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92)
- 2023(3003)
- 2022(2489)
- 2021(2272)
- 2020(1848)
- 2019(4023)
- 2018(3860)
- 2017(6919)
- 2016(3820)
- 2015(4097)
- 2014(3749)
- 2013(3639)
- 2012(3497)
- 2011(3157)
- 2010(3061)
- 2009(2631)
- 2008(2617)
- 2007(2078)
- 2006(1878)
- 2005(1596)
- 学科
- 济(12526)
- 经济(12521)
- 学(6740)
- 管理(5448)
- 业(5257)
- 方法(4539)
- 土地(4430)
- 数学(4006)
- 数学方法(3937)
- 地方(3922)
- 农(3850)
- 中国(3547)
- 企(3247)
- 企业(3247)
- 资源(3064)
- 农业(2779)
- 税(2721)
- 环境(2704)
- 税收(2510)
- 收(2475)
- 生态(2402)
- 业经(2397)
- 问题(2097)
- 财(2035)
- 发(2014)
- 和(1963)
- 地方经济(1935)
- 草(1902)
- 经济学(1743)
- 城市(1704)
- 机构
- 大学(52579)
- 学院(51994)
- 研究(23933)
- 科学(19049)
- 中国(16781)
- 济(16050)
- 管理(15971)
- 经济(15544)
- 农(15275)
- 理学(13910)
- 理学院(13574)
- 所(13399)
- 管理学(13034)
- 管理学院(12962)
- 研究所(12754)
- 京(12423)
- 农业(12289)
- 业大(11838)
- 中心(10554)
- 院(9470)
- 范(9215)
- 师范(9085)
- 室(8910)
- 资源(8571)
- 实验(8552)
- 省(8506)
- 实验室(8258)
- 江(8197)
- 农业大学(8099)
- 科学院(8050)
- 基金
- 项目(42816)
- 科学(33668)
- 基金(32259)
- 家(31611)
- 国家(31448)
- 科学基金(25650)
- 研究(25165)
- 自然(19611)
- 自然科(19119)
- 自然科学(19115)
- 自然科学基金(18749)
- 基金项目(18123)
- 省(15971)
- 社会(15421)
- 划(15048)
- 社会科(14651)
- 社会科学(14648)
- 资助(12070)
- 重点(10773)
- 教育(10715)
- 计划(10319)
- 科技(9580)
- 发(9468)
- 科研(8916)
- 编号(8734)
- 部(8671)
- 创(8327)
- 专项(7990)
- 创新(7979)
- 农(7169)
共检索到73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珂昕 王瑞泾 唐荣 常生华 刘晓斌 杨发林 林慧龙
重新科学地认识宁夏草地类型及其特征对宁夏草地可持续利用与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也对黄河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运用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在ArcGIS平台上制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CSCS草地类、草地类组分布图,研究其空间分布与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宁夏共有12种CSCS草地类,其中,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面积最大,为14 786.73 km~2,其次是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面积为8 187.36 km~2,两种草地类分别占宁夏全区草地面积的48.44%和26.82%。2)宁夏共有4种CSCS草地类组,从北到南依次为半荒漠类组、典型草地类组、温带湿润草地类组和温带森林草地类组,面积逐步减小,分别占据宁夏草原总面积的75.27%、12.39%、8.45%和3.89%。3)根据宁夏草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宁夏草地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是宁北半荒漠草地生态保护区、宁中典型草地-温带湿润草地生态经济区和宁南温带森林草地山地景观生产区;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3个片区分别实行以草定畜、发展草业生态经济和山地-草地景观旅游业等草地管理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敏 谭振宇 张智袁 高永强 赵祥 任国华 苏宗义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了解山西草地生态系统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200-1 600 m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 412.86和2 037.87g·m(-2);而地上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则是在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晓莉 袁磊 赵然 和万荣 田淑静 郭朝元
【目的】以云南省会泽县为研究区开展山区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为草地资源清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OpenGeoda、ArcGIS软件,采用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度、草地资源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6年,从草地资源数量来看呈现增加趋势,全县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度为3.98%,但各个乡(镇)动态变化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空间变化特征来看,全县草地资源集中度指数增加0.28,整体呈现出"西北、中东部区域高,其他区域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草地资源核密度来看,高值区域减少较为明显,中值区域个别乡(镇)出现一定的减少,低值区域整体变化不大;从村级区域单元空间关联性来看,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草地资源面积比例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海乡以及周边区域,但整体出现减弱的趋势。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草地资源面积比例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海乡以及周边娜姑镇、待补镇,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者海镇、新街乡以及金钟镇三者交界处、乐业镇和矿山镇的交界处以及大桥乡的西北部区域,出现"缩减"和"扩大"阶段。【结论】以2009、2016年2期数据,分别从县级、乡(镇)级、村级区域单元3种不同尺度采用地统计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资源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的空间集聚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会泽县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志标 柏兆海 马林 张福锁
【目的】定量研究天然草地的氮磷流动空间特征,为优化牧草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中国天然草地氮磷养分输入(输出)数据库,利用NUFER模型定量中国天然草地氮磷平衡账户、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结果】(1)2013年,全国天然草地氮和磷的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5 034 Gg N和318 Gg P,单位面积的输入(输出)量分别为19 kg N·hm(-2)和1.2 kg P·hm(-2)。氮沉降和畜禽粪尿磷分别占氮和磷输入总量的49%和89%。各区域天然草地氮和磷输入(输出)量变化范围分别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婷 李建平 张翼 井乐 张茹
为了明确不同降水下天然草地浅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变化,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封育12年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装置,对比分析了正常降水(100%降水)、50%降水和150%降水下0–30 cm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及土壤团粒结构性状。结果表明:1)在0–10 cm土层,100%降水下> 3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比重显著高于50%降水和150%降水处理(P 0.05);20–30 cm土层,> 3 mm和 3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为0.43;其与 3 mm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谈笑 陈莉 龙玲 王明明 李春鸣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中,平均单位体积(长1.0 m×宽1.0 m×高0.1 m)有种子3 479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中,有种子3 871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总体数量多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数量,但差异不显著(P> 0.05);无论是返青期还是枯黄期,土壤种子密度在0–5 cm土层均高于5–10 cm土层,且二者差异显著(P 0.05);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返青期样品高于枯黄期样品,除了物种丰富度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返青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3种植物生活型构成,枯黄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2种植物生活型构成;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返青期样品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renson相似性指数低于枯黄期样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占印 于澎涛 王双贵 余治家 胡永强 夏固成 王彦辉 熊伟
基于2005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分析了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六盘山主要分布于海拔1 900 2 300 m范围内,坡度为20 35°的半阴坡、半阳坡和阴坡上,与山杨林的分布生境相近。现有的辽东栎林多为幼龄林,平均林龄30 a,林分密度较大,平均1 046株.hm-2,树木平均高度7.8 m,平均胸径12.4 cm。胸径5 10 cm的辽东栎株数占50%以上,平均木材蓄积量仅为39.9 m3.hm-2。随着海拔升高、坡位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坡向从半阴坡到半阳坡,林分密度增大,平均树高和胸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沿此梯度林龄在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辽东栎林的平...
关键词:
六盘山 辽东栎林 林分特征 空间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吴圣勇 雷仲仁 康萍芝 杜玉宁 张丽荣
【目的】研究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该虫的发生、危害、扩散行为及探讨西花蓟马的监测、诱杀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聚集度指标检验等方法,对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次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分布数量为07头/朵,其中0和1头/朵的频次较高,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频次明显递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进一步分
关键词:
辣椒 西花蓟马 空间分布 聚集度指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杜建 周启武 路浩 吴晨晨 赵宝玉 曹丹丹 马烽 刘晓学
新疆天然草地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新疆自然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人口增长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草地逆向演替,使得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毒草趁机大量繁衍滋生,造成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致使大量家畜每年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草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毒草化程度加剧。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牧区天然草地毒草化已导致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甚至爆发,已经从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陆颖 王保林 沈艳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annu)等优势植物及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部C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N含量大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C∶N、C∶P、N∶P整体表现为21年退耕地最大,9年退耕地最小;优势植物C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全P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大于地上部;植物群落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优势植物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N∶P均小于14。典型草原区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均受到N素的限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原的退化和恢复具有指示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风华 胡海英 李爱华 马霜 张浩 雍嘉仪
为研究处于宁夏不同气候条件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ogolicus)不同部位的鲜、干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差异,本研究于10月上旬分别在宁夏盐池麻黄山荒漠草地、固原云雾山典型草地与海原南华山草甸草地采集百里香地上植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草地百里香不同部位鲜、干样品中共检测出339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属于烃类(125种)、醇类(70种)、酯类(29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5种)。对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草甸草地百里香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地,鲜样多于干样。挥发性成分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主要以萜烯类物质对伞花烃和γ-萜品烯为主,分别为14.24%~42.24%和3.30%~37.35%,对伞花烃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多于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在嫩茎中多于木质化茎和叶片,而在鲜样与干样中的相对含量相当。酚类、醇类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香芹酚、桉树醇、芳樟醇及2-异丙基-4-甲基苯甲醚,香芹酚的相对含量在荒漠草地最高,达20.61%,桉树醇和芳樟醇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9.68%和12.99%。综上,采样地气候条件、样品处理及不同部位对百里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干燥样仍能较好地保持百里香的主要成分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野生百里香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香波 叶文国 田旗 张启翔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
关键词:
夏蜡梅 天然群体 表型变异 地理变异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亚婷 路国慧 胡俊栋 王学军
以短期的植被更替如何影响土壤剖面的13C富集以及这些富集现象揭示的土壤碳循环机理为目的,采集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植被演替的山地土壤剖面5组,分别测定了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密度,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植被改变(约10年)对土壤剖面中0~30 cm层的δ13C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10 cm层土壤影响最大。灌木更替为森林和草地后土壤有机质的δ13C变化分别达2.28‰和5.08‰。30~50 cm层土壤δ13C值对植被改变不敏感,该层可以作为土壤剖面的基准剖面层。大气δ13C值变化不是森林土壤0~50 cm剖面层中13C随深度减小而富集的主要原因。10年间,植被从灌木演替为人工种植的麻栎乔木或从灌木植被退化为草本植被,0~30 cm层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密度改变量分别为2.30 kg/m2和-1.00 kg/m2。而植被从灌木到人工种植麻栎的碳密度改变率为0.230 kg/m2/a,这对改变山地土壤的碳密度、短期增加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δ13C在C3植被的短期演替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辨识力,可以作为土壤碳库更替和碳循环的研究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