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2)
- 2023(15344)
- 2022(13163)
- 2021(12297)
- 2020(10523)
- 2019(24169)
- 2018(23897)
- 2017(45598)
- 2016(24933)
- 2015(28630)
- 2014(28933)
- 2013(28243)
- 2012(26651)
- 2011(24196)
- 2010(24474)
- 2009(22541)
- 2008(22566)
- 2007(20410)
- 2006(17856)
- 2005(16389)
- 学科
- 济(105746)
- 经济(105630)
- 管理(68798)
- 业(66640)
- 企(52895)
- 企业(52895)
- 方法(44902)
- 数学(39111)
- 数学方法(38473)
- 农(30819)
- 中国(30597)
- 财(26341)
- 地方(26061)
- 业经(23442)
- 学(21977)
- 制(20960)
- 农业(20618)
- 贸(19613)
- 贸易(19600)
- 易(18934)
- 银(18116)
- 银行(18077)
- 行(17273)
- 融(17270)
- 金融(17266)
- 理论(17085)
- 务(16107)
- 财务(16039)
- 财务管理(15989)
- 和(15988)
- 机构
- 大学(361598)
- 学院(361502)
- 济(144694)
- 经济(141322)
- 管理(135029)
- 研究(125274)
- 理学(115245)
- 理学院(113746)
- 管理学(111341)
- 管理学院(110654)
- 中国(94494)
- 京(77892)
- 科学(77516)
- 财(67821)
- 所(64256)
- 农(63060)
- 中心(58233)
- 研究所(57955)
- 江(57143)
- 业大(53814)
- 财经(53030)
- 范(51481)
- 师范(50975)
- 北京(49545)
- 农业(49220)
- 经(47922)
- 州(45883)
- 院(45027)
- 经济学(43780)
- 师范大学(40797)
- 基金
- 项目(235148)
- 科学(184331)
- 研究(173371)
- 基金(167627)
- 家(145719)
- 国家(144410)
- 科学基金(123319)
- 社会(107627)
- 社会科(101781)
- 社会科学(101754)
- 省(94298)
- 基金项目(88536)
- 教育(82110)
- 自然(79527)
- 划(79316)
- 自然科(77696)
- 自然科学(77666)
- 自然科学基金(76231)
- 编号(71895)
- 资助(69233)
- 成果(59780)
- 发(54408)
- 重点(53782)
- 部(51854)
- 课题(51169)
- 创(48892)
- 创新(45554)
- 科研(45257)
- 大学(44644)
- 教育部(44253)
- 期刊
- 济(166840)
- 经济(166840)
- 研究(109058)
- 中国(77541)
- 农(58147)
- 学报(56559)
- 财(53259)
- 科学(52108)
- 教育(49784)
- 管理(49518)
- 大学(43070)
- 学学(40132)
- 农业(39605)
- 融(35468)
- 金融(35468)
- 技术(32999)
- 业经(28526)
- 财经(26162)
- 经济研究(25386)
- 经(22546)
- 问题(22184)
- 业(20735)
- 图书(17929)
- 技术经济(17689)
- 版(17574)
- 贸(17439)
- 统计(17025)
- 理论(16901)
- 商业(16383)
- 资源(15966)
共检索到552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林芹
学生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文主要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学生欺凌问题,首先介绍学生欺凌的普遍性与发生特点,其次阐释学生欺凌的个体心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包括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因素、校园与班级环境、教师认知信念与态度、同伴过程等,最后提出学生欺凌防治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学生欺凌 心理-生态环境机制 预防干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玥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心理学 形成机理 干预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生行为 心理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蕊 石艳
为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循证实践的研究思路引入其2019年所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报告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循证实践的、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该模型以大样本的调查证据、区域性的研究性证据以及典型的实践性证据这三类证据为基础,以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涵盖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应用三个环节。基于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出全球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校园欺凌防治的9个有效要素,为全球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有效证据。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志妍 张珊
西班牙"反网络欺凌项目2.0"是基于证据的实验性防治青少年网络欺凌项目。在行动路径上,项目确立从认知导向行为的目标体系,构建模块化的活动课程,帮助学生认知网络欺凌的概念、角色,分析欺凌行为的后果,探索应对欺凌行为的策略,并以合作教育游戏2.0模拟实践强化,体验式培育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项目采取了模块课程育人、专业队伍支持、游戏活动强化和政策环境保障等几项反网络欺凌行动策略,在预防和减少网络欺凌和提高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为防治校园欺凌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 教育游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倩 程乐 田甜 邬燕楠
学校是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主战场,教师是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一线执行者。然而,当前学校和教师在欺凌防治工作中常处于回避、缄默和被动的状态,理应深入探究一线教师在实际欺凌防治工作中的现实困境,剖析背后所隐藏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机制问题,包括赋能机制未完善、问责机制不合理和合作机制未形成等。为此,基于问题剖析和成因梳理,提出多维度赋能教师、合理化问责机制、建立欺凌“零容忍”合作机制和普及“修复性正义观”等解困思路和改进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耿申 王薇
欺凌行为的形成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轻到重的酝酿、发生和发展过程。欺凌"先兆"是欺凌种子—欺凌初发—欺凌萌芽的欺凌行为生发过程,这一过程是防止产生严重后果的标准欺凌事件的关键。经过北京市朝阳区三轮实验研究,形成"识别要素"+"消解策略"的欺凌"先兆"应对框架。在学校预防实践视角下,认识到欺凌"先兆"的普遍性和欺凌是可防可控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细化和操作化,是预防欺凌应当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
欺凌先兆 识别 消解 实验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会会
教师是预防、干预校园欺凌的关键力量与能动主体,其参与之于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生态系统模型和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框架作为理论框架与编码依据,分析了教师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实际参与欺凌治理的现状,发现教师的知行困惑为:认知"止于文本"而应对现实情境中各类欺凌的能力不足,身处学校场域与执行一线而感到角色"不堪重负",因正式制度舞台中既有规则对权能的框束而选择参与"浅尝辄止",受非正式制度舞台中家庭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而认为合作"有心乏力"。为打通教师欺凌认知与防治行动的藩篱,可提供直接与间接支持增强教师知能对全面反欺凌的适应性;细化实体与程序规定为教师设置明确、恰切的反欺凌角色;加快建立教育惩戒制度,赋予教师参与校园欺凌治理所需的权力;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规则,优化"家-校-社"合作的合法性逻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鸿志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主体在亲密关系缺失、自我认同感的混乱、家庭和事业等方面引起的社会角色冲突等诱因之下做出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应当从培养亲密关系、强化自我意识、重构社会角色等方面入手有效防治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利用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进行探析,既符合人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为防治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提出对策,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菲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同辈群体关系失序的表现。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很多,其中欺凌者的道德缺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致因。欺凌者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情感冷漠。友爱是重要的人际交往伦理,它以善意为起点,以共同生活为路径,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内含了人的是非观、他者意识和包容品质。这对于防治校园欺凌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育世界中友爱伦理的培育,应该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德育对策。
关键词:
校园欺凌 道德缺失 友爱 德育对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白凯
旅游目的地意象自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以来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此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对此类研究成果的述评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构成和发展过程,提出"destination image"的翻译应体现该概念的心理学构成,从旅游者心理研究角度将其译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着力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成果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意象形成中的讯息加工过程及阶段模式。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意象 心理学 属性定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是伴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网络欺凌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再加上被欺凌者大多常保持沉默,使网络欺凌更为普遍,更加复杂隐蔽,也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欺凌需要综合治理,但根子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预防网络欺凌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责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以及生命教育、同情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青少年 预防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梦雪 刘晓
如何减少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以职业学校学生在欺凌行为表现上的性别差异为切入点,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校园欺凌的性别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园欺凌的发生率""校园欺凌的成因""校园欺凌的形式""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校园欺凌的时间、地点"以及"校园欺凌的手段"这六个欺凌维度上均存在性别间的差异。据此,学校应根据学生性别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治对策,并通过"双性化"教育和积极组织联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健康的交际理念。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园欺凌 性别 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