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6)
- 2023(3602)
- 2022(3116)
- 2021(2880)
- 2020(2522)
- 2019(5403)
- 2018(5136)
- 2017(9282)
- 2016(4954)
- 2015(5594)
- 2014(5487)
- 2013(5240)
- 2012(5093)
- 2011(4545)
- 2010(4799)
- 2009(4403)
- 2008(4339)
- 2007(3921)
- 2006(3491)
- 2005(3187)
- 学科
- 济(18516)
- 经济(18472)
- 管理(13164)
- 业(12673)
- 企(9841)
- 企业(9841)
- 农(6706)
- 学(5984)
- 方法(5927)
- 地方(5784)
- 中国(5248)
- 财(5015)
- 数学(4853)
- 数学方法(4789)
- 农业(4504)
- 贸(4256)
- 贸易(4250)
- 环境(4169)
- 易(4128)
- 业经(3915)
- 制(3905)
- 融(3653)
- 金融(3652)
- 银(3433)
- 银行(3427)
- 行(3271)
- 和(3265)
- 资源(3241)
- 划(2905)
- 家(2828)
- 机构
- 大学(71770)
- 学院(71122)
- 研究(29079)
- 济(26825)
- 经济(26155)
- 管理(24597)
- 中国(21910)
- 理学(20476)
- 理学院(20130)
- 管理学(19700)
- 管理学院(19568)
- 科学(19472)
- 农(16525)
- 京(16522)
- 所(15588)
- 研究所(14231)
- 中心(13239)
- 财(12971)
- 业大(12851)
- 农业(12656)
- 江(11609)
- 院(11076)
- 北京(10797)
- 省(10301)
- 财经(9897)
- 范(9871)
- 师范(9755)
- 科学院(9138)
- 经(8987)
- 州(8926)
- 基金
- 项目(50375)
- 科学(38524)
- 基金(36441)
- 家(34902)
- 研究(34251)
- 国家(34167)
- 科学基金(27268)
- 社会(21217)
- 社会科(19960)
- 社会科学(19949)
- 基金项目(19146)
- 自然(18723)
- 省(18335)
- 自然科(17988)
- 自然科学(17971)
- 自然科学基金(17647)
- 划(16715)
- 资助(14720)
- 教育(14125)
- 编号(13015)
- 重点(11898)
- 发(11167)
- 成果(10714)
- 部(10569)
- 计划(10138)
- 科研(9755)
- 创(9734)
- 课题(9255)
- 科技(9208)
- 创新(9204)
共检索到11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超 余琦殷 王瑞霞 崔国发
【目的】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 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结果】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3.22 × 10~8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1.99 × 10~7 t,2019 年沙尘沉降量仅为 2001 年的 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 2001 年的 55.65% 升至 2019 年的 74.83%,增长了 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 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2.03 × 10~7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4.25 × 10~6 t。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 3 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 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 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 20 年沙尘沉降总量的 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 10~6 t 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 8 个行政区。【结论】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永伟 王宝良 刘成程 方广玲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风蚀输沙率模型、沙尘空间传输模型和成本分担模型,对黑河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辐射效应进行评估,并以辐射效应结果为支撑,研究制定该区的生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1)该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辐射范围达120.5×104 km2,辐射效益达89.94×108 CNY;(2)2006年研究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总金额为2625.525×104 CNY。受惠最多的内蒙古自治区需支撑的生态服务补偿金额达887.25×104 CNY,占总补偿金额的33.79%;受惠最少的上海市需支付的生态补偿为3.15×104 CNY。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沛雯 郝丽 徐润 胡美娟 马海龙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及特点,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类型等不同的5个样区采集苦豆子样品25份,分离苦豆子内生真菌,并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根据苦豆子的侵入率、分离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采用琼脂移块法,检测所分离的内生真菌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东 阎晓曦 付晶莹
人类活动干扰是自然保护区监测的主要内容,目前遥感技术已成为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随着不同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源的不断涌现,如何选取最适宜的遥感数据源进行干扰信息识别,是目前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目前常用的资源卫星(Landsat-8)、高分卫星(GF-1等),针对保护区常见的6种人类活动干扰类型,选择2~30m多种影像进行了人类活动干扰信息识别,通过比较不同尺度数据的人类活动干扰信息提取结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选择最适宜数据源提供支持。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分辨率的影像提取人类活动干扰的效果较好,内部均匀、分布集中、面积较大的人类活动干扰类型提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洋洋 肖玉 谢高地 徐洁
宁夏草地在区域防风固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微观尺度,针对区域尺度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WEQ模型,利用ArcGIS和ENVI,对2000—2015年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化的估算。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潜在风蚀总量为1028.30~7540.50万t,年实际风蚀总量为269.75~3318.71万t;②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防风固沙物质总量为729.80~4120.04万t,16年间共增加了124.13万t,平均单位面积年防风固沙物质量在0.33~1.77 kg/m2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高南北低"的特点;防风固沙保有率平均值为0.65~0.79;③草地防风固沙等级以"中等"和"较弱"为主,占总固沙量的47%~65%;"中等"及以上的草地面积波动增加,"弱"和"较弱"等级的草地面积减少;④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占总量的90%以上,北部灌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北部灌区和中部干旱区是未来风沙治理需更加关注的区域。本文揭示了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格局,为未来区域风沙治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保护区的感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都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参与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星群
在识别出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大明山管理局、生态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社区居民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主体利益需求的期望,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管理局对自身及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期望最高,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关注自身利益;各利益相关者自利倾向明显,缺乏利他意识,导致不同利益者之间存在各种冲突;生态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是引发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冲突的主要力量;多数冲突是由对有关利益的理解偏差引起。然后从明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观、培育生态旅游经营者的责任感等方面提出大明山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秦晓光 翁怡婵 谭赛章 龚婉卿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受到人类干扰最少、生态系统相对处于原生状态的湿地,在分析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服务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1—2013年)成果及其他数据资料,应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数法等方法,评估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409 638.92万元,单位面积价值为10.04万元/(hm~2·a),供水蓄水、大气净化、防风消浪等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分别占总服务价值的28.9%、25.9%、21.8%,对长江口海域资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调节功能。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关键词:
蝽类 区系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华华 王淮永 张展
为了研究林地水源涵养功能,选择湘西北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阔叶林地,从灌草、枯落物、土壤3个层次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灌草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地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2)林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枯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林地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大,且表层变化幅度较大,随时间推移,容重呈减小趋势;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变化与土壤容重基本相反,且各层明显高于撂荒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对土壤具有强大的保护及改良作用,此研究结论对于森林在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等方面,尤其是在提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子恒 王怀领 王宇欣
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方法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2998亿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0.8952亿元/a和10.4047亿元/a,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1.62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徐基良 安丽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