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0)
2023(15845)
2022(12828)
2021(11494)
2020(9088)
2019(20367)
2018(19984)
2017(37971)
2016(20614)
2015(22626)
2014(22538)
2013(22209)
2012(20290)
2011(18555)
2010(18609)
2009(17112)
2008(16601)
2007(14664)
2006(13309)
2005(12311)
作者
(62255)
(51774)
(51542)
(48569)
(33029)
(24759)
(23121)
(20153)
(19944)
(18421)
(17799)
(17387)
(16770)
(16245)
(16100)
(15840)
(15525)
(15392)
(15054)
(14769)
(13027)
(12810)
(12533)
(11785)
(11682)
(11527)
(11422)
(11411)
(10462)
(10200)
学科
(91597)
经济(91513)
管理(55682)
(53066)
(37930)
企业(37930)
中国(31147)
方法(30480)
地方(28818)
(27427)
数学(26252)
数学方法(26054)
业经(21846)
农业(18938)
(18926)
环境(17995)
(17559)
(16296)
贸易(16282)
(15885)
(15866)
(15659)
(15205)
银行(15161)
(15010)
金融(15009)
地方经济(14961)
(14639)
技术(13428)
(12815)
机构
学院(291890)
大学(289942)
(118410)
经济(115722)
管理(108127)
研究(107602)
理学(92276)
理学院(91064)
管理学(89439)
管理学院(88903)
中国(80969)
科学(68726)
(64431)
(56502)
(55157)
(51127)
研究所(50376)
中心(49374)
业大(47129)
(45664)
农业(44175)
(41371)
师范(40859)
北京(40822)
财经(40366)
(39430)
(37119)
(36683)
经济学(35838)
(34532)
基金
项目(201545)
科学(158464)
基金(144958)
研究(142979)
(129083)
国家(127985)
科学基金(108607)
社会(93232)
社会科(88345)
社会科学(88322)
(79712)
基金项目(77459)
自然(69839)
自然科(68135)
自然科学(68117)
(67977)
自然科学基金(66842)
教育(63026)
编号(56668)
资助(56641)
(49630)
重点(46325)
成果(44679)
(42172)
(41764)
课题(40088)
国家社会(39223)
发展(39154)
创新(39132)
(38563)
期刊
(137557)
经济(137557)
研究(85205)
中国(63864)
(51666)
学报(50651)
科学(46151)
管理(39153)
大学(37490)
(36594)
学学(35344)
农业(35232)
教育(30083)
(29275)
金融(29275)
业经(24682)
技术(24181)
经济研究(21889)
问题(19439)
财经(19109)
(18827)
图书(17370)
(16569)
资源(16240)
科技(14999)
(14602)
商业(14305)
现代(13684)
(13574)
技术经济(13460)
共检索到44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悦  
采用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及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宁波市1991—2014年城市化相关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定量评价和分析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宁波市各项城市化指数均呈逐渐递增趋势,城市化发展进程呈阶段化特征。快速城市化水平驱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2)宁波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各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区域城市化水平越高其所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低。(3)当前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之间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银莺  李晓云  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由于流转过程的单向、不可逆性,往往会给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程度破坏。从发展的角度看,农地资源容许城市建设的占用量,包括生态价值价值的损失程度,有一定的极限度。因此,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衡量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容量、生态效益产生的损失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利用大连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估算了大连市1996-2003年因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周边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育功能所带来的损失。结果表明,7年间因农地城市流转损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004.09万元,平均每年损失20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赖承义  左舒翟  郑小曼  王卫兵  池毓锋  任引  
【目的】在以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森林可持续管理条件下,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对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探明关键修复区域,而且能为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改进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估体系,精确评估了宁波市四明山区域森林服务功能价值2008—2018年的变化趋势。【结果】森林生态修复政策使四明山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1.0%,苗圃、灌木林减少26.9 km2,非林地减少12.2 km2,修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08—2018年间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从56.0亿元/a变化为57.1亿元/a,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调节水量、释氧、森林游憩、净化水质和林木营养积累提升价值量超过1 000万元。2018年7类服务功能价值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涵养水源(39.3%),森林游憩(16.7%),固碳释氧(14.6%),积累营养物质(9.3%),生物多样性保护(8.5%),保育土壤(6.6%),净化大气环境(4.9%);竹林和阔叶林的单位面积价值量高于其他林型,分别为6.6和6.0万元/hm2,两种森林类型的总价值量贡献比例为36.1%和32.0%;在森林资源"量"的提升同时,受景观破碎化影响,四明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下降了12.6%,生态系统健康价值由28.0亿元/a下降为24.5亿元/a,因此,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加权的价值评估总量为53.0亿元/a,较2008年下降了5.3%。【结论】结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既能体现景观格局结构和生态恢复力的作用,也能量化和评价森林健康状态的效益,可为生态补偿政策和森林资源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支撑和有效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郝敬锋  安静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63%,达643.1×104元,其中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57%,而中游和下游则分别减少2.18%和10.58%,耕地流失是中游、下游和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食物生产、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九乡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虎陈霞  郭旭东  连纲  张忠明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1979~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30多年来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2年,嘉兴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136.6%,相应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5.5%。(2)1979~2012年,嘉兴市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6531上升到0.876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耕地景观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聚集度指数减小。(3)1979~2012年,嘉兴市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4.7%,2000~2012年嘉兴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尤为显著,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价值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耕地为嘉兴市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占嘉兴市总生态系统服务的70%以上。(4)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嘉兴市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耕地和水域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与生态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和耕地破碎度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程盛  卢恩峰  龙筱刚  
区域品牌的要素包括区域特征、品牌内涵和视觉标识等,区域品牌代表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整体形象。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宁波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具有产业优势强大、龙头企业主体作用明显等特征。但是,宁波市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品牌的共同核心要素不显著、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加强宁波市区域品牌建设必须从品牌培育环节、推广环节和保护环节着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主泉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 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 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郭斌  杨阿强  
以北京东北3个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3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比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变化最明显,共减少264.38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19,0.17 km2,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63.76,19.94,253.05 km2。(2)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依据3种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5.22,3.68,36.49亿元,且离城区中心越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越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毓伊  冯秀丽  黄俊杰  谢立建  张驰  程俊恺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2,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冉  丁镭  董鸿安  陈宏峰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冉  丁镭  董鸿安  陈宏峰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为两阶段,即2006—2010年属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和2011—2015年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滞后型。据此建议构建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宁波,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美的旅游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嘉敏  周谷平  吴长平  徐小洲  
江东区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推进中,通过转变理念认识和制度创新,初步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均衡目标。主要思路是:从区域教育整体设计角度,探索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模型,包括制度研究、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特色学校建设、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及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平台构筑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树清  李方  国志兴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在获取松嫩平原三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成因及其所引起的生态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松嫩平原草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在增加。该地区总生态价值从1986年的34 926.10×106美元减少到2000年的31 744.54×106美元,减少率为9.11%,净损失值为3 181.56×106美元。1995-2000年的5年时间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对生态价值变化的空间区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部分生态价值损失不大,而吉林省部分,特别是吉林西部环境脆弱带生态价值损失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