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3)
2023(8710)
2022(7507)
2021(7184)
2020(6232)
2019(14788)
2018(14504)
2017(27696)
2016(15215)
2015(17848)
2014(17780)
2013(18157)
2012(17309)
2011(15851)
2010(15896)
2009(14966)
2008(15469)
2007(13855)
2006(11977)
2005(10911)
作者
(45995)
(38921)
(38865)
(37161)
(24832)
(18693)
(17768)
(15110)
(14764)
(13832)
(13558)
(13041)
(12509)
(12419)
(12400)
(12084)
(11777)
(11473)
(11274)
(11172)
(9817)
(9644)
(9502)
(8897)
(8879)
(8803)
(8635)
(8421)
(7916)
(7827)
学科
(70225)
经济(70150)
管理(40543)
(39381)
方法(34013)
数学(30511)
(30259)
企业(30259)
数学方法(30258)
中国(21651)
(18715)
(17307)
(15956)
贸易(15950)
(15578)
(15397)
(12849)
业经(12408)
农业(12218)
地方(11377)
(10925)
银行(10894)
(10453)
金融(10450)
(10437)
(10399)
财务(10381)
财务管理(10352)
(10304)
环境(9833)
机构
大学(237576)
学院(231733)
(104746)
经济(102897)
研究(87329)
管理(84824)
理学(72947)
理学院(72033)
管理学(70807)
管理学院(70371)
中国(66170)
科学(52187)
(51402)
(46534)
(45832)
研究所(41934)
(41652)
中心(38485)
财经(37583)
经济学(34567)
(34269)
业大(33997)
(33709)
农业(33136)
北京(33118)
经济学院(31359)
(31345)
师范(31064)
(30318)
财经大学(27957)
基金
项目(150533)
科学(118253)
基金(111921)
研究(108106)
(98734)
国家(98021)
科学基金(81866)
社会(70189)
社会科(66532)
社会科学(66512)
基金项目(58411)
(54620)
自然(51864)
自然科(50686)
自然科学(50663)
自然科学基金(49834)
教育(49501)
(48266)
资助(46961)
编号(42032)
成果(35729)
(35591)
重点(34727)
(32688)
国家社会(30354)
教育部(30340)
中国(30303)
(30298)
课题(29367)
科研(29270)
期刊
(111588)
经济(111588)
研究(71486)
中国(43677)
学报(38964)
(37394)
(36426)
科学(36331)
大学(28908)
管理(28658)
学学(27171)
农业(25449)
教育(21050)
(20492)
金融(20492)
财经(19328)
经济研究(19163)
技术(17940)
(16722)
问题(15653)
业经(15404)
(15196)
(14729)
世界(13563)
国际(13318)
技术经济(12202)
(11984)
统计(11698)
理论(10633)
资源(10559)
共检索到345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罗丽艳  
在西方微观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将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拓展到家庭以外 ,分析孩子在家庭内的成本效用及社会总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揭示家庭意愿生育水平与社会期望生育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内外部成本效用的不对称。认为生育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从而有效地影响了家庭生育决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原新,王金营  
本文通过对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从定量 与定性两方面论述,把中国人口转变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五种模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进文  
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忠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 GDP 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智利  徐春耦  
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及未来各国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所研究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现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人口转变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闫绍华  李卫东  
文章基于传统的人口转变理论,从生育空间的三维性出发,提出了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利用全国和分省的总和生育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转变中存在带有性别偏好的人口转变模式:出生人口性别比伴随生育水平和性别偏好的动态变化而呈现出上升、高位徘徊的阶段特征和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动趋势又因生育空间的区域差异呈现出4种区域类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雷安  
一、人口转变理论及两类国家的一般历程 通常所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生产力革命是这次人口转变的前提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即工业革命),使得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跃  谢龙  
本文将人均受教育水平作为估计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利用GE指数(广义熵)对1987~2001年中国三大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进行差异分析,获得了详细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贡献率。结果表明,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都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因素。在区域内部的比较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和贡献率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朱南军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国家,这将给养老、护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绍凤,孟向京  
本文利用人口预测模型和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弹性法,对中国2040年以前劳动力总供求变化趋势、在业人数变化趋势、劳动力城乡结构变动趋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失业与隐形失业都将还有一个继续恶化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将需经历30年以上的漫长历程。因此,是否有利于就业和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应是制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岸柳,邬沧萍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必须将对外经济贸易引进中国人口学的视野之中。近期内,入世对中国人口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劳动力人口的状况。外贸的增加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避免“比较利益陷阱”,缓解劳动力人口过剩,提高其素质;跨国公司的投资扩张促使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劳动力人口在此进程中将扮演核心角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安,查瑞传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中国人口最新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可概括看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中的某些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安 ,查瑞传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中国人口最新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构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可概括看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中的某些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等主要人口变动指标在城乡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试图揭示农村人口转变在何种程度上滞后于城市人口,并通过对造成人口转变城乡差异原因的简单分析,重点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  
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有利因素的作用;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也有难以估量的障碍。因此,正视传统文化,并合理地利用和批判地继承,将有利于加速实现中国人口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