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8)
2023(3418)
2022(2769)
2021(2945)
2020(2302)
2019(5460)
2018(5546)
2017(7885)
2016(5976)
2015(7012)
2014(7174)
2013(5943)
2012(5547)
2011(5468)
2010(5755)
2009(4875)
2008(4578)
2007(4377)
2006(3943)
2005(3651)
作者
(13205)
(10887)
(10873)
(10456)
(7005)
(5321)
(5156)
(4460)
(4315)
(4004)
(3833)
(3698)
(3531)
(3483)
(3479)
(3453)
(3407)
(3362)
(3306)
(3144)
(3114)
(2935)
(2786)
(2598)
(2598)
(2574)
(2488)
(2380)
(2362)
(2301)
学科
教育(21205)
管理(11488)
中国(10888)
(8987)
经济(8968)
理论(8781)
教学(7844)
(7528)
企业(7528)
(7465)
(6913)
技术(5014)
研究(4981)
思想(4159)
学校(4124)
政治(4036)
高等(4022)
思想政治(3869)
政治教育(3869)
治教(3869)
德育(3848)
学法(3722)
教学法(3722)
方法(3717)
(3669)
(3645)
改革(3599)
发展(3459)
(3336)
(3097)
机构
大学(79357)
学院(67687)
教育(30991)
研究(26772)
(23590)
师范(23482)
管理(20738)
师范大学(19703)
(18769)
理学(17870)
理学院(17484)
管理学(16923)
管理学院(16747)
科学(15595)
(14454)
经济(13721)
北京(12742)
(12434)
(12369)
技术(12099)
职业(11952)
教育学(11795)
研究所(11419)
中国(11114)
中心(10497)
(9692)
(9439)
教育学院(8773)
职业技术(8190)
业大(7906)
基金
项目(42478)
研究(40762)
科学(35867)
教育(29800)
基金(26472)
社会(22139)
成果(21443)
(21369)
国家(21016)
社会科(20592)
社会科学(20587)
编号(20514)
(18352)
(18061)
科学基金(17980)
课题(17848)
(15632)
基金项目(13412)
规划(13309)
项目编号(12976)
研究成果(12294)
(11526)
(11378)
(11291)
大学(11277)
重点(11121)
教育部(10958)
(10534)
年度(9965)
(9832)
期刊
教育(55647)
研究(33901)
中国(27873)
(15650)
经济(15650)
职业(12022)
技术(10023)
大学(9059)
学报(8987)
图书(8245)
高等(8225)
科学(7847)
管理(7659)
技术教育(7350)
职业技术(7350)
职业技术教育(7350)
高等教育(7165)
成人(6172)
成人教育(6172)
(6038)
论坛(6038)
(5949)
书馆(5632)
图书馆(5632)
(5513)
学学(5081)
情报(4783)
(4764)
发展(4382)
(4382)
共检索到117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镜星  陈梦迁  
随着大学知识环境和人们知识观的变化,大学知识组织及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现出知识的自我组织功能。学科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大学知识组织,能消解学科的局限性,促进大学的知识融合,实现大学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增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科技创新前沿和一线社会需求主要是学科分化、综合的结果,跨学科异乎寻常地重要。创新性人才培养既需要其知识体系的高度结构化,又需要其知识面涉及多个学科。人的成长是多元的,需要大学之"大",这种大首先就是多学科的氛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学科群与学院制郭桂英一、学院制在我国的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倾向于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正在由校、系两级管理向校、院、系三级管理转变。例如,1995...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镜星  曾阳素  陈梦迁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已为大学举办者和管理者所认识,并采取了改革措施,但由于没有找到学科建设困境的真正原因——知识政策和知识分类,改革成效并不显著。知识分类体系已经具有了教育学意义,知识政策是学科分类体系的制度化体现,知识政策是造成大学学科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知识分类体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知识生产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知识生产模式。知识政策应体现知识分类这一现状并使之制度化;大学为实现三大功能,需要进行一种合目的性的学科群建设,以学科群组织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旭东  
跨学科性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属性,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学科性质的争论,并出现了领域论、学科论、领域和学科双重论、跨学科论等观点。跨学科性是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一种普适性,比较教育研究跨学科研究是由教育的复杂性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区域差异性等特征。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的具体表现应该是比较教育亚学科群的建构,如比较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政治学、比较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政治经济学、比较教育文化人类学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延训  马桂敏  
学科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符合大学科时代的学科发展要求。笔者阐述了学科群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影响学科群建设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最后结合学科群建设实践案例做一些讨论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镜星  许四海  曾阳素  陈梦迁  
学科群的建构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涉及到学科群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学科群内部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知识选择的标准和如何选择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按照系统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了学科群的要素、结构及其层次;分析了蕴含在学科群层次中的知识系统化问题、学科关系问题、学科群的建制问题。我们的主张是:(1)学科群的知识系统化方向放在科学的知识结构上;(2)以"专业化模块"教学提供结构上的依托,合理规划学科群的布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克服单一学科人才培养的局限性;(3)打破现有的高校院系建制开展学科群建设,针对现有的优势学科和特殊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改玲  蔡琼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建立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对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仁东  
大学优势学科群是在大学组织内部,为促进学科生长点的产生,具有内在关联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科管理三维取向下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知识体系。其特点表现为知识体系的新架构、学术生产的新途径、资源聚集的新载体和大学发展的新特色。构建大学优势学科群,需要从理念、制度、结构和机制四个层面给以重视和关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玉祥  
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丰富,学科群已初见雏形。高等教育学科群的生成依赖于高等教育实体结构和高等教育学内部子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笔者采用高等教育学科场域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演进。高等教育学科群的厘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也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基地,于2005年12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负责人:徐辉教授。基地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5人,博士14人,省"151"人才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苏红伟  宋广林  姜转宏  雷媛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分析发现,建设学科群成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双一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要通过建立学术特区管理机制、有效激励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保证学科群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学科水平影响并决定学校的发展水平。在“21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学科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使其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能达到国际同类学科的一流水平,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钱佩忠  
对高校学科群建构的内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学科群的内涵、组织结构、动力机制、组建条件和途径,为高校学科群建设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刚  
学科建设是一种群体行为。学科群内的学科或其分支之间所形成的在概念、理论、方法上的交叉与互补,继而产生综合、交叉和横向等协同效应。建设学科群,发挥好学科群的协同效应,有利于高等学校学科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