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0)
2023(5336)
2022(4652)
2021(4588)
2020(4007)
2019(9574)
2018(9736)
2017(19127)
2016(10557)
2015(11694)
2014(11710)
2013(11267)
2012(10229)
2011(9361)
2010(9766)
2009(8788)
2008(8578)
2007(7747)
2006(6641)
2005(5861)
作者
(28887)
(23869)
(23850)
(22652)
(15233)
(11297)
(10952)
(9390)
(8980)
(8542)
(8208)
(8019)
(7645)
(7568)
(7312)
(7248)
(7189)
(6990)
(6881)
(6717)
(6127)
(5976)
(5848)
(5528)
(5410)
(5384)
(5371)
(5298)
(4909)
(4682)
学科
(41679)
经济(41642)
管理(28721)
(26439)
(23410)
企业(23410)
方法(21828)
数学(19341)
数学方法(18822)
中国(10533)
(9433)
(9428)
理论(9270)
(8879)
业经(8668)
(7714)
技术(7283)
地方(7177)
(6786)
(6430)
贸易(6425)
(6253)
(6095)
金融(6094)
(6031)
银行(6024)
教学(6023)
产业(5904)
农业(5882)
(5774)
机构
学院(143650)
大学(143301)
管理(57140)
(55203)
经济(53974)
理学(49587)
理学院(49039)
管理学(47791)
管理学院(47523)
研究(45423)
中国(33706)
(30196)
科学(28729)
(24484)
(22673)
(21197)
(21063)
中心(20877)
研究所(20801)
业大(20791)
(19758)
财经(19585)
师范(19544)
北京(18850)
(17714)
(17264)
技术(16861)
经济学(16632)
农业(16587)
(16417)
基金
项目(97573)
科学(77271)
研究(71951)
基金(69599)
(60361)
国家(59902)
科学基金(51976)
社会(43881)
社会科(41729)
社会科学(41717)
(39521)
基金项目(36350)
教育(35505)
自然(34063)
自然科(33353)
自然科学(33347)
(33089)
自然科学基金(32732)
编号(30810)
资助(29628)
成果(25697)
重点(22189)
(21243)
课题(21213)
(21037)
(20518)
创新(19587)
项目编号(19355)
教育部(18456)
科研(18420)
期刊
(56411)
经济(56411)
研究(39340)
中国(28003)
管理(21596)
教育(21337)
学报(20490)
科学(19679)
(18919)
(18443)
大学(15772)
技术(15308)
学学(14500)
农业(13151)
(11269)
金融(11269)
经济研究(9530)
业经(9497)
统计(9310)
图书(9180)
财经(9107)
(8651)
(7964)
(7874)
决策(7696)
技术经济(7565)
问题(7261)
科技(7134)
情报(6948)
职业(6754)
共检索到205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牟冬梅  郑晓月  琚沅红  戴文浩  赵丹宁  王萍  
[目的 /意义]为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揭示过程,将隐含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结构具象化,形成较为严谨的方法规范和理论范式。[方法 /过程]对揭示学科知识结构所调用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进行系统分析,将"三计学"理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学科知识结构理论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整合。[结果 /结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模型,即以"三计学"模块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模块为支撑、学科知识结构模块为牵引、知识图谱模块为输出、四大模块交叉融合的"233-1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晓月  牟冬梅  琚沅红  赵丹宁  王萍  戴文浩  
[目的 /意义]规范学科知识结构揭示的流程,为知识结构的实证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尝试促进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方法 /过程]在理论模型指导下,交叉融合四大模块:"三计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基础模块、社会网络分析支撑模块、知识结构牵引模块、知识图谱输出模块,根据知识结构的高、中、低三个不同层级,针对性地探讨揭示不同层级知识结构的方法流程。[结果/结论]最终提出学科领域数据准备、知识结构凝练、知识结构解读为基础步骤的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流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春蓉  黄河  
运用知识转化理论构建学科知识社区模型,推动数字图书馆与学科门户的融合式知识服务发展,通过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管理,实现学科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冀  
借贷复式记账法是手工条件下获取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最典型的手工记账工具是"单、证、账、表"。在自动化条件下,借贷复式记账系统怎样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大量信息的揭示呢?那就是赋予"借"与"贷"新的内涵。最具说服力的信息化系统工具是"向量"和"矩阵",而借贷复式记账系统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矩阵,是一种特殊的代数结构。本文运用数学理论探讨了会计系统中的账户关系与会计信息揭示。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崔家旺  李春旺  
【目的】调研基于关联数据揭示类簇内主题词间语义关系的模型和技术方法。【方法】利用Google Scholar、Springer、CNKI等检索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调研分析并梳理当前类簇分析和语义关系揭示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类簇语义关系揭示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关联数据可以有效揭示主题词间语义关系,弥补传统共词聚类分析在语义方面的不足。【局限】受实验数据限制,目前揭示出的语义关系局限于上下位类关系、类与实例关系和相关关系等类型,未考虑关联数据质量问题对语义揭示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晓月  牟冬梅  琚沅红  李茵  黄丽丽  
[目的 /意义]提出3种主题演化模式:主题全局演化、主题团簇演化和主题协同演化,以期梳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演化模式,进一步丰富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研究范式。[方法 /过程]以Web of Science中2001-2015年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计量学"为研究主题,基于时序分析、主题-关键词共现分析构建2-模网络,利用NetDraw对各主题演化模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结论]通过深入比较3种演化模式得出:主题全局演化可以直观、系统把握学科的历史轨迹和研究路径;以"团簇状"为子网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玉宁  胡观伟  
[目的/意义]从融合主题的视角提出一种更为全面地揭示和描述学科主题的科学知识结构模型,并验证模型系统内部的耦合性和协同性。[方法/过程]基于系统论、相关性原理和三螺旋理论提出一种科学知识结构融合主题表征方法,定义"主题指纹"概念并进行模型构建;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二级目录体系中"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三个类别分支为入口,选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作为实证案例,运用熵值方法量化科学知识结构模型系统内部的耦合度和协同度。[结果/结论]以上所构建的融合主题的科学知识结构模型形成了融合三元主题来揭示和描述知识结构的新思路,由文献主题指纹所映射的知识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耦合特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知识系统协同演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牟冬梅  郑晓月  王萍  赵丹宁  李茵  
[目的]凝练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知识结构上的研究范式,明晰研究方法,指明研究趋势。[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计量学界近5年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与对比。[结果]认为在该领域当前研究凸显两种研究范式,即从浅层次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表象法和深层次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法。[结论]文献计量学依旧是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社会网络分析以此作为支撑进行知识结构的呈现和知识网络与知识地图的构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既可以从文献的表面特征间接揭示学科发展趋势、发现核心作者和核心思想等,也可以基于挖掘文献内容和内涵直接揭示学科知识流动、构建知识地图、发现隐性知识等;而从表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萍  吴琼  
研究基于形式概念分析(FCA)的学科知识结构探测方法,提出基于FCA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定义和表示模型,详细阐述基于FCA的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方法。以图书情报学为例,以SCI和SSCI收录的16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在2001-2013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对基于FCA的学科知识结构探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探测到新世纪以来图书情报学的9个主要研究主题,并揭示每个研究主题的核心关键词和活跃作者。与传统的知识结构探测方法相比,基于FCA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合理地描述复杂概念及其层次关系,还能客观地显示出聚类和关联特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东波  刘三(女牙)  钟正  陈言言  于杰  
学科知识的线性组织结构以及知识导图类的目录状、网络状平面呈现,将认知的结构信息与知识细节信息同时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认知的负担,同时,无法对知识及其相关性进行定位,知识间的拓扑关系无法较好表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从认知过程出发,分析了学科知识结构认知过程与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的层次相似性,并依此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地理空间化方法,将传统的线性知识组织及线性空间,转化为二维平面化知识组织与二维平面空间,探讨一种新的利用地图空间化的层次认知,形象、直观、快速提高传统课程知识结构认知的方法,为知识导航与智能导学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刘国徽  董克  
合作分析是计量方法应用于学科领域知识聚合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作者合作分析流程明确、方法成熟,近年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拓展性的作者关键词耦合。文章运用合作分析和作者关键词耦合进行聚合研究,以国内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为例,在作者层面,分析了知识显性聚合、作者—关键词关联聚合、知识隐性聚合,发现知识隐性聚合能清楚、全面地揭示出作者之间的关系与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得到作者—主题关联聚合,其可视化结果更加具有可读性,因此作者—主题关联聚合方法是分析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理想方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董艳   阳思雨   周欣雨   郑娅峰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高阶认知活动,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知识建构的应用场景已由单一学科知识习得转化为跨学科知识整合。然而,传统知识建构理论主要应对单一学科知识整合问题,缺少对跨学科场景知识建构的理论探索,难以应对当前跨学科复杂问题解决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急切育人诉求。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知识建构理论现存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首先解析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内涵特征;并从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调节理论等角度出发,构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多层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变革诉求,提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四项实践原则,以期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进而助力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蔡建东  马婧  
研究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 itespace,以教育技术学CSSC I期刊9329篇来源文献(2000-2009年)为数据,绘制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知识图谱,提取了具有"知识拐点"作用的7篇关键节点文献,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知识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勾勒出我国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的现有框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颖  张智雄  孙辉  雷枫  
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育和研究一直是各方高度重视的工作。将国史知识进行语义揭示和组织,对于国史的教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向下挖掘,向上组织"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与组织方法。这一方法以国史本体为基础,在对隐藏于国史资源文本条目中的国史知识对象和相关事实进行语义挖掘和揭示的基础之上,通过国史知识对象的关联,构建国史知识网络,并基于时间、类属、层级及统计等关系,对国史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多维组织展示,并基于这一思路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平台,实现了国史知识的揭示、重组和其他创新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和组织方法对其他类型知识的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瑞敏  倪超群  
对作者耦合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力求探寻一种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利用作者耦合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与作者同被引分析得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证实:作者耦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挖掘一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结构",它与作者同被引相结合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讨论了作者耦合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可视化分析中应注意问题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