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6)
2023(10027)
2022(8892)
2021(8474)
2020(7040)
2019(16522)
2018(16518)
2017(31974)
2016(17325)
2015(19454)
2014(19371)
2013(19260)
2012(17522)
2011(15746)
2010(15610)
2009(13947)
2008(13338)
2007(11498)
2006(9909)
2005(8539)
作者
(48889)
(40364)
(40064)
(38258)
(25777)
(19342)
(18353)
(16011)
(15303)
(14339)
(13909)
(13353)
(12715)
(12703)
(12426)
(12170)
(12115)
(12094)
(11450)
(11286)
(9969)
(9757)
(9613)
(9214)
(9051)
(8895)
(8870)
(8790)
(8035)
(7937)
学科
(67754)
经济(67684)
管理(49706)
(46459)
(39462)
企业(39462)
方法(33960)
数学(29197)
数学方法(28884)
中国(17205)
(17196)
贸易(17191)
(16979)
(16814)
(16772)
(15829)
业经(15031)
地方(13779)
理论(12400)
技术(12192)
(12174)
(11657)
农业(11279)
环境(10443)
(10169)
教育(10005)
(9987)
财务(9928)
财务管理(9909)
(9751)
机构
大学(244503)
学院(240228)
管理(101049)
(93910)
经济(91846)
理学(88528)
理学院(87605)
管理学(86211)
管理学院(85785)
研究(77197)
中国(55097)
(51983)
科学(48793)
(41287)
(37590)
业大(36331)
(35346)
中心(34647)
研究所(34559)
财经(33961)
(33154)
(32591)
北京(32483)
师范(32330)
(30976)
(28292)
经济学(27747)
农业(27741)
(27385)
师范大学(26460)
基金
项目(172094)
科学(135603)
研究(127075)
基金(125326)
(108351)
国家(107483)
科学基金(93034)
社会(79212)
社会科(75138)
社会科学(75120)
基金项目(67572)
(66660)
自然(60892)
自然科(59482)
自然科学(59470)
自然科学基金(58388)
教育(58021)
(56024)
编号(52509)
资助(51379)
成果(42264)
(38025)
重点(37686)
(36070)
(36017)
课题(34966)
创新(33491)
项目编号(33017)
教育部(32870)
科研(32839)
期刊
(96679)
经济(96679)
研究(70465)
中国(40996)
学报(37558)
管理(35553)
科学(34631)
(31482)
(29365)
教育(28485)
大学(28433)
学学(26318)
农业(22644)
技术(20622)
图书(16417)
(16356)
金融(16356)
业经(15913)
财经(15578)
经济研究(15367)
问题(13181)
(13147)
理论(13082)
科技(12685)
实践(12285)
(12285)
情报(12255)
技术经济(11904)
(11383)
现代(10951)
共检索到338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冷萱  李涵  
基础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实现自立自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收集2006~2020年大学学科层面论文发表数据,根据城市领域学科点数量构建城市领域层面的学科集聚指标,使用多维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从学科集聚的视角对如何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效率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学科集聚能产生显著的知识溢出,进而提升大学学科基础研究产出效率。具体而言,城市领域层面的学科点数量每增加1%,该城市对应大学的学科论文发表数量将显著增加1.25%。机制分析表明,学科集聚降低了基础研究中的信息成本,促进了研究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学科集聚增加了研究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的概率,以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本文的研究将应用研究的知识溢出扩展到基础研究的知识溢出,扩展了创新知识溢出的研究边界,系统性地评估了城市领域层面学科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同时,本文从学科集聚产生知识溢出的视角补充了大学如何影响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本文的研究为新发展阶段如何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春杨  孟卫东  
基于2009—2016年我国省域创新数据,实证分析基础研究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高校和企业的基础研究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则不显著;基础研究经费向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在西部地区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基础研究人员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创新产出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基础研究经费向企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而基础研究人员集聚的影响则显著为正。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尤其是增加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促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立雨  师萍  
基础研究不仅是研究开发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基础研究投入会产生溢出效应。在对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及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内涵和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度量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新丽  杨颉  
为了探析上海高校基础研究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及其在国内和世界上的相对位置,本文尝试从科技论文这一基础研究的主要产出形式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对2005-2009年上海高校被收录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的分析,得出上海高校和上海高校各学科论文的活动指数(AI)、吸引力指数(AAI)和论文相对引文影响力(RCI)等指标。结果表明,2005-2009年上海高校科研开始以内涵建设为主,已经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整体科研产出的影响力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5个学科的活动指数、相对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泳泽   唐孝妍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校基础研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水平,表现为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引用率和专利产出率;(2)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更加完整,使得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转移转化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溢出,对于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塑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会娟  梁琦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新、扩散与积累都是在集聚体内进行的,集聚的存在也为知识溢出关联提供了产业网络基础,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密切的互动联系。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洪伟  陈银  李骏  
利用1998—2011年中国省域层面高技术产业的宏观数据,以知识溢出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与技术学习成本的关系以及知识溢出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学习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集聚与知识溢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知识溢出在产业集聚与技术学习成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溢出降低了企业的技术学习成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军文  刘念才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78-2009年间我国高校基础研究产出规模及其影响力变迁轨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及其内部不同组别学校基础研究产出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变化拐点与相关重大政策出台时间点基本吻合,从科学研究职能看,高等教育系统层次日益清晰,但我国高校基础研究产出的整体影响力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长林   左佳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术人才流动作为高校间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能否带来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8年中国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学术人才流动的视角回答如何提升基础研究科研效率这一问题。研究发现,高校人才流动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从而提升高校基础研究产出效率。机制分析表明,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通过研究人员合作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流入学者与高校之间更好的匹配来实现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校人才流入对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影响在社会科学领域以及人才流向东部高校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现阶段如何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效率、释放学术人才红利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杨  苏竣  
科研投入的最终衡量指标是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为了测量基础研究投入对其产出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1991-2008年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的特点;运用Matlab统计软件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利用二次回归运算建立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及其产出的多种变量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及其人均投入与高校基础研究产出有较强的相关性,而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增长率与其产出增长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邬滋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将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纳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两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更显著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志学  
文章发展了新经济地理学中包含垂直联系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放松"总资本不变"的假设,将垂直联系、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以此分析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成为核心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资本积累水平和掌握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来实现。对于欠发达地区,既可以通过地方保护或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其资本积累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知识溢出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祥荣  叶建亮  
企业网络是介于企业科层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企业知识的溢出和外部性的相互给予会造成企业网络集聚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一方面不断吸引企业进入网络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内知识的外部性又会导致竞争加剧和限制网络的扩展。存在一个均衡的网络规模和最优的知识溢出水平使得整个网络的集聚效率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