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9)
- 2023(8368)
- 2022(6817)
- 2021(6560)
- 2020(5416)
- 2019(12237)
- 2018(11870)
- 2017(20908)
- 2016(12208)
- 2015(13004)
- 2014(13247)
- 2013(12280)
- 2012(11437)
- 2011(10609)
- 2010(10827)
- 2009(9513)
- 2008(9590)
- 2007(8716)
- 2006(7760)
- 2005(7378)
- 学科
- 济(43828)
- 经济(43786)
- 管理(25106)
- 业(22118)
- 教育(20244)
- 中国(17793)
- 企(17006)
- 企业(17006)
- 学(15982)
- 方法(15482)
- 数学(13196)
- 数学方法(12932)
- 地方(11792)
- 理论(11403)
- 农(10239)
- 财(9960)
- 教学(8072)
- 地方经济(7686)
- 业经(7526)
- 制(7147)
- 农业(7104)
- 发(7021)
- 技术(6978)
- 融(6823)
- 金融(6822)
- 银(6316)
- 银行(6296)
- 行(6048)
- 和(5956)
- 贸(5900)
- 机构
- 大学(166906)
- 学院(158373)
- 研究(63793)
- 济(57020)
- 经济(55551)
- 管理(50374)
- 理学(42843)
- 理学院(42100)
- 管理学(41058)
- 管理学院(40689)
- 中国(40675)
- 科学(38635)
- 京(37423)
- 范(33383)
- 师范(33158)
- 教育(32790)
- 所(32512)
- 研究所(29630)
- 财(28223)
- 师范大学(27591)
- 中心(27003)
- 江(26042)
- 农(25452)
- 北京(24530)
- 院(23296)
- 财经(22083)
- 业大(21725)
- 技术(20704)
- 州(20442)
- 经(20136)
- 基金
- 项目(105127)
- 科学(84496)
- 研究(82152)
- 基金(73640)
- 家(65278)
- 国家(64635)
- 科学基金(53721)
- 社会(50283)
- 社会科(47436)
- 社会科学(47427)
- 教育(45805)
- 省(41454)
- 划(37813)
- 基金项目(37415)
- 编号(34389)
- 自然(33007)
- 自然科(32269)
- 自然科学(32258)
- 自然科学基金(31669)
- 成果(31469)
- 资助(29346)
- 课题(27819)
- 重点(26214)
- 部(24971)
- 发(24249)
- 性(23029)
- 年(22842)
- 创(21870)
- 教育部(21789)
- 规划(21620)
共检索到254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强
学科的两重建制决定了学科的两重评判标准,今天"学科"与"领域"的不断靠拢说明了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已经过时失效。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的争论,需要我们超越传统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学科和学科的评判标准。学科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坚持学科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性、现实选择。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学科评判标准 高等教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 领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许克毅
跨学科的规训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它为作为学科和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知识谱系的自然演进;从模式Ⅰ向模式Ⅱ转型是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实然选择;强化教育的跨学科色彩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应然走向;构建跨学科的社会建制是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跨学科 规训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在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学科?论者各执己见,看法不一。在这一看似纯属理论的问题背后,其实有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划界、学科标准、学科归属、学科地位、学科资源、学科认同以及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国平
一种知识体系或类型要获得学科的准入,必须满足各合教性、合人文性、合政治性、合认识性、合社会性/市场性五种条件中的一种。在获得学科身份后,学科又因学科的认知维度、组织维充和效用维度的差异而存在等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准入最主要的机制是合政治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知维度较低、组织维度较低、在效用维度中只有政治效用维度高,故在整个学科序列中等级较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合法性危机。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这门学科的认知维度、组织维度、效用维度的等级,增强其认知性、人文性、社会性/市场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德
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高等教育 文化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是两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道统",不同的发展路线。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相比,在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上有不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也有差异,已基本具备成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创建一级学科有利于化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推动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使其在未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和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 一级学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雷振
在国外,高等教育被视作一个研究领域,而非一门学科;在国内,虽然高等教育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学科来建立的,但对于高等教育到底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门学科,学界至今依然存有争议。这种争议的背后始终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判断是否学科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公认、统一的标准?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为判定高等教育"学科"属性提供基本的参照。
关键词:
学科 学科标准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八军
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现行的学科制度。将体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教育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再按照不同的教育活动领域设置相应的行业性学科,就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从我国学科制度的变革趋势、矛盾冲突以及国(境)外学科设置制度的现状来看,以这种思路来实现"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制度 一级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金龙 李璐 裴旭 张淑林
认为在30年的学科体系建构历程中,研究生教育学已具备了社会层面的合用性、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和学术层面的合理性,应该成为一门以指导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使命、完全独立于高等教育学的交叉、应用学科。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合用性 合法性 合理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后现代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学科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其开放发展通过问题的开放和研究的开放得以实现,根本在于人的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问题研究和多范式实践的同时,促进研究者以及研究文化的开放,努力拓展自身的开放性。
关键词:
后现代 高等教育学 学科 开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学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两种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学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多学科性,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方法 术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郭卉
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发展迅速,但其学科定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两方面分析发现,当今的高等教育学已经突破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不是隶属于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将高等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需发展成为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关键词: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学科定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在目前的一级学科管理政策下,作为二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受到了严重削弱,面临重大危机。基于学科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社会需要,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是当前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唯一路径,需要我们不断丰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同时要弱化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边界。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一级学科 学科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