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2)
2023(6374)
2022(5207)
2021(4732)
2020(3892)
2019(8456)
2018(7908)
2017(14561)
2016(8234)
2015(9083)
2014(8707)
2013(8106)
2012(7240)
2011(6358)
2010(6139)
2009(5331)
2008(5065)
2007(4344)
2006(3645)
2005(3099)
作者
(23970)
(20081)
(19872)
(18774)
(12572)
(9880)
(8859)
(7950)
(7645)
(6913)
(6886)
(6588)
(6474)
(6446)
(6220)
(6105)
(6027)
(6004)
(5869)
(5620)
(5300)
(4793)
(4592)
(4555)
(4549)
(4391)
(4382)
(4313)
(4144)
(3959)
学科
(27776)
经济(27734)
管理(23056)
(22577)
(16342)
企业(16342)
方法(13894)
数学(12803)
数学方法(12689)
(11899)
(9729)
收入(8315)
中国(8275)
农业(7288)
(7049)
贸易(7042)
(6889)
业经(6526)
(5797)
技术(5323)
(5315)
财务(5313)
财务管理(5306)
(5170)
企业财务(5065)
教育(4988)
环境(4772)
(4484)
银行(4453)
产业(4447)
机构
大学(110681)
学院(110375)
(45647)
经济(44934)
管理(41632)
理学(37664)
理学院(37207)
管理学(36450)
管理学院(36288)
研究(35939)
中国(25863)
(25661)
科学(23790)
(22268)
业大(21285)
农业(20577)
(20226)
(18248)
研究所(17087)
中心(16732)
财经(16539)
(15568)
(15440)
经济学(14791)
农业大学(14318)
(13931)
经济学院(13769)
师范(13652)
北京(13352)
(12823)
基金
项目(83337)
科学(66018)
基金(62235)
(56791)
国家(56276)
研究(55959)
科学基金(48039)
社会(38108)
社会科(36145)
社会科学(36136)
基金项目(33733)
(32485)
自然(32379)
自然科(31725)
自然科学(31712)
自然科学基金(31218)
(27936)
教育(26694)
资助(24119)
编号(20649)
重点(18811)
(18381)
(18203)
(16938)
创新(16806)
科研(16776)
大学(16578)
国家社会(16563)
计划(16547)
(15989)
期刊
(41847)
经济(41847)
研究(28671)
学报(24156)
中国(23093)
(21707)
科学(19248)
大学(17974)
学学(17053)
(15058)
农业(14615)
教育(14429)
管理(13282)
财经(8437)
(8055)
(8055)
金融(8055)
经济研究(8033)
技术(7393)
(7281)
业经(7189)
业大(6848)
(6365)
农业大学(6016)
科技(5831)
问题(5814)
商业(5308)
(4821)
技术经济(4787)
(4551)
共检索到152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文凯  郭茜  
本文分析学生工作经历是否影响就业起薪和其他福利,并且分析其作用路径及对其他人力资本的影响。本文采用了OLS方法和基于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方法(ATT)分别进行了估计。使用OLS和ATT分析都得出了学生工作经历对起薪有正面效应的结论,且各类学生工作经历对收入影响有一定差别。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学生工作对起薪起作用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到外企工作的机会以及提高获得面试机会和工作机会的成功率。另外,学生工作经历可能促进证书获取、兼职、成为党员和学分绩点。总之,学生工作对于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综合正面效应。本文对于认识学生工作这种"非正式工作"经验的收入效应有一定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盼盼  张信东  贺亚楠  
基于手工整理CEO职业背景数据,通过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DID分析及PSM再检验得出:有研发工作经历的CEO将提升企业研发投资;外部信息学习机制和内部人员挽留机制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风险承担机制不是影响渠道;有研发工作经历的CEO通过增加研发投资将提高滞后三年的专利产出,尤其对发明专利更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乔锦忠  陈秀凤  张美琦  
通过对五类1000个高层次人才样本的回溯研究,探讨了高等教育经历、早期工作经历和首篇论文对人才"蛰伏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上述三类预测变量对人才"蛰伏期"均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首篇论文是预测人才"蛰伏期"的重要信号,首篇论文发表时间越早、发表刊物越国际化,人才"蛰伏期"越短;高等教育经历和早期工作经历通过优势积累效应对人才"蛰伏期"产生影响,选择国外一流大学就读博士或作为初次工作单位的人才,在发展中占据显著优势,具有国外教育和工作背景的人才,其"蛰伏期"显著短于国内背景的人才;高等教育连贯性和多元化对人才"蛰伏期"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低频流动是人才成长的加速器,但高频流动不利于人才成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冉璐  谢家智  张明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根据是否具有非农工作经历将农民分成两组,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的方法考察两组农民的务农收入差异以及形成原因。结果发现,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务农收入明显高于无这种经历的农民,在收入分布的高端这种差距更为凸显;对于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已取代传统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禀赋成为决定其务农收入的重要因素;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更善于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更能由此获得更高的报酬;特别是在迈向高收入阶段时,对于关系网络的运用已经成为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拉开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咏梅  李佳丽  
本文利用CGSS2008年的数据,分析父母的政治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子女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是官员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只比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高2个百分点,且不显著。但是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能力的控制且加入父母官员和高校等级的交互项后发现,同是来自等级较高的大学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高出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12.65个百分点,对于高校等级低的大学毕业生,官员的子女收入则略低于非官员的子女收入。说明父母的官员身份对大学毕业生子女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政治资本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父母是官员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有制单位的机会是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德松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考察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仅在于非农工作自身的集体化作业性质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广泛的人际接触机会,而且非农工作经历调整和改变了个体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态度和能力。采用最新发展的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发现,非农工作经历对于形成农民间社会关系网络差距具有重要影响,贡献率可达8.67%,仅次于党员身份、教育程度以及性格因素位列第4。这一结果表明,在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尚昆  郑辛迎  杨汝岱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林海  陈会文  
估算了中国1998~2012年30个省份的CO_2排放量,利用全国30个省份多个指标数据,考察了金融深化和CO_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首先以人均GDP和金融深化指标为解释变量考察金融深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然后在模型中加入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采用滞后期工具变量来控制有关变量的内生性,最后运用GMM方法研究了金融深化、经济增长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深化与中国CO_2排放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而证实了中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成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与对外开放度对我国碳排放成负相关关系。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脱钩收入补贴对粮食生产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试图回答脱钩收入补贴是否会影响小麦生产率。为使研究更细致、更严谨,本文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来分析河南省小麦生产率的变化,使用较前沿的IVQR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并利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模型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20092014年,脱钩收入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受资金约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农户无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大学和大师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客体,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中,可能更多的人在关注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大学在培养和成就大师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现有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下,我国大学在吸引大师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如果能够在培养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方面有所突破,则可能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突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良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社会资本中介作用条件下,研究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工作经历能够有效促进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且此种经历对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相对于社会规范与社会参与而言,社会信任对于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民在打工及社会交往期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拓宽打工农民获取高质量、重要信息的社会网络资源,扩大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许莉萍  陈咏昶  
以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创业活动往往离不开跨部门合作,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个体跨部门工作经历对社会创业的影响。通过匹配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数据库(GEM)和其他宏观数据库,本文构建了包含36个国家51448个个体的跨层分析数据,并从创业认知视角研究了跨部门工作经历对个体社会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跨部门工作经历能够通过认知调动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增强个体社会创业机会识别的敏感度和提高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能力,从而促进其社会创业选择;在制度质量较低和文化严格程度较高的国家,跨部门工作经历对社会创业选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部门工作经历的组合对个体社会创业选择的影响有所不同。个体创业认知和制度文化共同决定了社会创业选择,这一结果不仅丰富了社会创业选择的前因研究,也为相关社会创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俊华  
正式入职高职院校之前所从事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或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是专业教师的内隐性资源优势,对专业教学实践具有赋能作用,影响和决定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聚焦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职专业教师发展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职专业教师在获得教师职业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同时,也存在着跨界、转型和在场等诸多具有共性的发展困境:既有职业流动中个体既往经历阐释与自我迭代困难,教师职业能力养成建构与进阶的现实阻滞,还有群体内卷式发展与个体习得性无助的双重矛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陷入困境的原因不仅来自转场者个体对教育场域的适应不良和高职院校组织支持的不足,也来自相关政策执行的刚性不足与落地困境。因此,积极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寻求突围的可行策略就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得人之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良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社会资本中介作用条件下,研究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工作经历能够有效促进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且此种经历对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相对于社会规范与社会参与而言,社会信任对于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民在打工及社会交往期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拓宽打工农民获取高质量、重要信息的社会网络资源,扩大农民享受型耐用品消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娟  李实  
本文借助文献及计量统计工具并回顾知青下乡政策,客观地估计了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1995年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显示,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非知青的收入,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会提高预期收入的观点相悖。本文通过回归法和匹配法剥离家庭背景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后,仍发现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负作用不明显。国家对知青从下乡年份开始计算工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知青群体的收入,使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的非知青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