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
2023(1383)
2022(1207)
2021(1318)
2020(1048)
2019(2434)
2018(2090)
2017(3597)
2016(2662)
2015(3630)
2014(4026)
2013(3172)
2012(2864)
2011(2518)
2010(2664)
2009(1933)
2008(1723)
2007(1659)
2006(1257)
2005(1156)
作者
(5922)
(4750)
(4589)
(4573)
(2973)
(2324)
(2301)
(1947)
(1914)
(1790)
(1697)
(1684)
(1581)
(1568)
(1563)
(1504)
(1477)
(1468)
(1423)
(1325)
(1323)
(1285)
(1178)
(1170)
(1168)
(1134)
(1089)
(1064)
(1054)
(1005)
学科
教学(4869)
教育(4807)
管理(4458)
(4200)
经济(4191)
理论(3608)
学校(3532)
学法(3333)
教学法(3333)
政治(3129)
思想(3122)
思想政治(3101)
政治教育(3101)
治教(3101)
德育(3090)
(2903)
学理(2778)
学理论(2778)
中国(2771)
技术(2289)
高等(2134)
(2125)
企业(2125)
方法(2046)
数学(1944)
职业(1898)
数学方法(1856)
职业技术(1832)
技术学校(1765)
高等职业(1751)
机构
学院(34380)
大学(25340)
职业(13835)
技术(11689)
职业技术(10346)
技术学院(10223)
研究(8245)
(7979)
经济(7634)
管理(7375)
理学(6152)
(6095)
教育(6044)
(5996)
(5989)
理学院(5989)
师范(5955)
管理学(5670)
管理学院(5616)
(5331)
中国(5176)
科学(5163)
师范大学(4503)
(4139)
(4064)
中心(3899)
北京(3872)
研究所(3705)
财经(3259)
业大(3229)
基金
研究(19732)
项目(19584)
科学(15590)
教育(13965)
编号(11365)
(10705)
基金(10645)
课题(9740)
社会(9473)
成果(9345)
(9267)
社会科(8739)
社会科学(8737)
(8610)
(8142)
国家(7973)
科学基金(6961)
规划(6473)
(6029)
项目编号(6018)
(5925)
高职(5590)
研究成果(5539)
年度(5482)
基金项目(5441)
(5208)
重点(5179)
大学(5159)
(4966)
(4960)
期刊
教育(20139)
中国(12426)
职业(10461)
研究(8612)
(7861)
经济(7861)
技术(7265)
技术教育(6097)
职业技术(6097)
职业技术教育(6097)
(3992)
论坛(3992)
职教(3403)
学报(3246)
(3071)
成人(2999)
成人教育(2999)
大学(2893)
科学(2733)
(2635)
管理(2598)
(2500)
金融(2500)
学学(2420)
高等(2005)
财经(1910)
农业(1887)
(1689)
高等教育(1532)
(1390)
共检索到4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消除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构学生文凭提升的障碍,确保学习职业教育课程不会进入死胡同,为中职毕业生提供顺畅的升学路径是当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优化内部结构、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积极树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发展以及注重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理念,分析当下中高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层次性不清晰、专业设置缺乏整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制度偏失等具体问题,继而提出通过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等对策来促使中高职实现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源北  
问题一,教育层次价值取向的社会共识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为此,要本于教育原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价值的共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本于教育原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价值的认同,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同时,提升一线劳动者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二,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中高职衔接缺乏基础支撑。为此,要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衔接的契合度。专业设置应根据职业、行业、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中职的专业应更加针对职业,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设置,划分更细、知识面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甜甜  
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大重要部分,两者的有机衔接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告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对该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设计,分段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方案;建立衔接管理制度和中高职师资常态交流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刘建花  
中高职有效衔接是我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培养目标描述过于宽泛,差异性不明显;中职升高职的通道不畅;中高职专业尚不能有效衔接;中高职课程重复、脱节、断层现象严重。建议建立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制度;提高中职升高职比例,实行多样化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合理对接中高职专业目录;采取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士明  刘建花  
祝士明、刘建花在《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6期中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缺乏可操作性。2012年,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源北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制约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教育层次价值取向的社会基础根深蒂固、中高职专业设置契合度较低、国家职业标准及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错位、中高职教育科学体系缺位,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