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7)
- 2023(8195)
- 2022(6243)
- 2021(5375)
- 2020(4278)
- 2019(9787)
- 2018(9668)
- 2017(17896)
- 2016(10063)
- 2015(11251)
- 2014(11554)
- 2013(10962)
- 2012(9675)
- 2011(8687)
- 2010(8827)
- 2009(8046)
- 2008(8042)
- 2007(7289)
- 2006(6550)
- 2005(6024)
- 学科
- 济(46483)
- 经济(46439)
- 管理(26103)
- 业(23590)
- 企(18553)
- 企业(18553)
- 中国(17030)
- 方法(16761)
- 数学(14476)
- 数学方法(14242)
- 农(12944)
- 地方(12207)
- 业经(11562)
- 农业(8663)
- 财(8464)
- 发(8360)
- 学(8249)
- 理论(7775)
- 制(7668)
- 城市(7662)
- 环境(6831)
- 发展(6350)
- 展(6331)
- 产业(6180)
- 和(6007)
- 城市经济(5805)
- 银(5758)
- 银行(5741)
- 体(5696)
- 融(5664)
- 机构
- 大学(142728)
- 学院(142697)
- 济(56353)
- 经济(54880)
- 研究(52291)
- 管理(52176)
- 理学(44377)
- 理学院(43820)
- 管理学(42809)
- 管理学院(42565)
- 中国(37884)
- 科学(33292)
- 京(31901)
- 所(26368)
- 财(25233)
- 农(25058)
- 研究所(24055)
- 中心(23522)
- 江(22102)
- 业大(21917)
- 范(20808)
- 师范(20617)
- 北京(20138)
- 财经(19802)
- 农业(19667)
- 院(19450)
- 经(17996)
- 州(17661)
- 经济学(17074)
- 师范大学(16830)
- 基金
- 项目(97571)
- 科学(76811)
- 研究(69937)
- 基金(69352)
- 家(61358)
- 国家(60885)
- 科学基金(52049)
- 社会(44904)
- 社会科(42603)
- 社会科学(42588)
- 省(39025)
- 基金项目(36383)
- 划(33104)
- 自然(33057)
- 自然科(32308)
- 自然科学(32297)
- 教育(32074)
- 自然科学基金(31634)
- 编号(27945)
- 资助(27487)
- 重点(22656)
- 发(22181)
- 成果(22065)
- 课题(20731)
- 部(20438)
- 创(19320)
- 国家社会(19021)
- 创新(18243)
- 科研(18164)
- 计划(18073)
共检索到217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从道路交通、给水能源、信息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排污5个方面构建了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7~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合宁波市城市建设实际,分析了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建设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期2005年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83.8%,初具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雏形;中期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95.0%,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任务仍较艰巨。提出4点加快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现代化 评价 预测 宁波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龙 章波 黄贤金 翟文侠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明浩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社会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基础设施现代化是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概括起来是:具有运转的系统性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服务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仲常 姜建慧 龚锐
对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存在一个比较公认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是最基础的指标。从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既包括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环境五大系统为主体的狭义城市基础设施出发,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选用1998~2007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现代化 基础设施 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选才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能源生产供应设施、水资源及供水排水设施、邮电通讯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设施和城市防灾设施等。一、城市基础设施是组织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命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使城市产生聚集效益,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把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流、物流、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友仁
在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反过来说,城市现代化又是“四化”的基础和条件。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报告批复中指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要集中力量,加强建设。”本文拟就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内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总的说来,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少消耗、高效能,为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但各个生产力发展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金虎
基于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来源与结构差异来源,并采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及各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明显上升态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呈均衡化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差异是引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的主要因素;各维度差异的影响情形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差异—融合基础设施差异”问题最为突出,中部地区的新型行业基础设施差异贡献率最高,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差异影响力度最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金虎
基于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来源与结构差异来源,并采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及各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明显上升态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呈均衡化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差异是引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的主要因素;各维度差异的影响情形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差异—融合基础设施差异”问题最为突出,中部地区的新型行业基础设施差异贡献率最高,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差异影响力度最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扬帆 郑方辉
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动态比较是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源约束,构建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交通运输等5个维度共12项指标。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取得了珠三角9市2001—2012年的实证结果,对比发现:穗、深、莞、中4市综合基础设施指数不断提高,其余5市指数不断下降;虽然经济区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在过去12年间有所提升,但其内部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尤其是中心城市群指数是其他城市群的2倍有余,且三大经济圈仅有一个内部差距略有减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日益分化的事实与珠三角一体化政策导向形成了强烈反差,折射出经济增长与人口集聚等的复杂机制,是关系到发展质量与国民幸...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静寅 焦晨阳
通过构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环境设施5个维度1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和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各省份及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典型省份对标分析甘肃省基础设施发展的差距和短板,得出以下结论,甘肃省整体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且各地级市间发展不均衡;与典型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省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环境设施5个方面均存在差距和短板。铁路网、公路网、邮路网覆盖面严重不足,运输效率较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资源配置能力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基建进展缓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利用效率低下,生态脆弱的特质并没有实质改变,并进一步提出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综合评价 熵值法 对标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焕焕 朱明江 褚先行
文章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差异来源。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和显著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各省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关联性,局部上呈现“高高相邻”“低低相邻”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网络关联上形成了以北京、江苏、广东为核心,以东北和西南地区为边缘的核心-外围结构;此外,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发现,区域间差异是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李倩 张晓军 刘佳福
在综合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特点以及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基础设施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公平效应3大综合效应目标、7个专项系统目标和19个基础指标组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年华 王飞
提出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六大指标体系,即道路交通快捷化、公用设施优质化、邮电通讯信息化、住宅设施舒适化、排水防洪标准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并提出相应的临界值。选择其中十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建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程可分三个阶段:1999~2013年为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阶段;2014~202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级阶段;2021~203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高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从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市场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
关键词:
南京市 基础设施 指标体系 预测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俊昌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除西藏)的城市设施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的综合排名。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进行分类,找出各地区在城市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期为各地区城市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城市设施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萍 杨勇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业如何与经济社会相呼应,如何引领公路、水路等子行业的发展,如何做好率先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问题,我们对苏南地区进行了调研。一、苏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运输服务水平,均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全地区综合客运枢纽县覆盖率超过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