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9)
2023(6046)
2022(4933)
2021(4496)
2020(3732)
2019(8828)
2018(8707)
2017(16281)
2016(8505)
2015(9512)
2014(9304)
2013(9542)
2012(8817)
2011(7852)
2010(8044)
2009(7369)
2008(7216)
2007(6699)
2006(6098)
2005(5369)
作者
(22839)
(18969)
(18696)
(18024)
(12167)
(8907)
(8740)
(7204)
(7100)
(7078)
(6474)
(6343)
(6175)
(5973)
(5910)
(5789)
(5532)
(5479)
(5465)
(5400)
(4859)
(4648)
(4429)
(4418)
(4390)
(4308)
(4223)
(4163)
(3904)
(3705)
学科
(32238)
经济(32128)
管理(21404)
(20082)
(13289)
贸易(13284)
(13083)
(12876)
企业(12876)
方法(11936)
中国(11835)
(11298)
数学(10193)
数学方法(10015)
(9894)
(8707)
(7967)
出口(7964)
出口贸易(7963)
地方(7929)
工作(7330)
服务(6979)
业经(6796)
(6668)
(6510)
理论(5804)
农业(5776)
教育(5621)
财政(5085)
服务业(5027)
机构
大学(113249)
学院(109921)
(45524)
经济(44276)
管理(40870)
研究(39573)
理学(34002)
理学院(33565)
管理学(32746)
管理学院(32515)
中国(30541)
(25470)
(22611)
科学(22319)
(18922)
中心(18874)
(18666)
(16971)
师范(16839)
财经(16670)
研究所(16637)
北京(16479)
(15341)
(15228)
(15203)
(14741)
经济学(14321)
业大(13771)
师范大学(13656)
经济学院(12912)
基金
项目(72479)
研究(57513)
科学(56743)
基金(51220)
(44111)
国家(43738)
科学基金(37144)
社会(36371)
社会科(34281)
社会科学(34271)
(27503)
教育(26798)
基金项目(25931)
编号(24517)
(23224)
成果(21743)
自然(21593)
自然科(21088)
自然科学(21082)
资助(21015)
自然科学基金(20668)
课题(17436)
重点(16487)
(16187)
(15990)
国家社会(15518)
项目编号(15251)
(14574)
(14570)
(14535)
期刊
(53225)
经济(53225)
研究(36892)
中国(32062)
教育(20175)
(17251)
管理(15867)
学报(15595)
图书(14550)
(13947)
科学(13335)
大学(12697)
技术(11315)
书馆(11090)
图书馆(11090)
学学(10630)
(10234)
金融(10234)
(9405)
农业(9389)
经济研究(9123)
业经(8051)
财经(7956)
国际(7733)
问题(7174)
(6990)
(6539)
论坛(6539)
统计(5864)
情报(5853)
共检索到189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牛君霞  董泽芳  
学科评估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基石。学科评估是质量保证的战略举措,是绩效监测的有效方法,是特色凝练的重要途径,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推进器"的作用。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障碍表现为:认识不足,评估行为出现一些异化;取向偏颇,过分注重移置国外标准;监督失灵,导致部分弄虚作假行为;制度短缺,造成参评高校无序竞争。学科评估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需要提高参评对象的思想认识,确立适合国情的评估基准,构建防腐拒变的监督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评估生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晴  
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尘埃落定,"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全面拉开。"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大学评估和学科评估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科评估存在的窄化、泛化、矮化和固化等现象,从被忽略的评估局限、被夸大的评估功能、被扭曲的评估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指出要开展服务于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评估,要恪守去利益化、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三大原则,回归学科本真,坚守评估初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平和光  程宇  
通过对19个省市"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定位比较明确、资金投入较大、注重分类开展、突出学科特色、重视人才建设、强调成果转化、传承优秀文化、坚持开放发展是各省市"双一流"建设的共同特点。然而,如何制定"双一流"标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地方高校顺利突围、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应对人才大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其当下面临的困境。扎根中国大地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依据自身实际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以实现重点突破,遵守学科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科专业布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我国目前实施的学科评估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竞争性评估和问责性评估,其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学科评估主导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竞争"白热化"等消极影响,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锦标赛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原因在于学科评估的目的迷失和目的与手段的倒置。需要回归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而评估的学科评估目的,确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学科评估原则,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高校通过改革创新来开展"双一流"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雄  
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促进平等就业与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要求。我国统一人力市场既要与计划经济的"遗产"相对接,又要直面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面临若干现实困境和障碍。冲破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重重障碍的关键,是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创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塑造我国平等的就业制度和劳动报酬制度,拯救统一人力资源市场脆弱的激励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筑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社会"安全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承波  
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排行评估存在的方法论缺陷,需要确立大学学术品质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排行的共同基石,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学术品质导向。这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一些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达到世界前列,较易实现,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质,则是大学的长期追求。学术品质评估导向有助于大学在推进学校整体或学科建设中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质量进展和在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中的位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小刚  
通识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优化通识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关键在于厘清传统通识教育的困境,探索在新时期下通识教育的出路。当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存在着四重困境:能力困境、认知困境、规划困境和培养陷阱困境。建立持续教育的培养体系、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科学的通识教育方法、筹措个性化培养的教学实践是打破传统通识教育四重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嘉睿  琚春华  俞立平  
为探究“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高校科研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双一流”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资源与功能研究框架,基于2015—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106所高校科研力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对不同地域及不同类型高校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政策实施促使高校综合竞争力与科研成果产出显著提升,但对成果转化与科研奖励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高校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作用不显著;对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后续的相关政策制定中,要同时关注发展优势显著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李芳莹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双一流"建设之所以紧迫,不仅在于其是尽快实现我国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科的需要,亦是缩小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差距的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世界一流学科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知识贡献的研究领域。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建设必须针对能够占据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对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具有突破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以及在我国相对薄弱且受科技发达国家限制的高新科学技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洋  蔺顺锋  
构建了由政治障碍、经济障碍、制度障碍、外资营商障碍和双边关系五个方面构成的反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障碍的指数,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重点国家的分析发现,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小,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俄罗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的投资障碍指数中等,柬埔寨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小,中巴经济走廊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大。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双边关系是影响测度结果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国应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制度,巩固和发展与沿线国家双边关系,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淳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检测,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民族院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民族院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实力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优势学科单一,难以形成集群;学科门类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二级学科支撑;学科分布不平衡且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的优势学科、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应该是:突出民族特色学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整合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以学科评估为依据探讨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定位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不同民族院校学科发展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倪好  周谷平  陈健  
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构成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纵深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从老挝苏州大学近十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当前中国高校境外办学主要面临大学身份模糊不清、办学资金筹集困难、招生数量远低预期、师资保障亟待拓宽等瓶颈。"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深走实,高等教育"走出去"亟需国家顶层设计,强化跨部门协调共促机制,强化风险和舆情应对能力,保障优质教师供给可持续性,推动与当地中国商会、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等机构联系,加强社会合作网络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世恒  郭逸尘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应强化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的地位,构建高效科学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形式,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