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8)
- 2023(16097)
- 2022(14078)
- 2021(13153)
- 2020(11252)
- 2019(26441)
- 2018(26178)
- 2017(51097)
- 2016(27600)
- 2015(31244)
- 2014(31309)
- 2013(30867)
- 2012(28317)
- 2011(25452)
- 2010(25288)
- 2009(23345)
- 2008(22804)
- 2007(19992)
- 2006(16972)
- 2005(14504)
- 学科
- 济(112569)
- 经济(112448)
- 管理(78129)
- 业(73790)
- 企(61049)
- 企业(61049)
- 方法(55347)
- 数学(48769)
- 数学方法(48138)
- 农(29261)
- 中国(28820)
- 财(27752)
- 学(24753)
- 地方(23447)
- 业经(23425)
- 贸(19945)
- 贸易(19940)
- 农业(19574)
- 易(19306)
- 理论(18420)
- 务(18231)
- 财务(18151)
- 财务管理(18109)
- 制(17879)
- 环境(17348)
- 和(17316)
- 企业财务(17100)
- 技术(16465)
- 银(14903)
- 银行(14846)
- 机构
- 大学(393627)
- 学院(392374)
- 管理(156616)
- 济(152734)
- 经济(149212)
- 理学(136974)
- 理学院(135430)
- 管理学(132860)
- 管理学院(132165)
- 研究(127178)
- 中国(92140)
- 京(82887)
- 科学(82214)
- 财(67471)
- 农(64892)
- 所(63692)
- 业大(61457)
- 研究所(58680)
- 中心(58461)
- 江(55580)
- 财经(55521)
- 范(52076)
- 北京(51728)
- 师范(51554)
- 农业(51380)
- 经(50421)
- 院(46585)
- 经济学(45667)
- 州(45485)
- 师范大学(41766)
- 基金
- 项目(275609)
- 科学(215641)
- 基金(199181)
- 研究(197955)
- 家(173968)
- 国家(172568)
- 科学基金(148178)
- 社会(123004)
- 社会科(116476)
- 社会科学(116444)
- 省(108281)
- 基金项目(106797)
- 自然(98587)
- 自然科(96262)
- 自然科学(96236)
- 自然科学基金(94460)
- 教育(91514)
- 划(91283)
- 资助(82222)
- 编号(81356)
- 成果(64738)
- 重点(61629)
- 部(60260)
- 发(58282)
- 创(56607)
- 课题(55418)
- 科研(53332)
- 创新(52856)
- 教育部(51374)
- 大学(51289)
- 期刊
- 济(158155)
- 经济(158155)
- 研究(107990)
- 中国(65835)
- 学报(64118)
- 科学(58167)
- 农(57545)
- 管理(53205)
- 财(51420)
- 大学(47967)
- 学学(45223)
- 教育(40684)
- 农业(39894)
- 技术(34458)
- 融(27709)
- 金融(27709)
- 业经(27196)
- 财经(25888)
- 经济研究(25297)
- 问题(22487)
- 经(22011)
- 业(20344)
- 图书(20160)
- 技术经济(19024)
- 版(18865)
- 科技(18581)
- 理论(18513)
- 资源(18139)
- 商业(17929)
- 统计(17844)
共检索到544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晋红
宁夏地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依托已有的城市集群,加快城市发展是宁夏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流方法,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城市间的要素流动进行研究,认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期,城市群强度主要依赖物资和人力流动;加强沿黄城市带城市流强度,应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沿黄城市带 城市流 要素流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拓星星 汪建敏 王晓涛
通过应用引力模型对沿黄经济区内城市中心等级的划分、可达性的分析、经济联系度的测算,总结出了沿黄经济区发展的三个问题,即:1中心城市的质量太小,辐射带动作用较弱;2城市数量太少,辖区范围太小;3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度较小。在此基础上为沿黄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加大对银川市这一增长极的培育,增强其区域核心地位;3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4加快区域内城市一体化的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美玲 周民良
宁夏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带。文章以区位熵理论为基础,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沿黄城市带及沿岸城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沿黄城市带及沿岸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已出现内部分化趋势,产业地域分工正在深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要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各城市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关键词:
沿黄城市带 区位熵 产业结构 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晋红
地缘经济关系是由于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而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分为互补型和竞争型两大类。根据测度地区间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欧式距离,对银川市在沿黄城市带中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分析了银川市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据此对银川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地建议。
关键词:
地缘经济关系 欧氏距离 测度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华友 蒋自然
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依据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其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八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促进"聚合主轴线"的形成和提升浙中城市群的外向度。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城市流 政策响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任凯丽 朱志玲 受梦婷
借助综合指数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沿黄城市群1990-2013年人口与经济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格局基本一致在时间上呈现先慢后快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向均衡方向演进,整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家政策、区位条件、自然本底、城市等级是影响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军 翟丽君 刘艳芳 徐姗
文章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和地理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维城市要素流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联系与各城市功能,并采用赋值法对4种城市要素流进行评分,进而对武汉城市圈的功能布局与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武汉是城市圈的发展中心,"一城独大"态势依旧显著,城市圈整体极化和辐射能力较弱,中低级城市流强度的城市较多。(2)城市圈内城际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且联系程度空间差异较大。(3)根据赋值后的综合结果,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布局给出建议。点:"一三二三"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为武汉,次中心城市为黄石、鄂州和孝感,核心区为咸宁和黄冈,影响区为仙桃、潜江和天门;线:以孝感—武汉—鄂州—黄石、武汉—咸宁、武汉—黄冈为3个发展轴的"小"字型的空间布局形式;面:将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划分为3个发展区,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武汉—咸宁、武汉—孝感—仙桃—潜江—天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淑琴 赵利宁
近年来,宁夏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因素,对于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宁夏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重共线性修正模型,对宁夏城市化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中,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据此,笔者提出了宁夏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 模型分析 第二产业 服务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慧超 韩增林 赵林 彭飞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度。根据计算结果,运用Q形聚类法,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划分为15种类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尚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内各部门的外向服务能力不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空间联系较为松散;②随时间变化,城市流强度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区内城市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相差较大;③郑州居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高值区中心,且郑州与区内外围城市的城市流梯度差不断缩小,溢出效应开始显现;④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基本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⑤特殊的区位优势对区域内城市流强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城市流强度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金萍 孙久文 刘玉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对外联系的程度。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了2002~2011年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城市流强度等级划分和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各城市功能效率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基本平稳,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两项指标变化显著,且差距较大。从城市流强度结构来看,北京、天津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更强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未来,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大幅提升城市流强度,增强城市群整体对外...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经济联系 动态变化 城市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中艺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凭某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难以支撑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城市群正逐渐取代单个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引擎。不同城市间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流是维系城市群活力的基础,其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是城市群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本文通过放宽假设条件构建了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产业分工是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 产业分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喻微锋 蒋团标 刘祎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 江勇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流要素空间流动强度和方向综合反映了城市功能联系特征,研究台州行政、经济、社会以及其他联系的强度和方向,运用集中度指数、首位度以及前三位联系方向分析方法,明确台州市域内部空间功能联系特征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联系表现出长三角密切联系区域;判断空间发展处在向心集聚阶段,预测台州空间结构未来可能形成网络化联系格局。
关键词:
区域城市 城市流 城市功能 功能联系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