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
2023(1808)
2022(1465)
2021(1461)
2020(1252)
2019(2901)
2018(2883)
2017(5246)
2016(3168)
2015(3498)
2014(3490)
2013(3494)
2012(3505)
2011(3334)
2010(3488)
2009(3250)
2008(3394)
2007(3024)
2006(2745)
2005(2546)
作者
(10523)
(8967)
(8840)
(8379)
(5894)
(4177)
(3986)
(3503)
(3371)
(3341)
(3277)
(3150)
(3070)
(2963)
(2887)
(2685)
(2676)
(2670)
(2597)
(2577)
(2460)
(2257)
(2231)
(2165)
(2097)
(2040)
(2001)
(1935)
(1900)
(1854)
学科
(12372)
经济(12356)
管理(7084)
(6688)
方法(5306)
(5277)
企业(5277)
(5110)
数学(4274)
数学方法(4150)
中国(3427)
(3338)
理论(3084)
业经(2527)
(2459)
地方(2417)
(2336)
教育(2309)
农业(2247)
(2079)
贸易(2079)
(2049)
(2007)
金融(2005)
(1870)
环境(1808)
(1776)
银行(1762)
(1700)
研究(1594)
机构
大学(53043)
学院(49313)
研究(20569)
(17202)
经济(16786)
管理(16456)
理学(14272)
科学(14195)
理学院(13994)
中国(13735)
管理学(13528)
管理学院(13422)
(11911)
(11449)
(11007)
研究所(10691)
农业(8902)
(8862)
师范(8755)
业大(8697)
中心(8237)
(8233)
(8183)
北京(7373)
师范大学(7361)
(7169)
财经(6729)
(6261)
科学院(6182)
(6102)
基金
项目(33464)
科学(26314)
基金(24635)
研究(22862)
(22654)
国家(22489)
科学基金(18266)
社会(13832)
社会科(13007)
社会科学(13001)
基金项目(12941)
自然(12592)
(12559)
自然科(12325)
自然科学(12318)
自然科学基金(12100)
(11511)
教育(11113)
资助(10149)
编号(8859)
成果(8391)
重点(8041)
(7576)
(7105)
计划(6835)
(6701)
课题(6683)
科研(6638)
创新(6327)
教育部(6200)
期刊
(19481)
经济(19481)
研究(15415)
学报(11407)
科学(10090)
中国(10089)
(9986)
大学(8207)
教育(7681)
学学(7504)
农业(6867)
(5684)
管理(5638)
(3541)
图书(3535)
(3512)
(3408)
金融(3408)
业大(3345)
财经(3332)
技术(3320)
(2830)
经济研究(2822)
农业大学(2784)
资源(2646)
问题(2631)
业经(2586)
书馆(2449)
图书馆(2449)
世界(2432)
共检索到74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楠  杨连生  
学科是知识形态与组织形态的结合体。学科内涵在学科的概念由原初之义向现代拓展的历史衍变过程中体现出其丰富性,但知识体系与学科组织却是学科的核心要素。因此,学科发展在本质上体现为学科知识与学科组织的"两态"互动。学科的知识形态以类的方式存在,而学科组织则是以知识分类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并按照自组织方式运行的学科形态。前者是知识的现象学之维,后者是知识的社会学之维,二者互动共融,从而在实现内外部平衡中促进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天恩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学科本态和外延进行考察,认为学科在本态上体现为专业知识体系,在外延上表现为组织机构与规训制度。从学术史和词汇学视角对学科生态进行分析,学科生态体系建构是知识体系-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线性发展有机融合。以权力和知识政策为中介对学科状态进行研究,学科发展经历是由社会生成学科向教育规训学科转化的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子  庞丽娟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的结构包括 :师生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结果。师生互动具有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非对应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本文从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流行的旅游定义所存在的过于宽泛的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这一定义涉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决定着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和边界。笔者认为,区别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有利于旅游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能避免当前旅游以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朱晓黎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文灿  王贤文  蔡若楠  胡志刚  
全面比较中美两国重点学科领域基金资助差异及其与科研产出的动态交互效应,可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启示。以中美两国2009-2018年在SCI发表的545万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178个SCI学科基金资助幅度及增幅表现,构建P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探究中美基金资助幅度与科研产出之间的互动效应,以及该效应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总体来看,中美两国在学科重点资助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更重视生命与地球科学,美国则更重视医药领域。在资助增幅排名上,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在中美两国均呈上升态势。从基金资助幅度与科研产出之间的互动效应看,两者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基金资助幅度是科研产出的格兰杰原因。中国工程领域基金资助幅度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美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这一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蔡建东  黄荣怀  
本文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教育技术学来源期刊的9329条来源文献进行期刊引文分析,确认了教育技术学的相关学科,并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与这些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变化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学科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学术、学者、高校,又包括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其治理方式既有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度,也有自下而上的学术治理,也包括各级横向沟通的制度设计,治理目标既要促进知识增长和人才培养效能,也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此,学科治理是以实现高等教育职能为目标、以资源配置和政策保障为导向、国家与政府主导的、学校与学者共同参与的带有项目制特征的治理模式。国家、大学与学术所分别代表的国家权威(政策权威)、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就构成了学科治理的三大关键主体。其中,国家和政府始终主导和引领学科建设的方向,大学组织是学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组织者推进者,以学者为代表的学术力量则构成了学科建设的生产主体。学科治理需要在国家、大学和学术之间实现不同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当下的学科治理正在经历由统一模式向混合模式的变革,未来的学科治理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要素,走向学科发展的多元治理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颖  杨连生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就是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协同主体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由于受到合作中的知识特性、合作各方的知识结构、知识共享的意愿、知识转移渠道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使合作各方的矛盾开始出现,难以实现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为此,要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协同创新,就需要确立正确的政策价值取向,明晰政策的着力方向,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 我国德育理论界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少学者把“质”与“本质”相混淆,有的甚至把现象当本质。从哲学、逻辑学、词源学、语义学乃至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德育的概念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深刻地揭示德育的本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中国教育学科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学科定位也日渐窄化为应用学科或实践性学科。这一定位导致片面强调应用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而探讨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基础学科则被忽视而衰微,也导致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失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教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既有应用和实践的成分,也有基础理论和价值的成分。教育活动是一个具有无限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复杂世界,这决定了教育学科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教育学科当基于此进行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6个城市所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两栖状态下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状况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两栖状态即循环流动的特性和过客心理比户籍制度和个人特征对流动人口在城镇居住状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这种影响使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个人因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态的影响出现了"反常"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峰  龙超  
本文结合自利和互利的辨证关系揭示了公共权利的本质就是互利 ,而由纯粹自利所掌握的国家权利则是对它的异化 ;并运用必要交易成本和非必要交易成本的概念 ,对耗费于国家权利向公共权利回归过程中的社会资源进行了新的定义 ;最后 ,本文认为只有随着个体所有权的真正确立以及不同自利力量之间的制衡 ,才有可能使得国家权利脱离优势自利的包围而完成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真正回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刚  
什么是金融?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难以简单予以回答,至少目前在国内外理论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既可能是各位专家、学者观察视角的差异,又可能是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因此,本文将对上述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梳理与廓清,以探究金融的本质及其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