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9)
- 2023(11602)
- 2022(10241)
- 2021(9502)
- 2020(8046)
- 2019(18592)
- 2018(18414)
- 2017(35995)
- 2016(19313)
- 2015(21805)
- 2014(21470)
- 2013(21432)
- 2012(19512)
- 2011(17601)
- 2010(17331)
- 2009(15704)
- 2008(15087)
- 2007(13049)
- 2006(11248)
- 2005(9665)
- 学科
- 济(78762)
- 经济(78675)
- 管理(56973)
- 业(53912)
- 企(45747)
- 企业(45747)
- 方法(41262)
- 数学(36051)
- 数学方法(35693)
- 财(19417)
- 农(19058)
- 中国(18818)
- 学(18577)
- 业经(17058)
- 地方(15194)
- 贸(14272)
- 贸易(14265)
- 易(13797)
- 理论(13661)
- 技术(13645)
- 农业(12972)
- 和(12867)
- 务(12713)
- 财务(12652)
- 财务管理(12629)
- 制(12084)
- 企业财务(12052)
- 环境(11587)
- 划(10852)
- 教育(10429)
- 机构
- 大学(279057)
- 学院(274059)
- 管理(114503)
- 济(106506)
- 经济(104190)
- 理学(100549)
- 理学院(99488)
- 管理学(97823)
- 管理学院(97341)
- 研究(87452)
- 中国(63012)
- 京(58648)
- 科学(55659)
- 财(48170)
- 所(42494)
- 业大(41229)
- 农(40654)
- 财经(40118)
- 中心(40036)
- 研究所(39189)
- 江(38130)
- 范(37066)
- 师范(36739)
- 北京(36681)
- 经(36676)
- 院(32265)
- 农业(31976)
- 经济学(31864)
- 州(31304)
- 财经大学(30262)
- 基金
- 项目(197086)
- 科学(156345)
- 基金(145156)
- 研究(143115)
- 家(126182)
- 国家(125207)
- 科学基金(108847)
- 社会(90156)
- 社会科(85542)
- 社会科学(85522)
- 基金项目(78161)
- 省(75637)
- 自然(72425)
- 自然科(70773)
- 自然科学(70759)
- 自然科学基金(69500)
- 教育(65745)
- 划(64288)
- 资助(59729)
- 编号(58222)
- 成果(46651)
- 部(43759)
- 重点(43659)
- 创(41018)
- 发(40718)
- 课题(38837)
- 科研(38185)
- 创新(38168)
- 教育部(37841)
- 大学(37142)
- 期刊
- 济(107776)
- 经济(107776)
- 研究(78369)
- 中国(45127)
- 学报(43902)
- 科学(40260)
- 管理(39652)
- 农(34969)
- 财(34003)
- 大学(33108)
- 学学(30868)
- 教育(30333)
- 农业(24710)
- 技术(22648)
- 融(19869)
- 金融(19869)
- 财经(18939)
- 图书(17950)
- 业经(17622)
- 经济研究(17405)
- 经(15897)
- 理论(14603)
- 问题(14074)
- 科技(13919)
- 实践(13587)
- 践(13587)
- 技术经济(13282)
- 情报(13213)
- 业(12467)
- 资源(12137)
共检索到379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本文选取文献引证作为学科知识传播路径载体,对学科知识扩散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与模式,以期为学科知识的融合、转化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采用8项计量指标,对学科知识扩散数量特征进行定量测度;选取描述性统计量,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三方面对学科知识扩散分布特征进行刻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科知识扩散中介性特征以及中间人角色特征进行剖析;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领域学科间的知识交流活动频繁,多学科科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等是其较为活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学科知识扩散数量特征指数波动范围较大,离散程度较高,分布多呈现长尾偏右的尖顶曲线;图书情报学主要扮演联络人角色,是各学科门类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媒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赵敏
[目的/意义]强弱连接是影响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科知识扩散强弱引证连接相互协同、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学科间的知识交流、融合与创新。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中强弱连接效应的探索,可为强弱连接理论应用场景的拓展,学科引证知识扩散行为微观演化规律的揭示以及动态链路预测算法指标的评价、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依托内外协同的思路理念,构建一种外部网络结构调控与内部微观演化机理剖析相结合的动态链路预测强弱连接效应探测方法,分别从学科引证知识关联权重调节、连边失效触发以及强弱连接模体分析三个维度,对基于共同邻居相似性的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中的强弱连接效应问题进行探讨。[结果/结论]强连接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演化及动态链路预测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链路预测中的强弱连接现象不仅与学科引证关联权重有关,还会受到共同邻居数目以及网络微观模体结构的影响;知识宿学科的吸纳融合能力相对于知识源学科的溢出辐射能力来说,在新连边衍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王倩飞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以期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结构变化及演进态势,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章以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并将各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无权RA指标和加权AA指标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态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指标的预测精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动态变化;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连接效应;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克 张斌
[目的/意义]学科知识扩散的路径识别是衔接知识扩散网络宏观特征和微观作用模式之间的重要桥梁,文章旨在总结当前学科知识扩散网络路径识别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并总结发展趋势。[方法/过程]文章回顾了学科知识扩散过程、主路径识别、扩散路径的语义分析与路径的结构拓展相关研究现状。[结果/结论]当前的路径识别研究主要依赖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或语义识别,且未能揭示其他类型主题的扩散路径;认为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主题语义挖掘的融合提升路径识别研究的精度,和通过识别反映学科知识扩散多样性的多类主题提升路径识别研究的广度是未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目的 /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扩散与吸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出一种量化指标测度与知识语义信息挖掘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扩散过程探测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扩散研究范式与方法,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方法 /过程]在经典量化指标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语义信息,对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学科知识扩散数量及主题特征;建立学科知识扩散Logistic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知识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其扩散过程符合幂率分布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武华维 齐砚翠 陈亮
[目的/意义]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识别网络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状态,以此发现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方法/过程]首先,构建颠覆性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创新过程环节中的3种动态知识子网络;其次,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之后,通过突变函数模型分析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最后,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法探析颠覆性技术各知识子网络间扩散的相关性及其与渐进性技术扩散特征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提出的动态结构熵开展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识别,能够发现颠覆性技术分别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知识子网络的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微观与介观结构关系与网络结构突变等方面知识网络扩散特征,并通过3种网络扩散特征的综合分析,解析出颠覆性技术显著区别于渐进性技术的网络扩散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姬晓辉 卢小根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组织结构是一个开放演化、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从而其知识传播和扩散具有新的特点。文章首先构建反映集群组织结构变化的NW小世界网络模型,以特征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等参数来反映其组织结构特征和知识传播的关系;其次,结合科技型企业知识吸收的五大特征要素建造网络多维度的知识扩散模型。经模型检验发现,密切的战略联盟关系和知识交流频率能显著地提高网络中的知识扩散量,降低特征路径长度,提高企业知识协同创新的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媛媛 卢斌斌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间知识的有效扩散有助于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技术。[方法/过程]以教育部认定的15家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模型,揭示知识在协同创新中心网络中的扩散规律。[结果/结论]知识协同度对知识扩散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作用,协同度越高,知识扩散的效率越高;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平均路径越短,知识扩散的速度越快;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是一个非均匀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大小影响协同创新中心网络的稳定性和知识扩散均匀度。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徐浩 钱爱兵 朱学芳 江川
[目的/意义]以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为知识载体,深入知识单元维度研究其扩散过程,测度学科领域扩散情况、识别跨学科研究过程中科学共同体内的扩散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CNKI及VIP采集了855篇借助CiteSpace开展实证分析的文献题录及其引文,借鉴学术文献的知识扩散测度指标,构建研究工具的使用滞后等指标并测度,从科学共同体内核心学者的跨学科领域发文、协作网络、机构变迁揭示CiteSpace在学科扩散过程中的表现特征。[结果/结论]国内研究中,2007年工程科技领域最早采用C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魏绪秋
知识的传承、应用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对作者层面的知识扩散规律进行探析,有助于发现作者间的知识扩散过程、追溯学科知识来源、评价作者对学科知识的贡献度。本研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知识管理被引证文献为检索对象,从而下载引证文献和被引证文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发现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机构、人员分布,了解目前被引证文献的来源现状;构建作者知识扩散网络,发现知识扩散过程;定义知识扩散广度、知识扩散深度指标,用于评定作者知识扩散贡献程度。通过研究,认为:(1)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来源分布相对集中,而在机构来源和人员来源方面分布较为分散;(2)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知识输入型、知识输出型和知识综合型三种类型的作者,从而...
关键词:
作者 引证关系 知识扩散 知识管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琚春华
学术期刊论文的被引刊数是知识扩散的重要体现,知识扩散速度可以反映期刊知识扩散的快慢程度。文章将期刊被引刊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流量被引刊数,即期刊论文发表后每年的被引刊数;另一种是存量被引刊数,即期刊论文发表后每年的累计被引刊数。在此基础上用流量被引刊数或存量被引刊数除以载文量再除以时间,得到流量扩散速度与存量扩散速度。基于管理学CSSCI期刊和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研究表明:1年流量扩散速度当年达到峰值,2年存量扩散速度在第二年达到峰值,均与载文量负相关,因此采用这两个指标评价期刊扩散速度较好;1年流量扩散速度服从正态分布,2年存量扩散速度不服从正态分布,两者离散系数相当,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以及时效性需求灵活选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智涛 付宏 李辉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知识社区中知识主体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识的传播问题,拓展网络知识传播扩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为网络知识社区的运行机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知识传播扩散的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分享意愿、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小世界网络更容易加速知识传播;知识转移能力越强,则知识增长率越快;分享意愿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生命知识主体与非生命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与知识的传播效率呈正相关。[局限]未来考虑不同网络知识社区的定位、设计机制、激励机制等差异性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待实证数据的检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静 朱恒民 宋瑞晓 苗建军
经由网络结构以及节点所处的传播环节,总结出知识转移网络的传播特点。发掘降低网络传输成本,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的在线网络建设方法,识别出影响在线知识转移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经解析发现单纯提高网络节点度并不能实现提高在线知识在网络传输范围的目的,网络有效连接的建设才是根本。网络传输效率的提高不是由网络最短路径决定的,而是与网络状态决定下的最短路径有关。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网络扩散 BBS论坛 传输模式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纲 巴志超
为探究科研合作网络中知识扩散的演化规律和动力机制,引入复杂网络和超图数学理论构建一种基于科研合作超网络的知识扩散演化模型。通过再现真实的网络组织知识传播行为,揭示科研合作网络中不同网络结构特征、结点偏好性选择、知识增长老化以及知识扩散途径与知识传播扩散过程的动态关系。考虑不同个体知识自我增长以及知识吸收能力,采用网络平均知识水平、知识扩散速率、知识均衡程度作为衡量知识扩散效果的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科研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平均知识水平和知识扩散速率;结点知识存量偏好性选择比结点度
关键词:
科研合作 超网络 知识扩散 无标度网络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