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1)
- 2023(10055)
- 2022(8269)
- 2021(7825)
- 2020(6244)
- 2019(14805)
- 2018(14831)
- 2017(26453)
- 2016(15687)
- 2015(18167)
- 2014(18387)
- 2013(16997)
- 2012(15726)
- 2011(14668)
- 2010(15415)
- 2009(13519)
- 2008(13281)
- 2007(12203)
- 2006(11052)
- 2005(10248)
- 学科
- 济(61234)
- 经济(61189)
- 管理(33512)
- 业(32485)
- 中国(25051)
- 企(24766)
- 企业(24766)
- 教育(23432)
- 方法(22689)
- 数学(19947)
- 数学方法(19322)
- 地方(18660)
- 农(17573)
- 理论(15516)
- 业经(14318)
- 学(12897)
- 教学(12685)
- 发(12568)
- 农业(11838)
- 技术(10717)
- 地方经济(10459)
- 银(10109)
- 银行(10091)
- 融(10060)
- 金融(10059)
- 行(9886)
- 发展(9873)
- 贸(9853)
- 贸易(9841)
- 展(9743)
- 机构
- 学院(210578)
- 大学(210016)
- 研究(77253)
- 济(75553)
- 经济(73502)
- 管理(71321)
- 理学(60076)
- 理学院(59196)
- 管理学(57493)
- 管理学院(57091)
- 中国(52550)
- 京(48249)
- 科学(46951)
- 范(40872)
- 师范(40584)
- 所(39422)
- 教育(37520)
- 研究所(35583)
- 江(35129)
- 财(33953)
- 中心(33793)
- 农(32871)
- 师范大学(32637)
- 北京(32215)
- 技术(30112)
- 州(28749)
- 业大(28649)
- 院(27779)
- 职业(25908)
- 财经(25842)
- 基金
- 项目(131074)
- 研究(105496)
- 科学(103488)
- 基金(86739)
- 家(74127)
- 国家(73271)
- 科学基金(61982)
- 社会(61469)
- 教育(58403)
- 社会科(57904)
- 社会科学(57892)
- 省(56208)
- 划(48401)
- 编号(47515)
- 基金项目(43791)
- 成果(41517)
- 课题(37934)
- 自然(37648)
- 自然科(36805)
- 自然科学(36798)
- 资助(36782)
- 自然科学基金(36049)
- 发(34306)
- 年(31933)
- 重点(31488)
- 部(29243)
- 规划(28612)
- 项目编号(27982)
- 创(27979)
- 发展(27724)
- 期刊
- 济(91983)
- 经济(91983)
- 研究(74621)
- 教育(68286)
- 中国(60680)
- 农(31449)
- 学报(28994)
- 管理(28576)
- 科学(27353)
- 技术(26143)
- 财(24470)
- 大学(23588)
- 农业(22125)
- 学学(20157)
- 融(19017)
- 金融(19017)
- 职业(18403)
- 业经(16852)
- 经济研究(14521)
- 财经(12485)
- 业(12275)
- 坛(12199)
- 论坛(12199)
- 技术教育(11736)
- 职业技术(11736)
- 职业技术教育(11736)
- 图书(11561)
- 发(11237)
- 问题(11054)
- 经(10878)
共检索到343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范魁元
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其中,学生培养模式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落后、学生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离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多重利益主体,其中教师、学校和政府是影响学生培养模式转变的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因此,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必须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叶继元
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法,从图书情报学(LIS)学科的历史、现况及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三个方面,论证了LIS的核心内容。从文献与知识、信息与知识两方面看,知识的揭示、评价、组织、利用等是其核心内容;从文献的组织程度上看,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各种专题数据库的编制及快报、述评论文的编写是其核心内容;从知识的形态、内容和效用看,知识内容和效用分析、评价、利用等是其核心内容;从组成信息、知识、智能系统的四大要素来看,知识与人员是其核心内容。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课程、人才培养、学科与事业发展的构想。参考文献8。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同同 谭绍华 周桐
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下,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彰显其“类型”属性,形成配套的专业化理论体系、实践整体架构和培育与学生特征吻合的育人能力。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四种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中要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行基础上的培养阶段全程化、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基础上的能力结构完善化、理念引领与制度建设互促基础上的保障机制动力化以及师德品格与技能品质同修基础上的立德树人常态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作为管理学前沿的效果逻辑理论所蕴含的学术智慧和理论张力吸引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对这一前沿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为了帮助国内学者正确理解这一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以该理论的理论渊源为切入点,阐述西蒙教授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和古典实用主义哲学的真理观;然后追踪效果逻辑理论的创始人Sarasvathy教授的研究思路,通过问题空间、成功的专家创业者溯因分析、三种机会观以及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创业过程比较,多构面、多层次地剖析效果逻辑创业决策的理论构架;最后对该理论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霞 徐玉生
本文阐述了现代化与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联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核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系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先进生产力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
关键词:
先进生产力 现代化 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职业院校紧密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明确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些转变,必须在遵守职业教育规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以求更好地坚持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经济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职业院校 转变 培养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季中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季中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四)三种创业机会观及其比较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研究学者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创业就是利用机会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方法或者原材料,以及组织既有技术的新方式)来取得效果。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福岩 李月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大变局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全局上利用大国优势合理调整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更是统筹把握两个大局辩证关系的必然结果;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供给需求协同发力,形成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下国情世情对我国发展作出的全局性谋划,为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根本方案,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入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开关键局面,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子飘 丁孝智
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该区域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专业改造和新专业设置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这样才能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立
在中国这样具有发展中和转轨中双重特征的国家,经济发展机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验表明,形成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内生性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应该把金融发展和金融体系创新提上重要日程,作为构建经济发展机制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制定明确有序的金融发展规划,全面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改革,积极重建地方性金融服务体系,改变金融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制。
关键词:
发展机制 金融体系 金融发展 发展规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变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表现出无法适应拔尖创新人才的现代培养目标,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大学应当坚守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理念?我们应当创立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教育发展目标有显著差距,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能力尚有明显不足,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