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6)
- 2023(5623)
- 2022(4560)
- 2021(4172)
- 2020(3383)
- 2019(7678)
- 2018(7307)
- 2017(12953)
- 2016(7451)
- 2015(7934)
- 2014(8136)
- 2013(8134)
- 2012(7616)
- 2011(7062)
- 2010(6792)
- 2009(6101)
- 2008(6105)
- 2007(5417)
- 2006(4653)
- 2005(4111)
- 学科
- 济(29230)
- 经济(29202)
- 业(19053)
- 管理(17052)
- 企(14418)
- 企业(14418)
- 方法(13453)
- 农(12509)
- 数学(11978)
- 数学方法(11769)
- 学(10632)
- 农业(9086)
- 业经(8469)
- 财(8172)
- 中国(7277)
- 地方(6366)
- 制(5169)
- 发(5022)
- 农业经济(4878)
- 技术(4480)
- 务(4450)
- 财务(4440)
- 财务管理(4426)
- 和(4408)
- 企业财务(4259)
- 银(4130)
- 银行(4093)
- 环境(4092)
- 发展(4069)
- 理论(4068)
- 机构
- 学院(110300)
- 大学(109797)
- 研究(42803)
- 济(37469)
- 管理(37217)
- 经济(36499)
- 科学(32483)
- 理学(32420)
- 理学院(31935)
- 农(31347)
- 管理学(31011)
- 管理学院(30826)
- 中国(29578)
- 农业(24678)
- 所(24257)
- 业大(24126)
- 京(23901)
- 研究所(22738)
- 中心(18707)
- 财(17185)
- 江(16983)
- 省(16398)
- 农业大学(15986)
- 院(15715)
- 北京(14710)
- 范(14589)
- 室(14462)
- 师范(14315)
- 科学院(13965)
- 财经(13745)
- 基金
- 项目(82386)
- 科学(62494)
- 基金(58379)
- 家(55132)
- 国家(54701)
- 研究(51884)
- 科学基金(44265)
- 省(33581)
- 自然(31463)
- 社会(31344)
- 基金项目(30730)
- 自然科(30726)
- 自然科学(30709)
- 自然科学基金(30130)
- 社会科(29601)
- 社会科学(29590)
- 划(28854)
- 资助(24313)
- 教育(22989)
- 重点(19726)
- 计划(18923)
- 编号(18666)
- 科技(18119)
- 发(17865)
- 部(16759)
- 科研(16624)
- 创(16353)
- 创新(15411)
- 成果(14620)
- 农(14574)
共检索到156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子元 钱志豪 马红彬 伏兵哲 彭文栋 刘定鑫
开展乡土植物的适应性评价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乡土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野生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人工繁育沙芦草和新品系沙芦草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营养价值3个方面16项指标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牛枝子的生长速度、叶茎比、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P 0.05);草木樨状黄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物(P 牛枝子>人工繁育沙芦草>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在加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人工繁育沙芦草>牛枝子>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研究结果表明,草木樨状黄耆与人工繁育沙芦草可作为宁夏及同类地区荒漠草原植被建设中的优先选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莹 陈林 李月飞 杨新国 王磊 宋乃平 朱林
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选择3种生境(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灰钙土),利用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对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进行连续两年的数量动态及生长监测。通过编制动态生命表,分析了猪毛蒿种群在异质生境下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猪毛蒿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呈凸型。猪毛蒿数量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2018年数量多于2017年),且均于7月份达到峰值。从土壤类型来看,灰钙土生境下猪毛蒿种群存活数和累积生存率高于风沙土和风化基岩残积土。从增减雨条件来看,风沙土生境,2017年增雨区内种群的标准化存活量高于正常区和减雨区,2018年则与之相反;而风化基岩残积土、灰钙土生境,增雨区的标准化存活量均较低,这主要是由降水和种内竞争作用导致的。综合分析,灰钙土生境下猪毛蒿种群的存活量较多;降水量一定程度影响了猪毛蒿的存活,在较多的年份里,猪毛蒿的种内竞争加剧,进而降低了种群存活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月唯 王博 蔺雄奎 李志刚
本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地设计了3种补播处理,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补播、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以不补播放牧草地为对照,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对原核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有明显影响,可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的优势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 <0.05)。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模式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牛枝子补播的土壤优势群落真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处理,在20-40 cm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处理(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补播处理中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与放牧地相比,牛枝子补播处理下土壤原核微生物和真菌α多样性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土壤原核微生物α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碳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β多样性分析表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均显著改变了0-20 cm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 <0.05),牛枝子补播显著改变了20-40 cm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 <0.05),和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均显著改变了0-40 cm土层真菌的群落结构(P <0.05)。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原核微生物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可见,补播乡土牧草可能会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影响退化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如碳氮的循环),这在未来的草地恢复和管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红彬 谢应忠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特征。【方法】通过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荒漠草原植物种群,包括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等4种主要饲用植物的地上净初级生长量。【结果】荒漠草原植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不同,在绵羊放牧强度0.60只/ha(2005年)或0.75只/ha(2006年)时表现为等补偿生长,小于此强度时则发生超补偿生长,大于此强度表现为欠补偿生长。4种主要饲用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特征也不尽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霍新茹 沈艳 马红彬 王国会 陆颖 洪乐乐 张小菊 胡艳 马登宝 李东
探讨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了解草原植物的生长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鄂克托前旗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4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叶片N、P内稳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叶片N、P含量及N:P差异显著(P <0.05);N元素内稳性指数(H_(N))以牛枝子最高,属于稳态型;P元素内稳性指数(H_(P))以猪毛蒿最高,属于稳态型;N:P内稳性指数(H_(N:P))以牛枝子最高,属于弱稳态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对化学计量内稳性变异解释率分别为56.9%、9.9%,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但其它土壤理化因子对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氮含量较低的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N内稳性和N:P内稳性较高,采用保守养分策略,其中N内稳性较高的灌木牛枝子适应性更强;一年生植物P内稳性较高,N:P内稳性比较低,采用奢侈分配策略;影响化学计量内稳性主要因子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优势植物 叶片化学计量内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枯落物输入 土壤呼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彦东 马静利 马红彬 周瑶 李成 董川
研究植物根系特征变化对进一步了解禁牧封育过程中的植被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封育年限(0、3、7和15年)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liora)、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4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育对优势植物根性状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植物地上部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封育措施下不同植物根性状变化不尽相同,短花针茅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总体积封育后显著降低(P <0.05)。研究认为,封育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荒漠草原植物根性状,但不同植物变化不一,单一的封育措施短期内较难取得显著成效,需结合其他措施以加速植被恢复进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海燕 红梅 霍利霞 刘鹏飞 常菲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及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NH4NO3)水平(其中不包括大气氮沉降),进行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1)CK×N和R×N处理下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随着施氮量增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0水平达到最大,W×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2)对比W×N0处理,CK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骆耀峰 姚顺波
以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平罗县、中卫市为样本区域,利用荒漠化生态治理技术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净现值、动态全部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林业技术经济模型,对4种荒漠治理生态模式收益率的劳动力价格弹性和敏感性进行测度和比较静态分析,以反映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生态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⑴调查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林草复合生态模式、生态林模式以及封山育林模式都具有较好的内部收益率。⑵不同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别。⑶当农村劳动力价格在60元/工时以下,4种模式内部收益率依次为:林草复合模式>小流域治理模式>生态林模式>封山育林模式;当农村劳动力价格提高到70元/工时以上,4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淑芳 刘彩凤 许冬梅
比较分析了荒漠草原5种禾本科牧草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种牧草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且均以沙生冰草最高,蒙农杂交冰草最低,品种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新麦草>沙芦草>无芒雀麦>蒙农杂交冰草,Chl a和Chl b含量大小表现为相同规律;5种牧草净光合速率受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不同,其中主要影响因子为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WU...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禾本科牧草 光合特性 生理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宝龙 王占文 王悦骅 康静 宋晓辉 王忠武 韩国栋
为了研究长期放牧效应和短期降雨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特征的影响,以长期控制载畜率(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试验为基础,分析模拟不同降雨梯度(减少环境降雨50%、环境降雨、增加环境降雨50%和100%)下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地上生物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均显著影响群落盖度(P<0.05),群落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却随降雨的增加而增大;2)短期降雨改变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P<0.05),中度放牧后在增加环境降雨100%处理下,最多出现22种物种;3)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对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禁牧样地在环境降雨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08.3g·m-2,重度放牧样地在减少环境降雨50%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低,为118.2g·m-2。
关键词:
降雨 放牧效应 载畜率 植被特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敖道 何嘉 郭文龙 白皓天 张建军 杨鑫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动态与养分返还过程。【方法】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细根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添加短花针茅细根(Sb)与添加蒙古冰草细根(Am)3种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细根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续培养61 d后,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24 h CO_(2)释放总量、分解初期(前14 d)土壤碳矿化速率与累积CO_(2)释放量(P<0.01)。添加短花针茅与蒙古冰草细根使土壤激发效应显著提高(P<0.01),增幅为40.50%与35.28%。与CK相比,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P<0.01),对土壤速效磷无显著影响。细根纤维素含量、C: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负相关;细根碳含量、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累积CO_(2)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碳含量、氮含量、纤维素含量、m(N):m(P)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植物细根初始化学性质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根系 土壤养分 碳矿化 荒漠草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丹 韩芳 陈云云 杨丽萍 陈素华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璞 解李娜 满良 王金龙 李清芳 马成仓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生物量测定和多样性指数计算,研究了内蒙古荒漠化草原锦鸡儿(Caragana)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锦鸡儿灌丛内草本植物高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和非灌丛化草地(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