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4)
2023(5651)
2022(4754)
2021(4376)
2020(3667)
2019(7980)
2018(7972)
2017(14852)
2016(7324)
2015(8145)
2014(7346)
2013(7341)
2012(6775)
2011(5992)
2010(6169)
2009(5637)
2008(5437)
2007(4984)
2006(4264)
2005(3736)
作者
(19481)
(16268)
(16240)
(14918)
(10464)
(7678)
(7219)
(6101)
(6015)
(5844)
(5485)
(5440)
(5188)
(5152)
(4955)
(4736)
(4687)
(4657)
(4618)
(4617)
(3967)
(3812)
(3731)
(3651)
(3616)
(3606)
(3570)
(3551)
(3237)
(3234)
学科
(32446)
管理(27191)
(25526)
企业(25526)
(25204)
经济(25186)
技术(16138)
技术管理(11791)
中国(10207)
方法(8348)
业经(7872)
(7459)
(6855)
服务(6767)
工作(6571)
数学(6332)
数学方法(6267)
(6254)
银行(6246)
(6172)
(6127)
贸易(6119)
地方(6089)
(6068)
(5961)
(5540)
金融(5540)
服务业(5229)
农业(5189)
理论(5087)
机构
学院(96745)
大学(95987)
管理(42615)
(42263)
经济(41290)
理学(36242)
理学院(35916)
管理学(35552)
管理学院(35334)
研究(33113)
中国(25915)
(20261)
科学(18224)
(17999)
中心(15767)
(15650)
(15626)
研究所(13878)
财经(13674)
北京(13047)
(12675)
(12534)
(12400)
(11877)
(11803)
师范(11793)
经济学(11741)
业大(11569)
商学(11552)
商学院(11432)
基金
项目(66038)
科学(53934)
研究(52680)
基金(46885)
(40012)
国家(39641)
科学基金(35335)
社会(34409)
社会科(32660)
社会科学(32652)
(27569)
基金项目(25123)
教育(22741)
(22153)
(21517)
编号(21219)
自然(20786)
自然科(20419)
自然科学(20414)
自然科学基金(20112)
创新(18888)
成果(17472)
资助(16731)
(15330)
(14884)
重点(14691)
课题(14567)
国家社会(14286)
项目编号(14012)
(13862)
期刊
(48205)
经济(48205)
研究(30506)
中国(26700)
管理(19866)
教育(13432)
(13308)
科学(12006)
技术(10525)
(10373)
金融(10373)
学报(10359)
(10343)
科技(9994)
图书(9866)
大学(8529)
业经(8160)
经济研究(8126)
(7797)
论坛(7797)
学学(7465)
书馆(7251)
图书馆(7251)
农业(6977)
技术经济(6567)
财经(6408)
(5742)
(5451)
问题(5325)
商业(5103)
共检索到158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艳霞  钟书华  
在科技园区,基于企业成长创新服务价值链上的分工协作,创新服务组织发展演变成分别以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为核心的孵化、加速两类服务模块。二者同属科技园区的创新服务组织,服务功能存有共性、梯度差异、衔接互补,逻辑上自然会引起孵化—加速对接问题。本文从对接形态、对接过程、模块整合三个角度分析孵化-加速对接,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冬  刘东皇  严登才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园区的胚胎,其实施的技术创新服务在降低在孵企业创新风险,维系在孵企业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界定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内涵,厘清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具体模式;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服务存在的不足:如实施动力匮乏、专业服务人才缺失、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建议从复合型服务人才培养、引导性政策制定、创新服务链完善等方面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以增强在孵企业的创新潜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随着家电品种和使用人数越来越多,我国家用电器每年都要消耗惊人的电量。因此,节能已经成为家电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节能家电产品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我国在1998年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制度,2000年国家开始制定能效标识制度。目前,我国家电企业都致力于开发家电产品节能技术,将节能环保落到实处。中国三星电子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类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都  
本文界定了创新要素的内涵,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前创新要素从传统发达国家向全球新兴国家流动,从一线城市向新兴城市流动,从远郊科学园区向城市中心流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流动的新趋势,并揭示了创新要素流动的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我国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嫣  王同涛  王仲成  朱晓暄  
在新的全球形势下,科技外交已逐步走向外交舞台前沿,成为推动国家对外活动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系统梳理了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归纳分析了科技外交在营造国际环境、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高新技术和产能输出、深化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5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科技外交应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喜  
本文从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及国家治理改革视角探讨了我国政府科技事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围绕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四是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五是围绕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六是理顺中央科技事权与地方科技事权的关系;七是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嫣  王同涛  王仲成  朱晓暄  
在新的全球形势下,科技外交已逐步走向外交舞台前沿,成为推动国家对外活动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系统梳理了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归纳分析了科技外交在营造国际环境、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高新技术和产能输出、深化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5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科技外交应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尤飞  蒋和平  
文章应用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贡献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社会资本成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的新视角。本文在对广东科技园区现状及其创新社会资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提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声怡  邓燕雯  曹仁稳  李先  
从文化视野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文化瓶颈问题,并创新性地引入文化新理念—S生态观,即基于东方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观之上的一种新的思想。形成基于S生态观指导下的园区创新文化:即生态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资源观、生态科技观、整体发展观、生态美学观等,并以S生态观指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出政府部门应从六个方面指导园区进行生态建设;园区及其内驻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并做好自己的行为规范。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建设园区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林海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集成创新理论观。在此基础 ,界定了创新能力的概念 ,分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 ,提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实现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维度,旨在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