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
2023(893)
2022(856)
2021(857)
2020(705)
2019(1556)
2018(1474)
2017(2085)
2016(1694)
2015(1845)
2014(1721)
2013(1897)
2012(1866)
2011(1701)
2010(1863)
2009(1654)
2008(1638)
2007(1505)
2006(1277)
2005(1154)
作者
(8114)
(6817)
(6607)
(6268)
(4379)
(3490)
(3013)
(2829)
(2635)
(2430)
(2390)
(2373)
(2364)
(2257)
(2230)
(2151)
(2080)
(1998)
(1988)
(1890)
(1869)
(1806)
(1739)
(1706)
(1541)
(1532)
(1519)
(1501)
(1492)
(1488)
学科
教育(4103)
(3907)
研究(3652)
研究生(3480)
(3311)
(2208)
(2106)
(2092)
医疗(2088)
(2018)
制度(2015)
(1937)
服务(1911)
(1820)
经济(1818)
虫害(1729)
病虫(1610)
病虫害(1610)
生物(1535)
(1409)
(1253)
管理(1230)
防治(1227)
(1221)
及其(1187)
水产(1135)
(1049)
(1002)
微生(996)
微生物(996)
机构
大学(26435)
学院(23862)
研究(14280)
(13496)
科学(11474)
农业(11059)
(8905)
业大(8795)
研究所(8355)
(7362)
农业大学(7245)
中国(7010)
(6796)
实验(6543)
(6410)
实验室(6372)
(6099)
重点(6044)
中心(5206)
(5153)
技术(5031)
(4721)
科学院(4685)
(4629)
(4376)
生物(4275)
教育(4188)
(4116)
管理(4012)
经济(3985)
基金
项目(18705)
(12945)
国家(12845)
科学(12665)
基金(12190)
科学基金(9245)
研究(8984)
(8787)
自然(8207)
自然科(7998)
自然科学(7984)
自然科学基金(7850)
(7797)
科技(6455)
计划(6326)
基金项目(6253)
资助(5331)
(5273)
教育(5204)
重点(5001)
专项(4950)
(4341)
(4219)
科研(4193)
农业(4108)
(4104)
创新(3933)
技术(3673)
课题(3541)
(3320)
期刊
学报(12700)
(12535)
中国(9528)
农业(8672)
大学(8401)
科学(8184)
学学(8115)
研究(7541)
教育(6540)
(6313)
经济(6313)
(6258)
业大(4810)
(4558)
农业大学(4359)
(3158)
卫生(3158)
研究生(3100)
学位(3087)
(3052)
中国农业(2715)
自然(2702)
自然科(2613)
自然科学(2613)
林业(2306)
农林(2099)
(2099)
科技(1914)
农业科学(1774)
科技大(1733)
共检索到37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永涛  何生虎  赵清梅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沛雯  郝丽  徐润  胡美娟  马海龙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及特点,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类型等不同的5个样区采集苦豆子样品25份,分离苦豆子内生真菌,并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根据苦豆子的侵入率、分离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采用琼脂移块法,检测所分离的内生真菌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赵清梅  李海利  宋毓民  王妍  张志敏  崔忠华  耿果霞  李勤凡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丽  郭玉海  
本研究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方案,分析了氮、磷、钾肥不同水平对苦豆子产量及苦参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P+K、N+P、N+K三种施肥组合与苦豆子产量相关性最大,单施N、P、K和P+K对其影响较小。2)复合施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为134.85、91.0、59.9kg/hm2时苦豆子产量最高,约为2 016.75kg/hm2。3)综合考虑各药用部位苦参碱含量,施肥量的最优范围为N 125~180kg/hm2、P2O580~90kg/hm2、K2O10~45k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方芳   方玉鹏   孟娜   石文立   王妍   李勤凡  
【目的】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是否存在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后收集菌丝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槲皮素,并分析其产量。采用形态学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鱼腥草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真菌,其中由根中分离得到的菌株YXC-G1具有产生槲皮素的能力,为笋顶孢属(Acrostalagmus sp.)真菌,菌丝中槲皮素的含量为8.296 mg/g。【结论】从鱼腥草根部分离到1株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YXC-G1,其可作为生产槲皮素的备选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王妍  宋毓民  耿果霞  李勤凡  
【目的】从西藏毛瓣棘豆、冰川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生真菌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筛选可生成SW的内生真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的ITS序列和IGS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IT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分类;对IGS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并分析酶切产物。【结果】从3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以产生SW的4株内生真菌,各菌的形态、ITS序列的同源性与埃里格孢属真菌较为接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ITS序列和IG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的分析表明,4株真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仍存在种间变异,可能为棘豆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璐  纪明山  王勇  徐洪波  齐补坤  
【目的】分离药用植物苦参内生真菌,明确其抑菌特性,确定内生真菌BS001发酵产生抗菌物质的种类及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平板菌块法测定抑菌特性,捷克八层析试验确定其极性,柱层析及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分离纯化,并利用TLC生物自显影进行跟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1H-NMR、13C-NM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参种子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菌株,编号为BS001。该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炭疽病菌的抑菌直径达2.734 cm。其发酵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杰  刘悦  罗慧琳  张桥  
【目的】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及筛选能产生物碱的菌株,并对产生物碱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用的方法从蛇足石杉健康植株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采用生物碱沉淀法和薄层色谱法(TLC)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是否产生物碱,并应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蛇足石杉茎中分离的内生真菌,筛选出1株产生物碱菌株LYS081,初步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结论】蛇足石杉内生真菌LYS081能产生生物碱,在天然产物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以及内生真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振德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不同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的毒力不同,因而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5mg·mL-1苦豆子生物碱即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槐果碱、苦参碱、苦豆碱和总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1.2%,61.3%,46.3%和53.2%。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产卵的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仅为6.4%和5.3%。在选择性条件下虽然苦参碱对柳蓝叶甲的产卵驱避率高达54%,但各生物碱单体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条件下,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用总碱、苦豆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鑫  郭树奇  李琳  马志卿  张兴  
【目的】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形态及发育的调控效应,全面了解苦豆子生物碱的生物学效应,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苦豆子生物碱不同浓度(333.0、166.5和111.0 mg.L-1)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总数、最大叶长和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永兰  张志元  冉国华  
自2002—2004年,对广东梅州、重庆北碚、湖南石门的不同种类的柑橘(柑、橙、柚)进行了12次定点取样分离,共分离到柑橘内生真菌5642株,其中有5136株已鉴定,分别属于24个属.在这24个属中,出现频率在1%以上的只有Colletotrichumspp.,Fusariumspp.,Alternariaspp.,Penicilliumspp..柑橘内生真菌的静息部位依种类而异,Colletrichumspp.主要分布在柑橘的叶片、枝条、果皮内;Fusariumspp.则主要分布在根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颖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爱国  兰琪  宗兆锋  吴文君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松  蒋万  何生虎  余永涛  张蕾蕾  郭澍强  王静  
【目的】从患真菌性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等病料样本中分离皮肤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鉴定,为牛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宁夏地区患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将病料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KOH溶液1滴,静置5 min后进行镜检观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中进行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分离的真菌用乳酸酚棉兰染液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用分离的真菌制备浓度为1×108 cfu·m L-1的孢子悬液涂抹健康ICR小鼠皮肤,根据其致病性筛选病原真菌;提取病原真菌DNA,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蓝祖栽  张占江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肿节风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内生真菌菌株。【结果】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11株内生真菌,选择42株不同形态类型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分属于9目20属28种。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RJ-1和JJ-1菌株[分别鉴定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和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三七灰霉病菌(Botrytis sp.)、三七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三七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sp.)、艾纳香褐斑病菌(Phoma sp.)、苦玄参叶斑病菌(Alternaria sp.)和肿节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等7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具有强的抑菌广谱性。【结论】肿节风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的RJ-1和JJ-1菌株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菌活性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