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6)
- 2023(10656)
- 2022(9610)
- 2021(9119)
- 2020(7770)
- 2019(18198)
- 2018(18038)
- 2017(34772)
- 2016(18731)
- 2015(21030)
- 2014(20934)
- 2013(20845)
- 2012(18869)
- 2011(17160)
- 2010(17125)
- 2009(15624)
- 2008(14913)
- 2007(12988)
- 2006(11358)
- 2005(10005)
- 学科
- 济(73424)
- 经济(73345)
- 管理(55531)
- 业(50549)
- 企(43812)
- 企业(43812)
- 方法(34730)
- 数学(28911)
- 数学方法(28517)
- 学(18837)
- 农(18633)
- 中国(18491)
- 财(16950)
- 业经(16606)
- 理论(14634)
- 地方(14610)
- 和(13271)
- 技术(12925)
- 农业(12452)
- 贸(12196)
- 贸易(12185)
- 制(12132)
- 易(11775)
- 环境(11075)
- 教育(10927)
- 务(10925)
- 划(10909)
- 财务(10854)
- 财务管理(10835)
- 企业财务(10276)
- 机构
- 大学(267081)
- 学院(261304)
- 管理(108362)
- 济(97596)
- 经济(95294)
- 理学(94141)
- 理学院(93129)
- 管理学(91445)
- 管理学院(90975)
- 研究(87116)
- 中国(63058)
- 京(58261)
- 科学(56063)
- 财(44098)
- 所(43295)
- 农(41168)
- 业大(40473)
- 研究所(39687)
- 中心(39050)
- 江(37368)
- 北京(36881)
- 范(36155)
- 师范(35799)
- 财经(35687)
- 经(32466)
- 农业(32213)
- 院(32032)
- 州(30814)
- 师范大学(29268)
- 技术(28042)
- 基金
- 项目(184551)
- 科学(144789)
- 研究(135012)
- 基金(133588)
- 家(116509)
- 国家(115569)
- 科学基金(99280)
- 社会(82454)
- 社会科(78067)
- 社会科学(78047)
- 基金项目(71705)
- 省(71533)
- 自然(66102)
- 自然科(64542)
- 自然科学(64528)
- 自然科学基金(63335)
- 教育(61983)
- 划(60800)
- 编号(55710)
- 资助(54723)
- 成果(45687)
- 重点(40900)
- 部(40134)
- 创(38490)
- 发(38308)
- 课题(37727)
- 创新(35751)
- 科研(35457)
- 项目编号(34897)
- 大学(34463)
- 期刊
- 济(105294)
- 经济(105294)
- 研究(76848)
- 中国(49846)
- 学报(43276)
- 管理(40402)
- 科学(39749)
- 农(36604)
- 教育(32878)
- 大学(32589)
- 财(32488)
- 学学(29934)
- 农业(25714)
- 技术(23892)
- 融(18755)
- 金融(18755)
- 图书(18677)
- 业经(17152)
- 财经(16573)
- 经济研究(16047)
- 科技(14244)
- 经(14027)
- 理论(13873)
- 问题(13659)
- 情报(13372)
- 业(13205)
- 实践(13032)
- 践(13032)
- 技术经济(12908)
- 书馆(12202)
共检索到378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当前文献对于学科内涵与属性的界定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涵环境、制度、组织、权力等外界力量的"组织"属性,第二是来源于学科本质的"知识"属性。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学科的双重属性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实践,提出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重点论述了学科知识子系统模型、学科组织子系统模型以及"自组织-他组织"的耦合机理,同时从过程视角探讨了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构建一个一流学科研究的框架,阐释了一流学科生成的机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雪莉 宋永华 伍宸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薇 林静 黄国凡 李显辉 马鲁伟 庄锐锌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挖掘营销客体的内涵和需求,重新布局营销主体实现效益最大化,升级和更新知识服务产品,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快速传递增值内容是学科知识服务营销的四大策略。其中,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是学科知识服务的瓶颈,应给予足够重视和精心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爽 李洪伟
在努力建设"双一流"图书馆的背景下,为保证图书馆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需要重视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完善,不断创新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在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实践,对其进行几方面阐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石秀 王雪
以学科"组织"与"知识"二元属性为研究基础,试图论述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的耦合机理。我国学科组织管理模式随着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阶段、学科发展特色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当前高校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存在学科目标协同、学科信息共享、学科资源整合和学科文化耦合四种耦合机制,并基于耦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一总两线"的学科矩阵模式,并呈现出以学科群为统领、无边界开放、非正式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等特征与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海华 李江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频繁,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对于学科发展、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学科势能是科学体系中两个不同学科之间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的相对位置所确定的势能,能够揭示学科之间知识流动的方向。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中1987-2016年的学科类别引用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构建63个学科的势能网络,兼顾了学科间知识的直接流动与间接流动,从一个新的视角"学科势能"来区分学科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结论/发现]理工生医领域中,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上游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学科更多地输出知识;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领域中,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与哲学属于上游学科并且波动较小。[创新/价值]从"学科势能"的视角,考虑了间接引用对学科关系的影响,为跨学科知识流动和跨学科研究的规律揭示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军
运用资金奖励、学术声誉和学术旨趣三个概念,考察了一流学科教师从事知识转化活动的内外部动机。基于对来自四个硬学科的20名教师进行的个人访谈,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价值取向与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持有学术与知识转化相分离的传统学术信念的教师,更有可能受到外部动机的驱使,将知识转化作为获取资源的一种手段,以支持他们对“学术声望”的追求。相比之下,那些持有创业信念的教师,其内在动机是成果转化研究中的自主性和“学术旨趣”,同时也受到“资金奖励”的激励。鼓励一流学科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政策应该建立在声誉和内在动机之上,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动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武建鑫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厘清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运用词频分析法,构建了"学科"概念层次分析图谱,科学界定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在明确"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基于这两个维度,归纳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妍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发展,突出学科交叉以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知识转化和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理性行为理论对我国42所首轮"双一流"高校的学者跨学科研究行为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结合跨学科特征的层次,分析不同的跨学科研究策略。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者跨学科行为的主要推动因素为学者的跨学科背景以及学者自主的探索意愿,而跨学科平台组织与项目制度支持仅有微弱作用;具体到跨学科策略,其主要受制于学科特性,人才培养和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活动、职称评定以及绩效激励更多地推动文献综述等浅层的跨学科行为,而跨学科平台组建和项目制度将促进研究方法与理论方面的跨学科行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忠义 彭思源 夏立新
大科学时代,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给跨学科知识服务带来了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提供跨学科知识服务,图书情报人员需要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组织,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是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从概念归纳和概念移植两种概念生成方式出发,对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构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的概念表示模型,充分揭示学科概念的特征,实现学科概念的全息表达;接着,基于学科概念表示模型,从语法关联、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三个维度探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实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七种方式,为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学科概念表示模型、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法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式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发现中具有跨学科性、多维性、学科针对性、语义性和系统性等优势,这对于支撑跨学科知识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图9。表2。参考文献40。
关键词:
知识组织 跨学科 概念关联 概念表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乌尔里希·泰希勒 叶赋桂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研究有关研究现状、高等教育与政策和实践的关系、制度基础及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作用的最新成果,综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状况和制度基础,特别对高等教育研究及其他多学科研究的共同特性作了重点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共计9人获奖,其中7人为英美大学的毕业生,有5位现在在英美大学工作。郭英剑在10月13日的《科学时报》上撰文说,盘点一下获奖者的基本情况,或许能从一个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凤娟
构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旨在能够形成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大科学、大成果研究模式,放眼全球,美国国家实验室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成就了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其管理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绩效合同管理方式,明确政府与科研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力与义务;二是政府通过多元主体参与、以事实与数据为基础的评估对科研组织的科学研究情况进行监管;三是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结构,集聚世界一流学者。这些经验为我国解决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重复建设、政府与科研组织之间权责不清、内部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世界一流学科 绩效管理 评估 人才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