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0)
- 2023(3464)
- 2022(2945)
- 2021(2840)
- 2020(2247)
- 2019(5075)
- 2018(4876)
- 2017(9114)
- 2016(5218)
- 2015(6089)
- 2014(6016)
- 2013(5397)
- 2012(4929)
- 2011(4416)
- 2010(4671)
- 2009(4271)
- 2008(4212)
- 2007(3987)
- 2006(3517)
- 2005(3256)
- 学科
- 管理(17414)
- 业(17140)
- 济(16660)
- 经济(16634)
- 企(15853)
- 企业(15853)
- 方法(6332)
- 教育(5626)
- 农(5500)
- 中国(5155)
- 业经(5144)
- 数学(4789)
- 数学方法(4643)
- 制(4566)
- 理论(4559)
- 财(4494)
- 策(4297)
- 划(4035)
- 农业(3621)
- 经营(3607)
- 技术(3559)
- 地方(3482)
- 教学(3368)
- 银(3294)
- 银行(3294)
- 人事(3283)
- 人事管理(3283)
- 贸(3261)
- 贸易(3253)
- 务(3228)
- 机构
- 学院(72050)
- 大学(71253)
- 管理(28946)
- 济(25844)
- 理学(25412)
- 经济(25136)
- 理学院(25086)
- 管理学(24566)
- 管理学院(24413)
- 研究(21745)
- 中国(16461)
- 京(14798)
- 科学(12222)
- 财(11891)
- 范(11785)
- 师范(11705)
- 江(11545)
- 中心(10303)
- 所(9901)
- 财经(9602)
- 州(9385)
- 师范大学(9261)
- 北京(9210)
- 研究所(8944)
- 农(8834)
- 教育(8790)
- 经(8673)
- 技术(8422)
- 业大(8391)
- 院(8009)
- 基金
- 项目(45986)
- 科学(37607)
- 研究(37033)
- 基金(33105)
- 家(27868)
- 国家(27559)
- 科学基金(24464)
- 社会(23180)
- 社会科(21773)
- 社会科学(21765)
- 教育(19504)
- 省(17937)
- 基金项目(17090)
- 编号(16712)
- 划(15586)
- 自然(15340)
- 自然科(15041)
- 自然科学(15039)
- 自然科学基金(14804)
- 成果(14501)
- 资助(12947)
- 课题(12057)
- 部(10572)
- 项目编号(10552)
- 年(10380)
- 重点(10217)
- 大学(10134)
- 创(9968)
- 规划(9796)
- 性(9670)
共检索到11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银光 赵舒月 杜时忠
本研究以学生道德行为的层次结构为核心问题,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冲突情境和道德抉择能力三重基础及道德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相互竞争的心理机制,分析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日常冲突情境中会表现出差异性道德行为,包括外在情境催发的情绪性道德行为、基于利益权衡的理智性道德行为和道义观念主导的信念性道德行为,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层次性逻辑结构及综合性影响要素要求学校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道德冲突和规范层次三种依据,掌握知识、生活和教育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规范并将之应用到日常道德冲突之中,顺利实现道德情绪的稳定和道德认知的深化,从而在个体和整体层面实现道德行为的有序提升。
关键词:
道德行为 日常生活 学校德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敏 周生江 于海涛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坚韧、严谨人格维度和协调性、集体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利己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活跃、坚韧人格在协调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活跃、坚韧、严谨人格在集体性、利己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人格在进取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严谨人格在公德观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人格在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
道德价值观 人格 道德行为 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燕
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大学生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关系,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大学生道德行为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状况实际水平的客观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在思想活跃最前端的当代大学生,其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素月 罗生全 赵正
教师道德是基于时代变迁的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遗传"与"变革"的双重特性。教师职业经历着从"无"到"有"到"专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教师个体经历着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到"专业人"的身份变迁与认同。教师道德具有多层次发展逻辑,体现在"社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职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以及"专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教师道德发展遵循从社会道德到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的多层次发展逻辑,具有内在的历史统一性与自我统一性。在当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教师道德的三大范畴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趋势逐步走向内在统一,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依然是教师专业道德得以有效发展的恒久基础与必要条件。
关键词:
教师道德 社会人 职业人 专业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芳艳
潜道德是相对于明道德、显道德而言的,正如潜规则与明规则、显规则的关系。吴思先生在其《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潜规则"的概念。又在其《血酬定律》中对"潜规则"做了明确的定义: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如此,大学生的潜道德可以理解为隐藏在正式道德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乔伟丽
现阶段,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取得了实质性发展,也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奠定了基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重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存在的社会氛围不理想、企业实习环境复杂、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双师型"教师较少、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从企业文化引领、师徒共同实习、加强学校教育、以师育徒、科学评价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关键词:
职业道德行为 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关键词:
道德成长 道德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新华 张飞
首先讨论"知识"语义环境的涵义和主要表现,继而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含义与特质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四者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源流状态,在此背景上进而探讨知识与其他重要概念即心智因素的语义联系,最后集中研究处于知识语义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关系以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以认知域为横坐标、知识层面为纵坐标,对"数据-信息-知识Ⅰ(模糊知识)-知识Ⅱ(明晰知识)-智慧"连续统一体进行语义-逻辑分析的层次模型,并以此层次模型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在不同逻辑层次上"知识"及知识相关因素的动态运动机制和递进跃升规律,重点包括数据的筛选和聚合、从数据萃取信息、信息内化为知识Ⅰ、知识Ⅰ向知识Ⅱ的转...
关键词:
知识 信息 数据 语义环境 逻辑层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消费观 逻辑层次 工具 价值 本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田舒蕾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点在于专业建设。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满足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之举,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环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遵循自身基本逻辑,坚持转型与塑型并举、传承与发展并重、融合与创新并行。强化机制构建,构建专业标准体系,形成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专业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规范专业建设评价,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可为路径,坚持办学方向、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不变,提升专业建设支撑力;坚守职业性和高等性两种属性,强化专业建设驱动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专业建设内核力。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专业标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文涛 李东红 王以华
本文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3个层次,认为对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字,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的作用;对中层干部管理的中心在于"忠"字,中国人并不忠于专业和企业,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念。要使中层干部忠于上级,儒家用"德治"而法家则用"权治";而高层领导管理的中心则是一个"道"字,道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做人和做企业的合一,以及对提升人格境界的追求。高层领导团体管理的关键在于志同道合。
关键词:
法 忠 德 权 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琳
本文论述了社会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体育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与影响,认为体育可以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培养他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更加健康成熟地走向社会能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体育 大学生 道德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华 朱征 杨朦晰 李艳
领导底线心智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业绩要求的底线目标而忽略道德准则等其他需要优先考虑事项的一种思维模式。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通过分析245对上下级匹配数据发现:当团队领导者底线心智程度较高时,团队成员更可能为获取本团队的利益而实施不道德行为,即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道德推脱在领导底线心智与员工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领导底线心智可能使员工通过在心理上将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归责于作为权威人物的领导者,或者以团队利益为指向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开脱,而减轻道德负罪感和良心谴责。同时,团队成员对团队领导的认同程度越高,领导底线心智的上述影响作用越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加剧团队间的不良竞争,不利于团队间协作,对组织有较大危害。本文的研究结论提示企业,应警惕和纠正领导者的底线心智,培养大局观,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引导,促进团队间的良性竞争与协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文武
本文考虑城乡转型背景下社会网络的信息披露功能,构建个人道德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囿于行为信息传递障碍和滞后性,个人根据社会网络的状态做出行为决策,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城乡转型带来社会网络变动及不确定性,降低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通过主体基模型对群体行为演化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状态显著影响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和演化路径,城乡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割裂表现为声誉机制缺失的负向激励,抑制了个人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入第三方治理后,社会群体的行为演化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强烈的矫正趋势,但并未提高群体行为的平均道德水平。只有进一步增强精准奖惩和精细化治理,社会群体行为的代际演化速度和整体道德水平才会达到更好状态。本研究为城乡转型时期的道德秩序变迁提供了演化视角的经济学解释和社会精准治理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城乡转型 社会网络 道德行为演化 仿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