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8)
- 2023(7302)
- 2022(5945)
- 2021(5346)
- 2020(4151)
- 2019(9395)
- 2018(9230)
- 2017(16396)
- 2016(9275)
- 2015(10825)
- 2014(10989)
- 2013(10451)
- 2012(10180)
- 2011(9556)
- 2010(9892)
- 2009(8849)
- 2008(8822)
- 2007(8330)
- 2006(7797)
- 2005(7016)
- 学科
- 济(41954)
- 经济(41918)
- 管理(20920)
- 业(19160)
- 地方(18718)
- 中国(18601)
- 农(14144)
- 企(12764)
- 企业(12764)
- 业经(11486)
- 发(10045)
- 地方经济(10037)
- 农业(9904)
- 教育(9358)
- 融(8383)
- 金融(8383)
- 银(8116)
- 银行(8108)
- 方法(8067)
- 行(8016)
- 环境(7633)
- 发展(7377)
- 展(7355)
- 学(7003)
- 制(6942)
- 理论(6883)
- 和(6764)
- 贸(6646)
- 贸易(6634)
- 技术(6600)
- 机构
- 大学(127534)
- 学院(127301)
- 研究(51195)
- 济(49452)
- 经济(48092)
- 管理(42087)
- 中国(38337)
- 理学(33711)
- 理学院(33174)
- 管理学(32482)
- 管理学院(32226)
- 科学(30435)
- 京(30011)
- 所(26042)
- 财(23162)
- 研究所(23065)
- 中心(23035)
- 江(22887)
- 范(22574)
- 农(22423)
- 师范(22389)
- 北京(20115)
- 院(18953)
- 州(18882)
- 师范大学(17633)
- 业大(17344)
- 教育(17286)
- 省(17116)
- 农业(16925)
- 财经(16621)
- 基金
- 项目(76106)
- 研究(62730)
- 科学(58912)
- 基金(48892)
- 家(41312)
- 国家(40810)
- 社会(37429)
- 社会科(35193)
- 社会科学(35185)
- 科学基金(34153)
- 省(33182)
- 教育(30062)
- 编号(27854)
- 划(27108)
- 基金项目(25233)
- 成果(24782)
- 发(23649)
- 课题(22011)
- 发展(19561)
- 资助(19353)
- 展(19173)
- 自然(18791)
- 年(18563)
- 自然科(18274)
- 自然科学(18272)
- 自然科学基金(17889)
- 重点(17855)
- 规划(16276)
- 创(16246)
- 项目编号(16082)
共检索到230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追求真理、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发展和张扬个性,是大学学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用大学精神去激励,用道德教育去引导,用大学制度去规范,用校园文化去陶冶,并注重把握好大学学风建设的学、思、用、创四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大学精神 大学制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严国泰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了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修身养性,以提高下一轮的工作效率。由此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便成为企业家竞相争夺的阵地,因此引发了一场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希胜 章仁彪 白庆华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出现种种问题,以致引人深思其种种原因。与大学的服务和交往功能相适应的创业型大学则是未来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目标,而实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互动协作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大学城 创业型大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振亚
高校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它体现在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针以及办学过程中,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息息相关,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炜
本文从海南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 ,讨论海南建设生态省目标、有利和不利条件 ,指出建设生态省是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应精心组织实施 ,促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
海南 生态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永林 王要武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金楼 黄海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才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中国加入WTO,面临着人才需求的严峻挑战。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在“质”的层面上却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持我国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人才的开发特别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此,要对人才的能力建设内涵、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才 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林,庞瑞秋
本文在分析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病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工业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我国生态工业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 生态工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桂华 陈昌珠
一、引言 学科建设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建设目标定位不清、特色学科少、创新能力弱以及重物轻人等。这些问题,将严重阻碍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玲
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应将推动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双木
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主题■双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明确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和21世纪的蓝图,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化琴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建设跨行政区域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必然选择,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黄河三角洲实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从高效生态经济角度推进技术创新示范,建设一个高水平研究开发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建立一批高效生态经济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资源依赖"的"三低"科技企业和建立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最后,提出了保障实验区建设的机制创新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统计分析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关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结果显示,近4年花溪大学城常住人口年消费总额、大学城基建年投资总额、周边房地产及配套设施年投资总额3项指标,与全区生产总值年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区第二产业年增加值、第三产业年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花溪大学城与全区各指标间的关联系数平均值为0.858,协调性很高。基于投资乘数效应、产业结构定律、钻石模型等区域经济理论,分析认为花溪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结论]研究区地貌属典型喀斯特山地,未来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城建设用地规模大,建筑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位置距贵阳市区较远,往返交通不便等。结论认为,大学城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综合体,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花溪大学城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