展火灾危险性评价;(2)研究区内高等级、中高等级、中低等级、低等级危险性的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12.75%,19.01%,41.70%,26.54%。其中,高等级危险性小班以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主,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38.40%、25.76%、24.13%;(3)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分布在研究区范围的东部以及中南部区域,从乡镇尺度分析,呈片状分布于巨各庄镇、高岭镇和新城子镇;(4)小班危险性的全域莫兰指数为0.241 3(大于0),说明密云区各小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小班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采用局域莫兰指数分析发现火灾危险性等级为高-高聚集型小班的面积达34 637.77 hm~2,占密云区面积的15.56%。【结论】(1)构建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中,野外火源所占权重最大,是影响森林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2)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区域灌木林占比较高,且聚集分布特征明显,根据权重结果,建议增强对野外火源和重点人群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制定可燃物清理的标准和要求,定期在农林交错地区和火源点周围进行可燃物清理作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余盛明 姚剑飞 林长春 丁德贵 王浩杰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 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128 6、3622 0条·头-1。温泉的松墨天牛和西海的褐幽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最高,分别达4781、10840条·头-1。本文还报道了不同时间诱捕的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性别、个体大小与携带线虫数量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静 陈鹏 刘家福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小建
依据系统工程技术的方法论、控制论原理,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查的内容、程序、组织框架和技术路线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
危险性较大工程 安全 施工方案 系统工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