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
2023(2346)
2022(1915)
2021(1914)
2020(1544)
2019(3590)
2018(3361)
2017(6398)
2016(4067)
2015(4685)
2014(4781)
2013(4068)
2012(3777)
2011(3475)
2010(3581)
2009(2910)
2008(2763)
2007(2571)
2006(2174)
2005(2032)
作者
(10083)
(8361)
(8246)
(8164)
(5109)
(4106)
(3918)
(3336)
(3217)
(3057)
(2879)
(2817)
(2721)
(2678)
(2654)
(2645)
(2633)
(2552)
(2548)
(2401)
(2320)
(2133)
(2057)
(1924)
(1900)
(1883)
(1880)
(1848)
(1738)
(1681)
学科
(12367)
经济(12363)
管理(7874)
(7315)
(6180)
企业(6180)
方法(5239)
教育(5067)
结构(4817)
教学(4774)
数学(4758)
数学方法(4606)
中国(4138)
理论(3964)
产业(3725)
(3516)
(3266)
(3217)
(3028)
(2992)
学法(2902)
教学法(2902)
产业结构(2901)
政治(2784)
思想(2743)
思想政治(2682)
政治教育(2682)
治教(2682)
德育(2666)
业经(2626)
机构
学院(52709)
大学(51296)
(18082)
经济(17659)
研究(17288)
管理(15998)
理学(14251)
理学院(13978)
管理学(13476)
管理学院(13382)
(11072)
科学(10862)
中国(10670)
(10577)
师范(10477)
教育(8745)
(8739)
师范大学(8348)
(8276)
技术(8106)
(8078)
研究所(8071)
职业(7601)
(7359)
中心(7287)
北京(7088)
业大(7056)
财经(6676)
(6583)
(6265)
基金
项目(34920)
研究(28671)
科学(27538)
基金(23114)
(19665)
国家(19442)
教育(16805)
科学基金(16603)
社会(16574)
社会科(15571)
社会科学(15566)
(14936)
编号(13033)
(12750)
基金项目(12037)
成果(11432)
课题(10633)
自然(10054)
自然科(9826)
自然科学(9824)
自然科学基金(9670)
资助(9561)
(9267)
重点(8692)
大学(8542)
(8164)
规划(7838)
项目编号(7724)
(7584)
(7564)
期刊
教育(19778)
(19086)
经济(19086)
研究(16560)
中国(13673)
学报(7799)
科学(7097)
技术(6544)
职业(6405)
大学(6369)
(6275)
(6161)
管理(5726)
学学(5674)
农业(4206)
财经(3724)
技术教育(3710)
职业技术(3710)
职业技术教育(3710)
(3325)
经济研究(3280)
(3005)
金融(3005)
业经(2981)
成人(2794)
成人教育(2794)
(2763)
论坛(2763)
问题(2673)
(2493)
共检索到7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宇  
学生课程参与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与世界、人与知识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学生课程参与的结构不仅限于认知维度,还包含社会维度和自我维度。但在三个维度上,学生常常处于"公共知识"、"教师权威"和"学生本份"的宰治下,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课程。突破三重宰治,需要展开知识建构式参与、文化批判式参与和存在体验式参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文庭孝  龚蛟腾  张蕊  刘晓英  刘进军  
知识关联是指知识单元(包括文献、人脑等知识载体和概念、词语等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知识关联具有相互性、普遍性、传递性、隐含性、结构性、累积性等特征,是我们认识和利用知识关联的基础。知识关联有多种类型,其中显性知识关联、隐性知识关联、学科知识关联、主题知识关联、知识载体关联和知识内容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昱瑾  
少年宫教育课程结构是指少年宫教育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厘清少年宫教育课程的结构有助于少年宫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少年宫教育系统在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又由于过度依赖经验,课程结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过于依赖经验,课程分类的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少年宫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指向引导少年儿童成为健康快乐的社会人;少年宫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德行素养、劳作技术、人文交流、艺术表现、科学探究、身心健康六大学习领域;少年宫教育课程的类型包括普及型短课程、普及型长课程、提高型短课程、提高型长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庆  
学生的声音在课程决策中长期被严重忽视,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影响课程变革的进程。事实上,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决策的能力。基于对传统课程决策机制的反思,学生参与课程决策日益成为诸多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促进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实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罗明忠  陶志  陈利昌  
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我们需要对课程的内涵做严密的探讨,这基于如下背景:理论探究的混乱;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困惑;课程与教学之关系的难于把握;教育学科体系有序化的任务。探讨课程概念的内涵,在逻辑思路上要依次明确内涵探讨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个概念所指对象的基本定位,从基本属性、结构属性、生成属性三个层次上做完整的分析,基本属性即为定义,结构属性即为课程要素及其关系,生成属性即为课程构建的三个层次。需要把握课程的相对边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林一钢  黄显华  
本文结合西方课程改革的脉络,分析课程领导内涵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课程领导在当前应有的面貌,最后谈谈课程领导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美国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被视为一种最新的后现代教化理论。基于课程概念重建的教化性课程批判地借鉴了德国教学论中的教化思想。从根本上讲,教化性课程是一种复杂性对话,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形成。这种自我形成是一种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精神形成,这可以有效消除教育概念的"社会工程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教化性课程的实施更多依赖于课程研究而非教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唐文和  刘向永  徐万胥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喻运斌  王莉英  
课程建设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其内涵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着设计雷同、标准简单和技术落后等问题。今后应注意树立现代课程观,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芹  
对工学结合概念内涵、特点和类型的理解直接影响实施的方法和效果。工学结合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概念,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等相关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具有相对独特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依据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合作主体作用和现实运行方式等不同维度,可以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分为紧密型、松散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双主体型(双元)等不同类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景坤  张双喜  
本文对 2 0世纪末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中新出现的一个术语———“专业镇”进行了分析和重新界定 ,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专业镇划分为内生型与嵌入型两种类型。之后从多方面比较了两种类型专业镇的差异 ,以期在专业镇建设过程中能够根据专业镇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燕萍  张永安  
战略并购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是以国家和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大于各自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为目的,包含并前规划、并购交易、并后整合全过程,通过协同效应(学习效应、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实现最终目标的并购。战略并购的动因包含引致性动因(共享资源和分散风险的诱导)和驱致性动因(国家和政府的驱动)两种。根据战略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社会影响力和技术能力的不同,企业战略并购可分为"高攀"型战略并购、"对等"型战略并购、"整合"型战略并购三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