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9)
2023(5399)
2022(4378)
2021(4182)
2020(3284)
2019(7560)
2018(7212)
2017(13956)
2016(7666)
2015(8255)
2014(8200)
2013(8038)
2012(7629)
2011(7075)
2010(7470)
2009(6804)
2008(6761)
2007(6346)
2006(5909)
2005(5407)
作者
(21245)
(17612)
(17513)
(16774)
(11460)
(8185)
(7991)
(6730)
(6710)
(6482)
(5871)
(5781)
(5729)
(5707)
(5680)
(5472)
(5336)
(5153)
(5116)
(4982)
(4526)
(4290)
(4270)
(4043)
(4008)
(4002)
(3988)
(3897)
(3578)
(3519)
学科
(28441)
经济(28416)
管理(26320)
(25545)
(22422)
企业(22422)
(10423)
(9901)
方法(9117)
中国(9080)
(8311)
业经(7870)
数学(7071)
地方(6875)
数学方法(6822)
(6766)
技术(6751)
(6254)
贸易(6250)
农业(6207)
(6151)
(6127)
(5986)
及其(5827)
理论(5790)
政策(5520)
(5509)
(5269)
银行(5266)
(5084)
机构
学院(109890)
大学(109004)
(45901)
管理(45402)
经济(44766)
研究(38223)
理学(38169)
理学院(37799)
管理学(37341)
管理学院(37089)
中国(29003)
(22834)
(22610)
科学(20843)
(18201)
(18018)
中心(17349)
财经(16986)
研究所(16155)
(15368)
(15320)
师范(15275)
(14332)
北京(14331)
(14234)
(14028)
业大(12834)
经济学(12585)
财经大学(12294)
师范大学(12057)
基金
项目(67583)
科学(54242)
研究(54000)
基金(48473)
(40938)
国家(40555)
科学基金(35379)
社会(33819)
社会科(32183)
社会科学(32175)
(26007)
教育(24741)
基金项目(24138)
编号(23843)
(21864)
成果(21339)
自然(21316)
自然科(20820)
自然科学(20816)
自然科学基金(20468)
资助(19798)
课题(16187)
(15224)
项目编号(15191)
(14928)
重点(14747)
(14502)
(13908)
国家社会(13805)
(13476)
期刊
(55912)
经济(55912)
研究(36472)
中国(22541)
管理(18899)
(16794)
教育(15542)
(13954)
科学(13313)
(12893)
金融(12893)
学报(12053)
技术(10414)
大学(9910)
业经(9594)
农业(9406)
学学(8930)
经济研究(8702)
财经(8185)
图书(7723)
(7023)
问题(6844)
(6794)
(6241)
论坛(6241)
国际(6145)
现代(5924)
理论(5878)
技术经济(5700)
实践(5351)
共检索到176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廖婧茜  杨娟  
学科交叉活动是实现跨学科知识交流和创新,促进学科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相契合的关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知识的价值需要回归知识本体论层面探究学科生长的理性自觉。将知识分为原理知识、方法知识和关系知识,这三类知识构成学科交叉活动的知识基础,内含知识创新的颠覆性、知识实践的应用性和关系交叉的社会性,形塑学科交叉活动在理论纵深、横向跨越、网状交叉等不同维度的学科交叉逻辑。基于此,学科交叉应以学科生态复归为目标,优化学科交叉的发生机制,塑造跨学科必备的素养,凝聚学科群蕴藏的能量,实现学科的内生和外生发展协同联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立保   杨选瑾  
学科交叉已成为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的重要形态,同时也是高校战略规划的发力重点。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通过对2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十四五”规划正式文本中的学科交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学科交叉政策工具已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战略部署的关键环节。学科交叉政策工具整体呈现结构性倾斜和多类型共生的特征,其中,知识型政策工具多元化渐进式发展、制度型政策工具建设处在探索初期、资金型政策工具使用效率亟待优化、组织型政策工具配置得到多主体支持。结果表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进学科交叉战略主要有以学科群为生产单位的知识创新模式、以学科特区为引领的制度保障体系、以专项建设为抓手的资金投入机制和以大项目大平台为基础的组织建设方向等行动特征,并采用决策者顶层高位推动、利益相关方协同联动、学科间持续竞争合作的行动逻辑。鉴于此,“双一流高校”高校学科交叉战略需要对标一流发展,建立有特色可持续学科交叉生态系统;抓住发展关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汇聚多方资源,以学科交叉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兵  黄红富  归柯庭  
从范式出发重新定义了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以物理学发展史为例分析和展示了交叉学科的发展逻辑;提出了元学科和人工学科的新概念,认为交叉学科的实质是不同范式指导下的人工学科不断地、无限接近于元学科的手段和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克   马立超  
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是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政策新动向。对东部7省份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省级政府推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政策表现出话语模糊、多态并行、配置失衡、松散组合、注意力偏差等特征,具体包括职责、经费与评估细则不明,整体同质化与局部创新共存,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政策要素与工具组合缺乏系统性,重“实施”轻“保障”。基于此,未来应重视政策细化与再造,提高话语精准度;鼓励政策创新与政策学习,推动先进经验双向扩散;改进政策工具配置方式,提高要素组合系统性;动态调整注意力结构,增强政策可持续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艳  
数字乡村是释放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数字依赖、信息失真等风险,应以数字赋权为导向,通过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规则,重构乡村治理“政社关系”,关注新的数字空间,重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兴奇  
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主要从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分析其实践逻辑,并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简单剖析,据此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英  张卓  
高校交叉学科是人类认知发展与社会复杂需求内育外引的产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承担者,是交叉学科教育实践最重要的场域。从系统观出发,基于混沌理论可将高校交叉学科的发展机理解释为三个方面:基于“初值敏感性”,需重视常规学科地位,夯实基础与开拓创新兼顾;基于“非平衡与非线性”,需打破学科发展定势,务实应用与务虚科研兼重;基于“分形与自组织”,需遵循学科建设原则,分科承载与去中心化兼备。对标上述机理,高校交叉学科在教育实践中仍面临课程设计、教研师资、培养方式三个方面的困难,对此,应在教育实践中把握好三重逻辑:以内生逻辑为基,建构课程融合的知识保障;以共生逻辑为纲,促进师资力量的优化整合;以外生逻辑为源,促进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戴仁荣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虽有所复苏但仍不见明显好转。当前,亚太经济合作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性选择。为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分享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美国以TPP为抓手意图打造由其主导的亚太自贸区(FTAAP)。TPP的持续推演遵循着一国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国家亚太战略的综合考量这一逻辑规律。对于"剑指中国"的TPP,中国该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已是摆在我国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江炎骏  
本文基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研究企业应如何承责社会责任优化供给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优化供给侧结构。本文还从基于优化供给侧角度完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挖掘企业利益与优化供给侧国家利益的共享价值、推动具有优化供给侧效应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优化供给侧结构的策略思考。本文拓展了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研究文献,对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制定和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威  何国钦  
本文比较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化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国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作为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式的产业学院,不仅是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破局点,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着力点。然而,高职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面临功能定位不准、内部运行混乱、缺乏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面对时代变革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期,高职应加快构建以制度化、实体化为目标,以网式合作、主动供给为途径,以竞争性、激励性为手段的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教双向适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张淑林  
在界定学科和交叉学科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交叉学科建设包含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等多层含义。从“双一流”建设工程推进、高校内部实践探索、高校外部政策环境等层面分析了我国交叉学科建设面临的实施困境,由此提出强化政策引导,在“双一流”建设中突出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实践探索,推动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组织与制度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为高校学科交叉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菊隐  展进涛  
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亟须尽快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并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研究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的策动要素、具体路径及管理机制,探讨国际生物安全背景下中国的治理机制。研究显示,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人类社会、农业、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伦理问题,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完善协调、决策和咨询机制,强化行政规制和科学评估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严格的惩治机制,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持,重视科研人员自律机制的建立以及强调公众参与等。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经验,提出中国应建立健全新兴生物科技伦理的法治化体系,同时建立涵盖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全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科技伦理进行常态化和长效性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