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2)
2023(14654)
2022(12814)
2021(11668)
2020(9851)
2019(22211)
2018(21898)
2017(41867)
2016(23055)
2015(25620)
2014(25702)
2013(25369)
2012(23003)
2011(20833)
2010(20654)
2009(18929)
2008(18218)
2007(16084)
2006(14155)
2005(11798)
作者
(69563)
(57845)
(57673)
(54640)
(36517)
(28000)
(26065)
(22853)
(21993)
(20483)
(19764)
(19494)
(18415)
(18000)
(17941)
(17674)
(17640)
(17163)
(16560)
(16315)
(14777)
(13985)
(13952)
(13181)
(13134)
(13023)
(12726)
(12579)
(11761)
(11755)
学科
(88758)
经济(88646)
(61804)
管理(59671)
(46503)
企业(46503)
方法(41009)
数学(35265)
(35122)
数学方法(34913)
中国(24172)
农业(23385)
业经(22410)
(21307)
(20625)
地方(19440)
(16187)
贸易(16182)
(15699)
(15644)
理论(14179)
环境(14048)
技术(13530)
(13190)
(12932)
(12515)
(12504)
财务(12456)
财务管理(12438)
银行(12434)
机构
学院(328315)
大学(327129)
管理(129070)
(123673)
经济(120834)
理学(113007)
理学院(111668)
研究(111113)
管理学(109646)
管理学院(109050)
中国(79652)
科学(74143)
(69131)
(67943)
业大(57248)
(57027)
(53559)
研究所(52801)
农业(52686)
中心(50383)
(47225)
(44580)
师范(44038)
财经(43841)
北京(43136)
(39956)
(39722)
(38402)
经济学(36113)
师范大学(35538)
基金
项目(234820)
科学(182381)
基金(168956)
研究(165726)
(150305)
国家(148961)
科学基金(126064)
社会(104122)
社会科(98302)
社会科学(98276)
(93596)
基金项目(91220)
自然(83794)
自然科(81818)
自然科学(81793)
自然科学基金(80326)
(78730)
教育(74689)
资助(68564)
编号(67172)
成果(53021)
重点(52431)
(50653)
(50092)
(48425)
课题(46067)
科研(45362)
创新(45140)
计划(44748)
国家社会(42398)
期刊
(134900)
经济(134900)
研究(88788)
(66330)
学报(62339)
中国(59326)
科学(54726)
大学(45961)
农业(44941)
学学(43777)
管理(42271)
(37198)
教育(32824)
业经(26015)
(25091)
金融(25091)
技术(24796)
(20766)
经济研究(20341)
财经(19923)
(18458)
问题(18182)
业大(18045)
科技(17654)
(16929)
图书(16630)
资源(14878)
农业大学(14874)
理论(14725)
商业(14594)
共检索到460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苗苗   祁玲   姚静  
乡村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旅游、居住、养老三大功能融于一体,有利于帮助解决养老难题,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对老年人的养老现状以及乡村旅居养老的需求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发现西北农村普遍存在养老配套设施存在短板、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等问题。在描述统计分析基础上,以个体状况、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城镇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的意愿受年龄、是否有养老保险、健康状况、是否满意当下的养老方式影响最为显著。最后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原则,提出乡村旅居养老的发展应健全旅居养老的基础设施,加大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弓秀云  王嘉维  
老年人就业或再就业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有关老年人就业政策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文章运用北京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交叉表描述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特征,然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各个因素的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在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再就业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成昆  储德平  杨曌  黄亚榕  
伴随全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与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闲暇教育作为推动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为老年人的社会再融入提供了契机。以乡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共访谈24位乡村老年人,获得近11万字的访谈文本素材,继而运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出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老年人闲暇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主要取决于个体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三大方面的影响;个体因素中包括自身客观条件、自身主观认知两个关系类别,社会因素中包括人际关系、公共组织两个关系类别,教育因素中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两个关系类别;三大因素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乡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再方  杨肖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乡村旅居产业发展迅速。但中国目前发展乡村旅居产业仍然受到地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消费习惯难以短期内转变,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以及乡村建设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中国乡村旅居产业应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实行分层渐进式消费模式,并重点建设特色旅居项目,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分要在政策上对特色优势旅居项目给予扶持优惠,规范监督管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俊杰  米文宝  宋永永  周瑞瑞  杨瑞  
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宁夏1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EDSA-GIS、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1990-2013年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波动扩大趋势,而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波动缩小趋势。(2)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城镇收入和农村收入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城乡收入比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热点区始终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而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瑞霞  
把握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主体的认知,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子女数和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期望降低,养老责任认知向依靠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转变;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弱化;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有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杰  郭超  
本研究基于CHARLS2018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中老年人手机支付的使用率仅7.9%。中老年人是否使用手机支付与其人口特征、家庭和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健康状况有关,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弱势状态对中老年人手机支付的使用有抑制作用,而家庭支持、社会交往与社会经济状况上的优势则有促进作用。部分因素对中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的影响作用大小呈现出年龄上的趋势变化,即随着年龄段的增大,受教育程度、有同居配偶、社交活动参与、党员身份、职业培训经历、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心理状态对中老年人采纳手机支付的影响逐渐增强。本研究对促进中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推动个人完成再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琦  王颖  
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人参与学习有助于提升其晚年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基于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交互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老年人参与学习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人口特征、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参与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户籍状况的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参与学习的老年人以较高学历的非农户男性为主;从影响因素来看,认知因素中的语言能力和积极心态,以及环境因素中安稳的经济环境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都对老年人参与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年人参与学习是其自身特征、认知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伟峰  聂清华  
文章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探讨了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的整体状况、内部差异,揭示了老年人精神虐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问题较为突出,精神虐待是老年人虐待最常见和普遍的形式,其发生率(5. 1%)是所有老年人虐待类型中比率最高者。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差异。通过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发现,老年人子女多、收入低、身体状况差、认知存在偏见以及子女提供支持帮助少是影响中国老年人遭受精神虐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不仅是个体的社会偏差行为,更与宏观社会文化转型密切关联,应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治老年人精神虐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琪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总体状况的同时,全面分析影响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收入、房产状况、子女数量、养老观念和生活自理状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文娟  刘瑞平  
本文运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迁移老年人和非迁移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差异,并对迁移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对两类人群家庭隔离、朋友隔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影响迁移老年人和非迁移老年人家庭隔离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居住安排和健在女儿数量,而影响这两个群体朋友隔离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教育水平。此外,宗教信仰对城市迁移老年人的家庭隔离具有抑制作用,而社区类型对城市非迁移老年人的家庭隔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荣  李兆君  
基于宁夏地区城乡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被调查者进行养老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患慢性病多和子女人数少的老年人对整体养老服务需求意愿高;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需求、不同居住地区和性别对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均有显著差异;汉族和高收入人群对精神慰藉服务需求高;年龄、收入、慢性病和居住地区是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毓兵  袁逸倩  
社区街道是衡量社区环境的重要指标。街道空间的诸多性质,例如形态及特征等都会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论文着眼于目前关注度较低的北方小城镇这一研究层面,选取典型社区中的街道空间,运用因子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法,对空间中影响老年人驻留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影响驻留行为的因素为空间的可达性、位置、人流视线及设施。其中,可达性高、邻近住宅建筑、人流量大、视线开阔以及具备完善空间设施的街道空间对老年人驻留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可为小城镇社区户外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演克武  陈瑾  陈晓雪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旅居养老是在旅游过程中实现养老功能的一种养老方式。田园综合体是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融合乡村农业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一种新模式,其宜业、宜居和宜家的定位,使之成为城市居民旅居养老的一种新选择。但是,在乡村田园旅居养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市场定位错位、医疗和土地配套政策滞后等问题。本文认为,立足供需关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统筹资源配置,是实现田园综合体与城市中高端养老产业融合的基础;深化养老医疗体制改革、扩大异地医疗结算制度、完善土地配套政策,是田园综合体与中高端旅居养老产业融合的政策保障;借助田园综合体实现城镇居民旅居养老和乡村居民就业增收,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