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8)
2023(5230)
2022(4467)
2021(4151)
2020(3258)
2019(7328)
2018(7291)
2017(13157)
2016(7438)
2015(8409)
2014(8835)
2013(8379)
2012(7920)
2011(7291)
2010(7539)
2009(6844)
2008(7028)
2007(6495)
2006(5859)
2005(5284)
作者
(22827)
(19064)
(19006)
(17897)
(12202)
(9111)
(8636)
(7311)
(7290)
(7124)
(6685)
(6667)
(6421)
(6045)
(5951)
(5863)
(5825)
(5642)
(5549)
(5440)
(4940)
(4777)
(4624)
(4527)
(4399)
(4335)
(4232)
(4228)
(3927)
(3915)
学科
(31534)
经济(31498)
管理(20074)
(16526)
(13384)
企业(13384)
地方(11060)
方法(10265)
(8527)
数学(8342)
中国(8265)
数学方法(8183)
(8163)
地方经济(7132)
业经(6902)
(6423)
贸易(6420)
理论(6306)
(6204)
(6192)
(6155)
农业(5825)
(5416)
银行(5396)
(5355)
环境(5225)
(5130)
教育(5005)
(4798)
金融(4795)
机构
学院(111243)
大学(108947)
(38557)
研究(38551)
经济(37482)
管理(37038)
理学(31200)
理学院(30686)
管理学(29915)
管理学院(29707)
中国(29154)
科学(25988)
(23752)
(20672)
(19426)
(18956)
研究所(18751)
(18643)
(18071)
师范(17894)
中心(17435)
(15715)
业大(15625)
北京(14894)
财经(14849)
农业(14591)
师范大学(14239)
(14103)
技术(13792)
(13229)
基金
项目(70598)
科学(54894)
研究(52749)
基金(48671)
(42937)
国家(42550)
科学基金(35569)
社会(31443)
社会科(29568)
社会科学(29560)
(29381)
基金项目(25432)
教育(25149)
(24595)
编号(22949)
自然(22869)
自然科(22275)
自然科学(22266)
自然科学基金(21841)
资助(19653)
成果(19240)
课题(16942)
重点(16853)
(16499)
(14687)
(14492)
(13915)
创新(13548)
科研(13354)
发展(13157)
期刊
(49459)
经济(49459)
研究(33582)
中国(24346)
学报(18508)
教育(17949)
科学(17099)
(17040)
(14829)
管理(13595)
大学(13433)
学学(12377)
农业(11431)
技术(10449)
(10316)
金融(10316)
业经(9271)
经济研究(7560)
图书(6972)
财经(6821)
(6468)
资源(6314)
商业(6240)
问题(6017)
(5927)
(5725)
(5716)
论坛(5716)
职业(5607)
书馆(5129)
共检索到171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甜  陆洋  
宁国府在明代以降逐渐形成商人群体,与徽商一同构成了皖南地区外出经商的主力。以往宁国商人研究只是单纯地认为他们是徽商的附属商帮,忽视了宁国商人兴起与变迁的动态过程及其地域分化。本文的研究表明,宁国商人主要来自宁国府南部丘陵山地的泾县、旌德和太平三县,其中旌德在明代率先开启了懋迁风气,至清代该县的领先地位却被泾县取而代之;在经济方面,商业风气的活跃促成南部丘陵山地的经济起飞,逐步超越了北部平原圩区,颠覆了宁国府原有的区域格局;而人口与生态压力的区域差异,又导致宁国商人的内部发生分化,泾县和太平商人有"一体化"的趋势,旌德商人则展现出"向徽"心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从商帮诞生地大众经商风习的形成,社会上对地域商人的了解熟悉程度,地域商人在各地的活跃程度,地域商人组织或公益性事业的形成等综合因素考量,自明中期起,各地地域商帮先后形成了。终明之世,今人所知的知名地域商帮,自明中期起,或先或后崛起于各地,由此而开始了中国商业历史上的商帮时代,商业经营者更多地以群体的力量活跃在商业舞台和社会生活中,商业竞争很多情形下则表现为群体之间的竞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琦  周黎安  刘蓝予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啓臣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资本空前活跃,形成了一批闻名全国的大商帮。最著名的有安徽商帮、山西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江苏商帮、龙游商帮、洞庭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江西商帮,等等。本文拟就广东商帮的地域、社会构成及经营方式作一探索,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商帮史的研究提供个案的参考。 一 广东商帮在明清时期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与地理环境的优越、商品货币的发展,和封建政府对广东采取特殊的政策密切相关。然就商帮的地域和社会构成而言,广东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福林  刘瑾  
清中期臻于极盛的江西商帮组织会馆,自光绪以降,便逐渐趋于停滞,而另一种跨地域商人的行业同业组织却迅速发展起来,在某些地方甚至取代会馆。清末民国跨地域商人行业组织的兴起及江西商人的融入,表明了湖南的江西帮组织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分化演变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竞争,江西帮的"土著化"以及晚清民国的时政导向是促使江西帮分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洪滨  周黎安  吴意云  
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激励理论和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对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的商帮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者治理结构的差异的成因,每个商帮治理模式内部各种激励手段的互补性,以及商帮治理与地域文化、商人信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冬霞  李刚  
明代,陕晋商帮同时崛起并长期位居全国十大商帮前列,清代,晋商与徽商分执商界牛耳,形成"南徽北晋"格局,而陕商退居第三直至沦为商界末流角色。陕晋商帮的地位变更代表着他们实力的消长,立足于两大商帮的发展轨迹,分析出导致这种地位变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晋商的合伙制为主经营管理模式优于陕商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第二,晋商选拔培养人才环节胜过陕商,秦地重儒轻商与晋省重商经商不同社会风尚造成两地经商人才的落差。第三,陕商与官府关系疏远,晋商注重与官府的公关活动,晋商得以在不同时期保商权拓展商路。第四,陕晋商帮遭受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正明  
一、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人经商历史很久,自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屡有记载。但是,称雄商界则在明清时代。山西商人大体兴起子明代前期,明中叶以后迅速发展,清中叶时进入鼎盛,直到清末才衰落。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促成的。其一,明初北方边镇市场的形成,为山西商人的兴起提供了活动舞台。明建国后,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政府的严重边患。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镇和卫所军屯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据《明会要》卷63载:“明初,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九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蓝予  周黎安  吴琦  
本文利用明清时期县级层面的商帮数据,对以明清商帮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明清时期商帮活跃地区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些传统商业文化浓厚的地区,居民创业更活跃、教育水平更高、社会交往更频繁、互助行为更多,非国有企业兴办更繁荣,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多元广泛、实收资本规模更大,传统商业文化通过个体、企业和行业3个层面的作用机制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长期影响。本文首次利用详实数据,提供了传统商业文化长期经济影响的系统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奇迹的历史文化根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丽  骆昭东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是海外市场对中国货物大量需求的时期,也正是中国诸大商帮商运亨通的时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诸商帮相继衰落,而此时也正是中国商人在海内外贸易中,日益丧失其市场份额和中国丝绸、茶叶和瓷器在国际市场上日益丧失其垄断地位的时期。那么,中国明清诸商帮的兴起和衰落到底是主要源于中国内部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商帮自身经营的成败,还是早在500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与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中国明清商帮的兴衰与中国商人和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和市场份额有关,那么世界经济发展又是怎样影响到中国商人和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的?从全球经济发展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继亮  
商帮是古代的地区商业集团,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安徽商帮、宁波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龙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文学  
论述古代山西书院是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各地官吏乡绅士子积极参与等多种因子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时间尺度上,古代山西书院历经由萌芽到兴起、发展和兴盛4个发展阶段的演变。表现在空间尺度上,山西各地书院的分布经历由点到片到面,由南部到中部、北部及全省的扩散过程。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具有:北疏南密;呈现为"人字形"格局;海拔分布上呈倒"V"字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枫  
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是中国历史研究中最重大问题之一,许多研究都有意无意地试图解答这一问题。其中,16世纪后已经发育成为社会重要力量的中国商人,却没有能够如中世纪晚期欧洲商人那般成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推进者,总让人扼腕长叹。本文尝试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明清福建商帮,分析其性格弱点与最终归宿,探究中国商人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变革主力军作用,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演进过程的深刻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地域性商人,江右商即其中之一。尽管在江西商人中,既没有出现象徽商那样拥资数百、上千万,与王侯埒的富商巨贾,也没有形成象山西商人那样网络全国的垄断性行业;既不象闽粤商人那样有手握千金的舶来品奉为奇货,也不象两浙商人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但是,江右商却以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所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对江右商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和商业资本状况,探讨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特别是江西自然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即拟从江右商活动的大致状况、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资本来源、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