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9)
- 2023(2519)
- 2022(2103)
- 2021(2045)
- 2020(1620)
- 2019(4031)
- 2018(3724)
- 2017(7505)
- 2016(4075)
- 2015(4552)
- 2014(4392)
- 2013(4560)
- 2012(4290)
- 2011(3737)
- 2010(3618)
- 2009(3452)
- 2008(3236)
- 2007(3043)
- 2006(2722)
- 2005(2494)
- 学科
- 济(19885)
- 经济(19868)
- 业(11200)
- 管理(9079)
- 方法(9004)
- 农(8281)
- 数学(8226)
- 数学方法(8177)
- 企(6383)
- 企业(6383)
- 农业(6108)
- 地方(5567)
- 中国(5274)
- 财(4391)
- 收入(4067)
- 贸(3929)
- 贸易(3922)
- 易(3834)
- 税(3798)
- 税收(3700)
- 收(3683)
- 业经(3681)
- 地方经济(3667)
- 学(3659)
- 分配(3069)
- 发(2493)
- 制(2471)
- 出(2461)
- 融(2271)
- 金融(2271)
- 机构
- 学院(57455)
- 大学(56026)
- 济(27875)
- 经济(27510)
- 研究(21884)
- 管理(20722)
- 理学(17974)
- 理学院(17784)
- 管理学(17499)
- 管理学院(17408)
- 中国(17084)
- 农(13731)
- 科学(13158)
- 财(11721)
- 京(11719)
- 所(11377)
- 农业(10711)
- 研究所(10409)
- 中心(9839)
- 业大(9652)
- 经济学(9165)
- 财经(9102)
- 江(8754)
- 经济学院(8430)
- 经(8384)
- 院(7737)
- 范(7219)
- 北京(7184)
- 科学院(7146)
- 师范(7144)
- 基金
- 项目(38864)
- 科学(30484)
- 研究(28480)
- 基金(28343)
- 家(25489)
- 国家(25274)
- 科学基金(20713)
- 社会(18928)
- 社会科(18007)
- 社会科学(18007)
- 省(14946)
- 基金项目(14807)
- 划(12637)
- 教育(12607)
- 自然(12519)
- 自然科(12191)
- 自然科学(12189)
- 自然科学基金(11992)
- 资助(11592)
- 编号(11307)
- 发(9253)
- 重点(9247)
- 成果(8947)
- 部(8837)
- 国家社会(8474)
- 课题(7864)
- 创(7721)
- 中国(7481)
- 人文(7433)
- 教育部(7403)
共检索到87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金升
论述了宁夏"九五"期间增加5亿公斤粮食所面临的困难及所具有的潜力。并就增产5亿公斤粮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芸 钟钰 刘晓雪
中国粮食连年丰产但中央政府并没有降低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夯实粮食产能,立足自身应对需求刚性增长。文章对近年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走向,要素配置变化进行了归纳,并对粮食生产技术演变和产量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水资源以及成本收益情况是粮食增产的强约束,必须依靠技术路径突破,服务规模化和经营规模化,提高生产要素边际收益。即使在技术突破时间表不确定的前提下,三大主粮特别是玉米单产增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最近3次千亿斤(0.5亿t)产能增加单产增长趋势、各品种增产贡献率以及生产形势,对下一个千亿斤增产进行了3种情境预测: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年均单产增长率分别为0.7%、1.0%和0.8%,可在2026年实现7.0亿t产能,并减少约50万hm~2播种面积;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为0.2%、0.3%和0.4%的低增速并减少播种面积141万hm~2的情境下,可在2035年提升至7.0亿t产能。当前,粮食产能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生产(生产环节)规模化、种业攻关和农田质量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推进。
关键词:
粮食 产能 技术进步方向 潜力 压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中国科学院培育一批新品种“八五”增产粮食25亿公斤“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组织14个研究所的200余名科技人员奋力攻关,培育出一大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包括“七五”育种的新品种,累计推广778万hm2增产粮食25.17亿kg,增产皮棉4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兵雪,高培琦
我国的粮食“危机”及增产潜力分析任兵雪,高培琦[编者按]中国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四、五百万亩、人口增长一千四、五百万的严峻局面,已经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理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曾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杨瑞珍
【目的】分析未来中国耕地数量和粮食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1996—2013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系列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品种区试单产水平"、趋势单产等多视角分析未来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结果】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2×10~8 hm~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为66﹕3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10~8 hm~2;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68.9%的增产潜力,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海发
一、对布朗观点的评价 我国的粮食增产潜力以及未来粮食供求关系变化趋势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理斯特·布朗去年底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谁将养活中国?”的文章,对我国的粮食增产潜力以及未来粮食供求趋势得出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到2030年,中国将不能养活自己,中国粮食供求缺口很大,超过了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总量,以致于所有粮食出口国都将不能养活中国,中国粮食问题将对世界粮食市场以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WORLD WARCH,September/October,1994)。布朗的观点在西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序 朱希刚
我国2000年粮食增产目标的科技潜力分析农业部科技司程序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朱希刚实现2000年粮食产量增加500亿公斤的目标,要从三个方面同时努力:首先是通过科技因素提高单产;第二是通过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单产;第三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开荒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董翠云 李玉山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4.7 % ,达到旱作粮食产量潜势水平的54.2 %。在黄土台塬区和丘陵区中 ,丘陵区的粮食增产潜力较台塬区大 ,前者尚有117.6 %增产能力 ,后者仅56.6%。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坡耕地的退垦等因素 ,未来30年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需仍处于负平衡。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粮食增产潜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海燕 卓文飞 李世林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物质投入、科技投入的增产潜力和单产提高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相应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李文娟 钱静斐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 粮食 增产潜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姜广辉 姚慧敏
本文从粮食总产量、单产水平分析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变化,根据我国高产田、中低产田的投入和单产水平的利用现状,指出改造低产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防止耕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粮食安全 土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志强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量丰质优,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实现粮食生产的障碍因素是:缺水、少肥和风沙、盐碱、渍涝及低温冷害。如果下大气力进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治理风沙、盐碱、渍涝,增加科技投入,调整种植结构,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建议:①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②抓好“北水南调”和高效节水栽培;③与林牧业结合,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④调整结构,优化作物与环境资源的组合;⑤发展粮食的精深加工技术,加速粮食生产商品化进程。
关键词:
东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梁 许铁敏 徐广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的]着眼全球粮食安全大视野大格局,在系统分析谷物生产、区域布局、贸易消费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全球谷物增产潜力和动能,立足国内国际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此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谷物生产贸易情况,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提出全球视角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任务。[结果]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也存在粮食供需紧平衡、国内外价格倒挂等困难和挑战。[结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国内稳产与海外拓展统筹、适度进口与多元进口并举、自主创新与技术交流兼顾、市场实力与治理能力协同,以企业集团为依托布局全球粮食产业链,以科技服务为重点参与全球粮食生产,以渠道多元化为原则优化重点品种进口,以大豆为切入点增强农产品议价能力,把牢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关键词:
谷物生产 粮食贸易 增产潜力 粮食安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滕永忠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充分挖掘资源增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和作物资源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及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和全国粮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资源 技术 产量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