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9)
- 2023(15392)
- 2022(13412)
- 2021(12480)
- 2020(10467)
- 2019(24189)
- 2018(23843)
- 2017(46538)
- 2016(25161)
- 2015(28351)
- 2014(28109)
- 2013(27544)
- 2012(24924)
- 2011(22253)
- 2010(22023)
- 2009(20213)
- 2008(19511)
- 2007(16669)
- 2006(14352)
- 2005(12390)
- 学科
- 济(97815)
- 经济(97671)
- 管理(76611)
- 业(70682)
- 企(59910)
- 企业(59910)
- 方法(47918)
- 数学(42086)
- 数学方法(41510)
- 财(28259)
- 农(25725)
- 中国(24923)
- 业经(22144)
- 制(21362)
- 学(19973)
- 地方(18432)
- 务(17871)
- 财务(17795)
- 财务管理(17756)
- 农业(16984)
- 贸(16911)
- 贸易(16902)
- 企业财务(16859)
- 易(16438)
- 理论(16203)
- 技术(15727)
- 环境(15635)
- 和(15278)
- 银(14707)
- 体(14669)
- 机构
- 大学(353107)
- 学院(349973)
- 管理(142318)
- 济(139922)
- 经济(136971)
- 理学(124537)
- 理学院(123206)
- 管理学(120971)
- 管理学院(120329)
- 研究(112658)
- 中国(82412)
- 京(73527)
- 科学(68879)
- 财(65756)
- 所(54700)
- 农(53362)
- 财经(52999)
- 业大(52326)
- 中心(51726)
- 研究所(49885)
- 江(49565)
- 经(48292)
- 北京(45690)
- 范(45270)
- 师范(44852)
- 经济学(42509)
- 农业(41734)
- 院(41395)
- 财经大学(39786)
- 州(39698)
- 基金
- 项目(247830)
- 科学(196235)
- 基金(181791)
- 研究(181222)
- 家(157690)
- 国家(156438)
- 科学基金(135850)
- 社会(115377)
- 社会科(109430)
- 社会科学(109403)
- 基金项目(96698)
- 省(96168)
- 自然(88661)
- 自然科(86626)
- 自然科学(86606)
- 自然科学基金(85022)
- 教育(83976)
- 划(80726)
- 资助(74632)
- 编号(73408)
- 成果(58572)
- 部(55221)
- 重点(55105)
- 创(51669)
- 发(51580)
- 课题(49922)
- 创新(48272)
- 教育部(47922)
- 制(47798)
- 国家社会(47719)
- 期刊
- 济(145718)
- 经济(145718)
- 研究(101276)
- 中国(62935)
- 学报(54110)
- 管理(51406)
- 财(50896)
- 科学(50290)
- 农(47661)
- 大学(42162)
- 学学(39748)
- 教育(37611)
- 农业(33024)
- 技术(30892)
- 融(27100)
- 金融(27100)
- 财经(25558)
- 业经(23875)
- 经济研究(23114)
- 经(21753)
- 问题(19034)
- 理论(17348)
- 科技(16792)
- 图书(16738)
- 技术经济(16356)
- 业(16329)
- 版(16256)
- 实践(15933)
- 践(15933)
- 现代(15192)
共检索到495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张婧文
文章描述1990~2015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内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平均生育年龄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21世纪近5年的内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三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时间在提升生育水平方面的政策意义进行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张婧文
文章描述19902015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内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平均生育年龄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21世纪近5年的内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三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魏铜有,王炯,张晋平,张旭东,贡书花,李凯平,李国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莉娟,顾菀茜,赵敏,刘凤英,刘锦桃
本文采用问卷询问、体检及生化检查等方法,调查了14个民族3 255名已绝经妇女。通过对60岁及以上妇女生育史、婚姻状况及疾病的调查,为制定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提出建议,为老年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年龄城市早于农村;绝经年龄晚可能与长寿有关;生殖功能旺盛,末次生育年龄晚、生育期长、孕产次多均使绝经年龄推迟;早年丧偶,可使绝经年龄提早;绝经年龄早,某些疾病患病率高;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民族绝经年龄不同,疾病的患病率也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茅倬彦 罗昊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关键词:
出生漏报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碧君
通过选取"是否与父母(公婆)共同居住"作为代理变量,考察了祖父母支持对已有一个孩子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祖父母在孙辈照料上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居住条件和赡养负担的影响,即只有在居住不存在困难时,祖父母支持才会提高妇女生育二孩的意愿,而且这种效用对有兄弟姐妹的夫妇更加明显。据此,只有减轻成年子女的赡养负担,解决儿童公共看护场所覆盖不足的问题,才能在当前"421"家庭结构趋于普遍的情况下,缓解低生育水平的延续。
关键词:
祖父母支持 二孩生育意愿 儿童照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