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4)
- 2023(4026)
- 2022(3234)
- 2021(3116)
- 2020(2334)
- 2019(5569)
- 2018(5329)
- 2017(9345)
- 2016(5360)
- 2015(5908)
- 2014(5815)
- 2013(5520)
- 2012(5298)
- 2011(4633)
- 2010(4885)
- 2009(4372)
- 2008(4469)
- 2007(3960)
- 2006(3378)
- 2005(3226)
- 学科
- 济(15479)
- 经济(15453)
- 管理(14309)
- 业(12871)
- 企(10807)
- 企业(10807)
- 理论(6699)
- 教学(6270)
- 教育(6013)
- 财(5692)
- 方法(5687)
- 中国(5643)
- 农(5305)
- 学(4745)
- 业经(4342)
- 数学(4281)
- 学法(4188)
- 教学法(4188)
- 数学方法(4131)
- 务(3981)
- 财务(3973)
- 财务管理(3968)
- 农业(3852)
- 企业财务(3776)
- 制(3619)
- 学理(3483)
- 学理论(3483)
- 和(3111)
- 地方(2847)
- 银(2734)
- 机构
- 大学(69151)
- 学院(68347)
- 研究(23795)
- 管理(22811)
- 济(22806)
- 经济(22104)
- 理学(18895)
- 理学院(18636)
- 管理学(18245)
- 管理学院(18088)
- 中国(17383)
- 京(15183)
- 科学(13480)
- 财(13020)
- 范(12598)
- 江(12585)
- 师范(12486)
- 所(11662)
- 中心(10985)
- 教育(10645)
- 技术(10470)
- 研究所(10270)
- 师范大学(10229)
- 农(10158)
- 北京(9888)
- 州(9792)
- 职业(9665)
- 财经(9538)
- 院(8804)
- 业大(8738)
- 基金
- 项目(42810)
- 研究(36024)
- 科学(32761)
- 基金(28199)
- 家(24530)
- 国家(24237)
- 科学基金(20310)
- 社会(20300)
- 教育(19755)
- 社会科(19026)
- 社会科学(19021)
- 省(17368)
- 编号(16421)
- 划(14741)
- 成果(14632)
- 基金项目(14172)
- 课题(12587)
- 自然(11861)
- 自然科(11542)
- 自然科学(11540)
- 自然科学基金(11330)
- 资助(11159)
- 年(11105)
- 重点(10353)
- 项目编号(9779)
- 部(9764)
- 性(9383)
- 创(9316)
- 大学(9069)
- 规划(9045)
共检索到116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文森
最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新标准颁布,新标准涵盖了所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课程。本文就学科类(含分科和综合)课程的新标准谈一点认识。所谓“新标准”即以核心素养为纲新修订的标准,它既以三维目标的课标为基础,又区别于三维目标的课标。也可以说,我们的课标已经完成了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升级与转型。那么核心素养的新课标究竟新在哪里?笔者基于三年来参加修订的体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高虹
本文强调了学科组长应由学科"协调者"角色及时向学科"领导者"角色转变。集中阐述作为学科组长,在实践中要对学校课改进行合理性反思,以正确的课程教学观指导专业活动,构建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框架,建设新的学科研究氛围、教研文化。
关键词:
学科组长 学科领导 课程领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放
在今天的语境和背景下研讨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把握高等教育学科的定位和特性,选准与其相关联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以"实用性""功利性"和"注重专业(或半专业)实践"为特质的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切实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实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于影响宏观教育决策,为一线的教授、学生及高校治理者提供新视野、新思路和新举措。而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并未形成共识,也尚无良策!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引进,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避免"邯郸学步"的弊端,应当重视对数据的解读与批判性思考,重视对研究范例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学科特性 研究方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连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高等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的的初心回应。课程标准构建是高等继续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与行动上的诸多困境,需要从明确高等继续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构建的价值规定,以学科标准构建的经验与要求为行动准绳,实现自我在具体维度上的主动建构等方面破除阻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 学科话语 实践话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王飞
从学生角度阐释学科实践固然合理,但要使其在现实中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还需要从教师视域考察和理解学科实践。缺乏教师深度参与的学科实践,常常出现虚、假、窄、浅表、外化等问题,难有实效。因此,教师亦需开展学科实践。教师的学科实践与学生视角阐释的学科实践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教师的学科实践是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教师学科实践的展开机制包含了学科的实践化、实践的课程化和课程的一体化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环节。教师顺利开展学科实践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合理认识自我、课程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展开学术化的生活实践和掌握有效的课程转化技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郭洪瑞
对"学什么"与"学会什么"的规范,即内容为纲与质量驱动是课程标准发展的两种不同取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学科课程标准的发展可分为过渡期(2001—2014年)和初创期(2014年至今)两个阶段。过渡期的学科课程标准本质上是内容标准,实现了从教学大纲时代到内容标准时代的过渡。初创期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实现了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效统整。学科课程标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未来应注重提高学科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明确内容标准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表述;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与考试命题的关系。
关键词: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 核心素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强
学科的两重建制决定了学科的两重评判标准,今天"学科"与"领域"的不断靠拢说明了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已经过时失效。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的争论,需要我们超越传统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学科和学科的评判标准。学科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坚持学科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性、现实选择。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学科评判标准 高等教育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熊欣欣 周晓丽
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问题,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学科服务概况的基础上,从创办思路、涉及内容、资源选择标准、版面设计与发行思路等方面概括介绍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学科信息导报》,并通过调查与对比分析说明《学科信息导报》的积极作用与不足,提出搭建学科信息平台的发展设想。
关键词:
学科服务 学科信息导报 学科馆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孟庆繁 孟威 刘艳 邵妍 滕利荣
为提高实践育人能力与水平,发挥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优势,形成优质资源融合、高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局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载着重任,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大学以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以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以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为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构建"人—知"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把知识引入学生生命,实现知识内蕴的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确立发展取向的知识观,促进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达到学科知识结构化、学科思想体系化、学科能力表现化和学科经验连续化,既是学科育人的价值向度,也是学科育人的内在条件。超越对象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科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的科学认知、社会理解、文化认同、生命感悟的过程,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实践诉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在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层面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跨学科学习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同样被关注和规划。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上都有差异,中国课程标准从课时安排、学习方式、实践范例的角度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课程标准更多地在科学类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支撑跨学科学习,并通过STEM课程加以落实。两相比较,中国可结合课程体系特点分领域围绕共同主题或核心概念开展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评价策略,同时发挥教科研体制优势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美课程标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令红
本研究针对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1958年至2008年的六次修订,将从目标、内容、课时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 小学科学 课程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