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9)
2023(13505)
2022(11635)
2021(10648)
2020(8950)
2019(20234)
2018(19600)
2017(36606)
2016(20774)
2015(23491)
2014(23307)
2013(22016)
2012(20096)
2011(17980)
2010(18049)
2009(16309)
2008(15760)
2007(14193)
2006(11932)
2005(10286)
作者
(59629)
(50003)
(49677)
(47250)
(31213)
(24229)
(22832)
(19641)
(18598)
(17696)
(16741)
(16544)
(16280)
(15604)
(15437)
(15411)
(15150)
(14768)
(14546)
(14228)
(12736)
(12124)
(12016)
(11426)
(11361)
(11223)
(10991)
(10962)
(10325)
(10057)
学科
(72813)
经济(72731)
管理(54697)
(51482)
(41543)
企业(41543)
方法(35322)
数学(31272)
数学方法(30883)
(21695)
(20202)
中国(19981)
业经(16654)
(16555)
贸易(16553)
(16403)
(16117)
理论(15039)
农业(14448)
教学(13499)
地方(13246)
(13223)
(12992)
财务(12968)
财务管理(12937)
技术(12656)
企业财务(12217)
教育(11599)
环境(11525)
(11309)
机构
学院(290375)
大学(281989)
(108764)
经济(106426)
管理(103268)
研究(92018)
理学(90529)
理学院(89418)
管理学(87451)
管理学院(86947)
中国(65837)
科学(60946)
(57650)
(56014)
(48662)
业大(48304)
(47585)
农业(45023)
研究所(43876)
(43300)
中心(43138)
财经(39938)
(39546)
师范(38964)
技术(38397)
(36302)
北京(35043)
(34752)
经济学(33773)
(32622)
基金
项目(198726)
科学(154143)
研究(143650)
基金(139513)
(123616)
国家(122513)
科学基金(103545)
社会(87778)
社会科(83027)
社会科学(83000)
(82368)
基金项目(74595)
教育(71364)
(68965)
自然(68303)
自然科(66786)
自然科学(66761)
自然科学基金(65571)
编号(60418)
资助(56085)
成果(47785)
重点(46159)
课题(43308)
(43073)
(42644)
(42611)
创新(39479)
科研(38993)
大学(38182)
计划(37698)
期刊
(111566)
经济(111566)
研究(75251)
中国(56453)
学报(52280)
(49931)
教育(46337)
科学(44020)
(38484)
大学(38348)
学学(36220)
管理(34776)
农业(34016)
技术(28223)
(20877)
金融(20877)
业经(20341)
财经(19556)
经济研究(18992)
(18230)
职业(16979)
(16898)
(15366)
问题(14969)
业大(13497)
商业(13493)
科技(13411)
技术经济(13074)
(12801)
(12550)
共检索到402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静  
从学生视角出发,构建中高职教学有效衔接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衔接、评价衔接、能力衔接5个维度18个因子。通过提出假设与变量设计,以高职院校中职起点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修正,探索性得出中高职教学有效衔接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衔接、能力衔接3个维度17个因子,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衔接、能力衔接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云秀  陈保荣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如何使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和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确定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有效衔接对策:培养目标纵向延伸和培养规格横向发展;依据产业升级调整专业设置;从产业需求角度研究工作岗位确定课程;拓宽招生渠道增加自主招生、推荐入学、保送升学等形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肖艳婷  雷姗姗  
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表现为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中高职课程各自为阵、课程设置缺乏对接意识以及课程衔接缺乏必要的基础和手段。中央集权的职教课程管理体制、社会配合程度低、生源的素质差异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方式不合理等是制约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几个主要因素。据此可以从制定有利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制度、建立多元参与的沟通平台、改革教学管理、课程的模块化设置与系统化开发等方面促进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刁洪斌  于进亮  
文章在总结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集团化办学开展中高职衔接的实践和成效为例,针对制约高职院校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谈竹琴  王友良  
文章阐明了中高职衔接和课程衔接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论述了课程衔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地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陕西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障碍,如中高职衔接缺乏整体设计、衔接管理与监督不到位、专业衔接与课程对接契合度低、院校间互动沟通机制不顺畅等。中高职院校之间应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专业与课程对接,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与沟通交流平台等,促进中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东  
文章对江苏地区目前主要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五年一贯制"模式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江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发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更新、制度保障、专业与课程建设及质量监控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仙乐  
本文从衔接形式、衔接内涵、衔接方式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高职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构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爱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1期中撰文,归纳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按发文时间顺序,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政策文件主要有:1.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第一个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文件。2.1993年中共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爱英  
本文归纳了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简单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指出,讨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在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无法正常完成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优化内部结构、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积极树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发展以及注重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理念,分析当下中高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层次性不清晰、专业设置缺乏整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制度偏失等具体问题,继而提出通过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等对策来促使中高职实现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消除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构学生文凭提升的障碍,确保学习职业教育课程不会进入死胡同,为中职毕业生提供顺畅的升学路径是当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蕾蕾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标准的衔接,需要在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及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相应的衔接上的标准。弄清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异同之处,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衔接标准,加强中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并加强中职学校、高职学院、社会三方的协同,通过价值与标准的共享实现育人节奏的同频共振,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和平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要求。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