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1)
- 2023(2889)
- 2022(2455)
- 2021(2215)
- 2020(1891)
- 2019(4209)
- 2018(4059)
- 2017(7660)
- 2016(4272)
- 2015(4920)
- 2014(4889)
- 2013(4957)
- 2012(4908)
- 2011(4474)
- 2010(4532)
- 2009(4445)
- 2008(4312)
- 2007(3904)
- 2006(3570)
- 2005(3381)
- 学科
- 济(18355)
- 经济(18313)
- 管理(11580)
- 业(10500)
- 企(8622)
- 企业(8622)
- 方法(7204)
- 数学(6177)
- 数学方法(6062)
- 学(5844)
- 中国(5836)
- 农(4859)
- 财(4831)
- 制(4597)
- 业经(3755)
- 地方(3535)
- 策(3173)
- 农业(3163)
- 体(3055)
- 贸(3017)
- 贸易(3015)
- 融(2998)
- 金融(2998)
- 易(2924)
- 理论(2879)
- 银(2779)
- 银行(2755)
- 和(2730)
- 行(2667)
- 教育(2519)
- 机构
- 大学(66429)
- 学院(63540)
- 研究(28810)
- 济(25388)
- 经济(24796)
- 中国(21113)
- 管理(20700)
- 科学(19106)
- 理学(17184)
- 农(17111)
- 理学院(16930)
- 管理学(16518)
- 所(16476)
- 管理学院(16426)
- 京(16014)
- 研究所(14954)
- 农业(13867)
- 财(12440)
- 业大(12435)
- 中心(12032)
- 江(11019)
- 省(10552)
- 院(10540)
- 北京(10425)
- 财经(9179)
- 科学院(8766)
- 农业大学(8586)
- 室(8520)
- 经(8377)
- 范(8362)
- 基金
- 项目(42308)
- 科学(32082)
- 基金(30209)
- 家(28974)
- 国家(28753)
- 研究(27142)
- 科学基金(22738)
- 省(16339)
- 自然(16280)
- 社会(16119)
- 自然科(15888)
- 自然科学(15879)
- 自然科学基金(15608)
- 社会科(15193)
- 社会科学(15185)
- 基金项目(15013)
- 划(14969)
- 资助(13570)
- 教育(12286)
- 重点(10311)
- 计划(9849)
- 编号(9561)
- 发(9415)
- 部(9248)
- 科技(8960)
- 成果(8617)
- 科研(8556)
- 创(8528)
- 创新(8051)
- 课题(8030)
共检索到10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文章主要针对郭志刚教授《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模拟方法探讨》一文,从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依据递进生育率推算的出生数和根据递进生育率进行预测三个方面讨论了郭志刚教授该文中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孩次递进比 递进生育率 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就姜全保的商榷订正了根据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公式,并进一步探讨了生育递进指标与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应用。
关键词:
孩次递进比 总和生育率 进度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
郭志刚教授对本人原文的潜在含义存在一定误解 ,其所做检验不足以否定本人原文的基本结论 .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婚育年龄推迟过程中对京津沪超低TFR的影响因素固然存在 ,但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同样不容置疑
关键词:
外来人口 总和生育率 分母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文章将CFPS2010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起来,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对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进行样本匹配后,分析了两者在时期孩次递进比指标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计算了分孩次的生育率。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一孩递进生育延迟;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二孩递进生育与三孩递进生育延迟;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递进生育延迟。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影响的进度效应存在,这些可以用中断理论来解释。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文章将CFPS2010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起来,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对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进行样本匹配后,分析了两者在时期孩次递进比指标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计算了分孩次的生育率。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一孩递进生育延迟;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二孩递进生育与三孩递进生育延迟;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递进生育延迟。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影响的进度效应存在,这些可以用中断理论来解释。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二孩与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降低有着因果关系,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影响的数量效应存在,融合理论在我国相关问题的研究中适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朝晖
对生育进行分析,可用的方法和指标有许多种,孩次递进比方法是揭示生育水平变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提出已有40年,并获得了某些发展。但它依据的思想原则是什么,它和传统生育分析有何异同,以及其发展过程又是怎样?下文就此进行一些介绍和评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一、引言 法国著名人口学家Louis Henry在对队列妇女生育率的研究中,于1953年首先提出了孩次递进比的概念,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以后近30年间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近十年来,由于中国的人口控制是按孩次与生育间隔进行的,因而刺激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 王广州
文章以生育率下降和出生性别比升高为背景,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理论和方法。作者以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建立了孩次性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详细介绍了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概述了它们在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谦
本文对反映生育水平的两个基本指标——总和生育率和队列累计生育率进行分析,肯定多年来多个调查所得到的队列累计生育率的数据质量。尽管队列累计生育率反映的是"过去"而不是"当前"的实际生育水平,但历次调查所反映出的1990年代以来生育水平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并推断近几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以下。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累计生育率 数据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书章 王广州
作为孩次递进方法论的新拓展,本文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比人口发展模型及孩次性别递进比指标系列;开创了独特的人口指标类型及其表达形式;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探讨了应用前景,论述了孩次性别递进比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在出生性别比分析中的独特优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歆
艾群同志在《什么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载《人口与经济》1984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计划生育率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并认为“如果根据计划生育率的高低比较不同地区或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则能够看出它们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疆
《经济研究》1987年第4期发表了王鹤同志的《关于国民帐户体系的理论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我认为其中“宏观经济指标的比较”一部分值得商榷。1.王文指出:“从价值差异上考察,增加值部分不存在当年生产出来的价值重复计算的问题”。实际上国民生产总值也有重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构成是c_1+v+m。它是由各部门的c_1+v+m加总计算求得的。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德中
郭复初教授的《国有企业“自负盈亏”有三个层次》一文发表于《财经科学》杂志1996年第1期。文章认为:“国有企业盈亏应由法人所有者(企业层次)、终极所有者(国家层次)和债权所有者(债权人层次)三方面共同负责。三者对企业盈利均享有利益,对企业亏损均负有责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于是提出了按三个层次分权管理模式设计的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模式(或体制)。笔者对于该文的观点持有若干不同看法,本着“争鸣”精神,特提出来与郭复初教授商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编制一个好的人口发展计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二是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参数的选取要恰当。至于人口预测模型,中外人口学家已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建立了很多人口预测模型,但同中国生育政策的特点与人口控制的实际要求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因而迫切需要建立考虑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婚姻结构、孩次结构及生育间隔等因素在内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本文所建立的孩次──类龄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