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3923)
- 2022(3362)
- 2021(3209)
- 2020(2849)
- 2019(6737)
- 2018(6361)
- 2017(11854)
- 2016(6217)
- 2015(6941)
- 2014(6561)
- 2013(6818)
- 2012(6310)
- 2011(6024)
- 2010(6274)
- 2009(6076)
- 2008(6171)
- 2007(5676)
- 2006(5218)
- 2005(5016)
- 学科
- 济(27954)
- 经济(27916)
- 管理(22177)
- 业(20369)
- 企(19464)
- 企业(19464)
- 方法(10030)
- 学(7815)
- 财(7378)
- 中国(7216)
- 理论(7172)
- 业经(6949)
- 数学(6942)
- 数学方法(6811)
- 制(6552)
- 农(6049)
- 教育(5615)
- 策(5425)
- 体(5402)
- 和(5401)
- 划(4847)
- 技术(4795)
- 务(4559)
- 财务(4540)
- 财务管理(4532)
- 关系(4369)
- 企业财务(4326)
- 人事(4293)
- 人事管理(4293)
- 贸(3990)
- 机构
- 大学(100150)
- 学院(93724)
- 管理(36883)
- 济(36868)
- 经济(36072)
- 研究(32481)
- 理学(31365)
- 理学院(30955)
- 管理学(30477)
- 管理学院(30248)
- 中国(24225)
- 京(21737)
- 财(19424)
- 科学(18642)
- 所(16084)
- 范(15624)
- 师范(15506)
- 江(15071)
- 财经(14811)
- 研究所(14284)
- 中心(13917)
- 北京(13855)
- 经(13385)
- 师范大学(12752)
- 农(12271)
- 州(12003)
- 院(11210)
- 业大(11165)
- 教育(10985)
- 财经大学(10874)
- 基金
- 项目(56280)
- 科学(45754)
- 研究(43462)
- 基金(42204)
- 家(36000)
- 国家(35676)
- 科学基金(31223)
- 社会(28398)
- 社会科(26857)
- 社会科学(26845)
- 基金项目(21733)
- 教育(21075)
- 省(20759)
- 自然(19273)
- 自然科(18878)
- 自然科学(18874)
- 自然科学基金(18561)
- 划(17814)
- 编号(17753)
- 成果(16799)
- 资助(16579)
- 部(13064)
- 重点(12768)
- 课题(12397)
- 创(11997)
- 国家社会(11817)
- 教育部(11778)
- 项目编号(11619)
- 人文(11275)
- 大学(11125)
共检索到155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建鑫 郭霄鹏
学科组织健康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学科组织除了拥有高水平的学术绩效,还能够实现绩效与学术声誉、社会责任、理念引领的协调性,并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自我更新、质量越升。以组织健康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学科组织健康概念模型,并分别阐述了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和行动框架。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主要包括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具体体现在适应环境、竞争与合作、融合创新、自主进化四个方面。学科组织健康的行动框架包括学科评估理念、学科生态结构、学科建设机制三个维度,三者形成一个正向的组织健康循环系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建鑫
超越概念隐喻的学科生态系统研究,应当统筹学科组织发展的生态规律和社会价值,以期实现公众利益与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学科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由学科组织、组织种群、学科群落等要素构成的组织生态子系统,还包括由知识共享、获取、内化、创新等活动构成的知识生态子系统,两大子系统的协同耦合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认为要培育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就必须从开放度和关联度两个维度探寻学科系统演化的可能路径。比较而言,首先优化学科组织的内部结构,将学科组织独立生长阶段过渡到学科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阶段,然后侧重解决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石秀 王雪
以学科"组织"与"知识"二元属性为研究基础,试图论述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的耦合机理。我国学科组织管理模式随着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阶段、学科发展特色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当前高校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存在学科目标协同、学科信息共享、学科资源整合和学科文化耦合四种耦合机制,并基于耦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一总两线"的学科矩阵模式,并呈现出以学科群为统领、无边界开放、非正式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等特征与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建鑫
世界一流学科生成于健康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然而,作为一种解释学科成长的理论模型,学科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作为一种方法的可能,从众多的案例大学中总结归纳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以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例,运用"学科组织成长-学科系统结构-大学组织制度"分析框架,旨在全景式揭示案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卓越之路。研究表明,学科生态系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揭示学科成长机理的方法,并在理论解释与观测结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之间反复协商和对话,惟其如此,方能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更为准确的学科成长规律。
关键词:
学科生态系统 世界一流学科 生成机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武建鑫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厘清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运用词频分析法,构建了"学科"概念层次分析图谱,科学界定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在明确"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基于这两个维度,归纳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枭鹰 齐小鹍
一流学科是生成的整体,而且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知识是学科的本质,是一流学科的生成元。一流学科孕生于知识的生产、发展和创新之中,一流学科以一流的知识生产、知识发展和知识创新为标志。学科是一种生命体,自我复制、超循环运转、历史性积累和协同竞争是一流学科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
一流学科 整体生成性 生成元 生成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扬杰 邹晓东
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是指学科注重学术和创业的平衡,融合一系列内部和外部要素,从而促进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向知识创业型组织转型,最终使学科组织绩效提升的一种组织能力。通过对246份调查问卷、29个测量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包括学术支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支持能力和机会探索能力。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在考虑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学科组织要提升绩效,资源整合能力最关键,其次依次是学术支撑能力、机会探索能力和管理支持能力。
关键词:
学科组织 学术创业力 组织绩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梅伟惠
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我国高水平大学应根据科技发展态势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吸取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以大项目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起点,合理配置资源,创新学科管理机制,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大项目 交叉 创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晓英 裴俊良
信息学正在与健康科学产生更多的关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健康信息学。2021年10月,“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健康信息学的概念定义、内容框架、社会需求、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新冠疫情防控与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等主要议题展开讨论。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健康信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与会专家的讨论,阐述中国健康信息学在起步阶段需要厘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健康信息学是什么,由哪些内容构成,发展过程如何,中国的健康信息学要如何发展。研究发现:(1)与大健康时代的健康概念相对应,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大的学科群,它囊括了将信息学应用于健康、生物、医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学科,可以称之为大健康信息学或者生物医学健康信息学(BMHI);(2)大健康信息学与多个学科有关联,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众多的子学科,这些子学科秉承信息学共有的理论概念、方法技巧、技术手段,它们互有区别但又相互关联;(3)健康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聚焦解决临床医学中的信息问题,拓展到关注公共卫生中的信息问题,再拓展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问题;(4)在大健康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期,应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提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信息学,推动大健康信息学发展成为教育部交叉学科类别中的一级学科。图2。表2。参考文献47。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春林 刘丽丽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实施,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与生成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H大学C学科进行探索性研究,引入组织生命周期等理论探讨其发展演进历程,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多种理论探究演进特征并将其总结为:依据外部环境变化采取适宜战略引领学科成长、构建知识网络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助力学科成长、优化机制有效治理知识网络保障学科成长,最后提出了基于"环境-战略-要素-结构-能力-绩效"的一流学科生成机理模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敬桢
<正>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大也明确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