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2)
2023(11604)
2022(10010)
2021(9791)
2020(7799)
2019(18330)
2018(18326)
2017(33885)
2016(19416)
2015(22017)
2014(22384)
2013(21357)
2012(19480)
2011(17378)
2010(17374)
2009(15339)
2008(14651)
2007(12672)
2006(10957)
2005(9423)
作者
(52653)
(43353)
(43109)
(41128)
(27574)
(20893)
(19698)
(17166)
(16679)
(15505)
(15046)
(14424)
(13687)
(13473)
(13419)
(13368)
(13060)
(12902)
(12323)
(12291)
(10874)
(10732)
(10304)
(9864)
(9834)
(9696)
(9653)
(9549)
(8639)
(8632)
学科
(65029)
经济(64960)
管理(48580)
(44718)
(38123)
企业(38123)
方法(31556)
数学(26331)
数学方法(25978)
教育(23716)
中国(22870)
(18495)
(17041)
理论(16494)
业经(16058)
(15408)
地方(14153)
农业(12306)
(12085)
技术(11957)
(11845)
(11044)
贸易(11039)
(10697)
环境(10529)
教学(10274)
(10015)
(9705)
研究(9683)
财务(9645)
机构
大学(263041)
学院(258959)
管理(100184)
(89593)
理学(87455)
经济(87065)
研究(86760)
理学院(86380)
管理学(84765)
管理学院(84265)
(57720)
中国(56529)
科学(54970)
(45006)
师范(44724)
(42739)
(40051)
研究所(39310)
中心(38207)
(37993)
教育(37893)
业大(37753)
北京(37208)
(37179)
师范大学(36553)
财经(32755)
(31827)
技术(31782)
(31178)
(29791)
基金
项目(181094)
科学(142956)
研究(140563)
基金(126700)
(108865)
国家(107756)
科学基金(92041)
社会(84285)
社会科(79428)
社会科学(79408)
(72897)
教育(71002)
基金项目(67579)
(62835)
编号(60916)
自然(58720)
自然科(57276)
自然科学(57263)
自然科学基金(56188)
成果(51789)
资助(51024)
课题(44440)
重点(41416)
(40682)
(39604)
(37963)
项目编号(37583)
(36648)
教育部(35418)
规划(35333)
期刊
(97900)
经济(97900)
研究(82441)
教育(62657)
中国(56077)
学报(39787)
科学(36504)
管理(34608)
(33919)
大学(31096)
(28175)
学学(27616)
技术(25838)
农业(24397)
业经(16664)
(16295)
金融(16295)
图书(16133)
职业(15339)
财经(14833)
经济研究(14345)
科技(12616)
(12518)
理论(12385)
问题(12173)
(12144)
(12060)
论坛(12060)
(11924)
实践(11685)
共检索到374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翌  邱霞燕  李亚培  潘安童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导师制,所衍生的"师门文化"也表现为"导师中心"取向,缺乏"学生立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的重建,需要重视"师门文化"的丰富与超越,重视以"学生、学术、学习"为中心的"学门文化"的建设。"学门文化"是一种师生共享愿景、价值观、信念与做事方式相统合的有机整体,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意义之网。"好导师"必定善于经营个性化的"学门文化",这也是导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Y老师领导的"X学门"主要从学门愿景、学门规约、"学门领地"、学门仪式与典礼、学门做事文化、学门课程、学门故事等方面进行育人文化构建的探索,为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安奎  
学科发展包括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文化的发展。学科文化在学科知识的发展中产生,同时又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既需要传承学科文化,也需要增强学科文化发展的自为性。在适应和促进学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帮助研究生内化学科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和规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思锋  张文学  
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即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和为贵,兼容并包,重权威和传统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而消极影响则是束缚人的创新思想,扼杀学生的创新才能,削弱学生的竞争意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强舸  左超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与以培育和普及主流文化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冲突。以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体中青年亚文化的独有特征,分析其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庄元  刘承华  
认为我国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深入阐释中国艺术的理论资源,也是中国学者揭示他民族艺术特性、阐释他民族艺术意义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工作者的人文标识和文化个性,是新的艺术创造的重要平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欧阳玉  
加强研究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开展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解决好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激发研究生的主体精神,重视研究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春平  杨清华  李玉桐  
最近,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要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考和重要探索,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研究生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当前理工科研究生文化素质现状,当代中国的研究生应具有的文化素质,以及开展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观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风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德育资源。1994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在研究生中先后进行了三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实现了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他们的主要经验是: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坚定用优秀传统文化、优良传统道德教育人的决心;精心选择与安排教育内容,保持正确导向;在思想性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思想性、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组织实施方法要适应研究生的特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耿彦君  曹一伟  张玲  
在全面阐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介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课程体系建设、教育者自身素质和研究生自我养成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祖健  文春  
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文化特性的认同入手,在揭示目前文科研究生碎片化阅读、浅表性思维以及外在性研究诉求这些教育困境的同时,以整体贯通的阅读方式、历史意识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在场体验的为己之学三个相应的方面,提出人文学科研究生文化自救的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李锦春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阐述了学科的内涵,认为学科是内在观念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的统一体。指出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应该走"由外而内"的路线,在其内在观念建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先建立外在社会建制,从而加快内在观念建制成长发展的步伐。认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应扩大和加强学科外在社会建制的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新定位学科内在观念建制的建设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阳  
具有行业背景的行业型大学,长期面向特定行业办学,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行业型大学面临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转变的现实问题。行业型大学要又好又快地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必然要发展特色学科,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一、特色学科是行业型大学保持办学特色的根本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也刚  唐继卫  朱瑞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调动培养单位及导师的积极性;改革培养模式,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加快专业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以需求为牵引,稳步扩大招生规模;规范管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郭治聪  
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制约研究生学术产出及成长发展。研究生心灵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缓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从绩效管理到心灵治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效力提升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研究生心灵治理的现实需求及效果反思,根据全球研究生心理支持行动计划及国际案例,为建立多元参与的研究生教育心灵治理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引导高校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充分发挥研究生院院长的协调功能;导师自觉承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发挥研究生在心灵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多元参与的心灵治理体系发挥作用,才能提高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内驱力,形成组织内部自律自觉的质量文化,科研绩效就会成为师生学术投入的自然产出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