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0)
2023(4454)
2022(3466)
2021(3605)
2020(2801)
2019(6615)
2018(6413)
2017(10152)
2016(6445)
2015(7002)
2014(7018)
2013(6139)
2012(5745)
2011(5462)
2010(5820)
2009(4995)
2008(4885)
2007(4527)
2006(4263)
2005(4132)
作者
(15232)
(12597)
(12391)
(12259)
(8118)
(6059)
(5883)
(5180)
(4785)
(4675)
(4219)
(4205)
(4144)
(4085)
(4033)
(4010)
(3788)
(3761)
(3707)
(3700)
(3639)
(3156)
(3059)
(3047)
(2993)
(2881)
(2867)
(2768)
(2628)
(2541)
学科
教育(19338)
(17539)
经济(17528)
中国(12273)
(10223)
管理(8489)
理论(8470)
教学(6906)
(6158)
(4710)
企业(4710)
(4630)
(4580)
研究(4462)
方法(4417)
发展(4288)
(4166)
思想(3782)
(3696)
政治(3664)
关系(3633)
经济学(3581)
学法(3505)
教学法(3505)
(3422)
改革(3380)
高等(3306)
数学(3240)
学校(3136)
业经(3107)
机构
大学(84731)
学院(76065)
研究(34154)
教育(28494)
(23209)
(22817)
师范(22712)
经济(22464)
(20436)
管理(20019)
师范大学(19115)
科学(19068)
中国(18210)
(16843)
理学(16351)
理学院(16004)
管理学(15434)
研究所(15249)
管理学院(15234)
北京(14136)
(13958)
中心(13379)
技术(12715)
(12327)
职业(12325)
(11862)
教育学(10924)
(10496)
(10461)
研究院(9837)
基金
项目(45636)
研究(42265)
科学(36885)
基金(28993)
教育(28428)
(24723)
国家(24340)
社会(23797)
社会科(22114)
社会科学(22108)
成果(20489)
编号(20038)
科学基金(19365)
(18445)
(18082)
课题(17542)
(15314)
基金项目(13436)
规划(12700)
重点(12286)
项目编号(12062)
(11867)
(11803)
(11671)
(11323)
资助(11195)
(11144)
研究成果(11027)
教育部(10979)
(10195)
期刊
教育(49069)
研究(37246)
中国(29166)
(27667)
经济(27667)
学报(12234)
职业(11452)
技术(10746)
大学(10538)
科学(9993)
(9317)
(9224)
管理(7627)
学学(7614)
技术教育(7565)
职业技术(7565)
职业技术教育(7565)
图书(6757)
农业(6277)
高等(6191)
(5875)
论坛(5875)
高等教育(5447)
(5045)
书馆(4994)
图书馆(4994)
财经(4883)
成人(4857)
成人教育(4857)
经济研究(4527)
共检索到138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笔者在文(1)中指出,学科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还存在着某些基础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名称,体系和内容的三个疑难。本文试图就“内容”疑难中的学科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一点探讨,从而为探索“疑难”的解决途径作一点尝试。 1 某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该门科学的理论表述(其实也就是理论形成)体系的起点或“第一个概念”——一门科学正是由其理论体系表述出来的。理论表述过程一般地在形式上表现为把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逐渐具体化,即不断由作为起点的概念定义内涵更多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各个逻辑中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逻辑起点推导到逻辑终点,就意味着理论体系的完成,也就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因此,对于要建构的科学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世敏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曾在理论界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对推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教育理理论体系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对教育学逻辑起点中更深层的问题,学界同仁鲜有涉及、探讨,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一、逻辑起点与比较教育学研究(一)何谓逻辑起点每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理论体系,每一种体系都有各自的逻辑结构。而要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必须要有一个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逻辑起点,是指该学科结构的起始范畴,是指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这个起点必须具备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尔根·施瑞尔  孙进  燕环  
比较教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就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合理的认知可能性和社会功能而言,人们都不可能获得明确的或者说具有共识性的回答。因此,谈论所谓的比较教育学科"身份认同",并从"界限"、统一的"学科传统"或"授权的知识"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身份认同,已不再有意义。对这个议题需要进行历史分析以及知识社会学和科学方面的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案例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分别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说明,存在着不同的比较教育(须理解为复数),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有三种不同路径与传统,且各有其独特的问题和逻辑,即以生产科学性知识为导向的比较性与历史性社会科学研究的"认知—逻辑",以改革为导向的国际教育研究的"社会—逻辑",以及研究教育现象、模式和意识形态内在的跨国性和/或全球性的"全球—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涌峰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以德  
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期发表几位学者关于成人教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成人教育学科的特点和独立性、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如何完善等问题的见解,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燕  
学科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议题。以科技象限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知识生产场域是“爱迪生象限”,属于技术开发活动,不属于科学研究活动。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技术开发知识生产,即技术开发知识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以及学校技术开发知识生产外延化。面向未来,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有其行动路径,需要构建技术开发本位标准体系,回应技能强国建设需求;优化技术开发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造就创新拔尖技术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制度,提升技术开发知识生产效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梅  马韶君  
论述了重提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意义,回顾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已有观点,认为知识增值是研究生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知识增值包括知识广度的延伸(量增值)和知识深度的延伸(质增值),具有简约性的特征。从外延与内涵上看,概括度高,一个范畴下统摄着一连串层次不同的概念,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学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对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起着统一概括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薪茹  桑宁霞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本文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为指导,从逻辑起点的本质性、综合性和简约性要求出发,提出并论述了“现实生活人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命题、理由、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较全面系统地归纳分析了现实生活人的六个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本质和诸因素诸方面的根本规定性,辨别了诸种教育学逻辑起点论的合理因素和可能缺陷,指出了以现实生活人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自10年前《教育研究》发表瞿葆奎、喻立森同志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以来,“教育学逻辑起点”一直成为教育理论界聚诉不已而又众说纷纭的理论难题。尽管不时有“新论”问世,但到目前为止,仍不能说已经解决了这个理论难题。相反,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显得日益复杂和混乱,人们基于各自对逻辑起点规定性的认识,寻找出五花八门而又大相径庭的逻辑起点。不仅如此,而且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80年代初,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育界,特别是师范教育界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教育学的设想,并随即把这一设想付诸行动。到现在,这一创建工作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名为某学科教育学的著作已出版数十种,有关的学术论文更数以百计。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科教育的建立做了值得称道的工作。但是,正如有的作者指出的,学科教育学还处于草创阶段,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某些基本性的问题,因而存在着一些基础性的困难。笔者愿意提出来就教于学界同仁,并且认为,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创立和发展学科教育学的前提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中国  黎兴成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亟需在学科理论、学科制度和学科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学科理论方面,追问逻辑起点,构建内发式理论体系;坚守学科阵地,构建开放式理论体系;超越碎片化,构建全景式理论体系。在学科制度方面,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巩固学科地位;规范学科实体建设,提升学科内涵;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在学科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共同体,提升学科文化自觉;培育学科气派,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坚持学科创新,实现学科文化自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