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1)
2023(8273)
2022(6365)
2021(6175)
2020(4651)
2019(10493)
2018(10531)
2017(18826)
2016(11639)
2015(13502)
2014(14006)
2013(12504)
2012(11107)
2011(10365)
2010(10656)
2009(9270)
2008(9030)
2007(8464)
2006(7709)
2005(7347)
作者
(29391)
(24256)
(23936)
(23422)
(15323)
(11493)
(11479)
(9578)
(9198)
(8855)
(8354)
(8028)
(7766)
(7694)
(7637)
(7609)
(7517)
(7314)
(7198)
(7039)
(6300)
(5916)
(5804)
(5687)
(5677)
(5449)
(5429)
(5324)
(4886)
(4842)
学科
(36776)
经济(36738)
管理(27128)
(25012)
教育(21103)
中国(18763)
(18139)
企业(18139)
(16243)
方法(15016)
数学(13033)
数学方法(12826)
理论(10807)
教学(9720)
(9489)
(9297)
贸易(9290)
业经(9275)
(9024)
(8462)
农业(8299)
(8157)
(7528)
发展(7434)
市场(7350)
(7307)
地方(6061)
(6049)
金融(6049)
产品(5938)
机构
大学(158295)
学院(154878)
(57357)
经济(55953)
研究(53608)
管理(52814)
理学(45234)
理学院(44608)
管理学(43592)
管理学院(43277)
中国(35380)
(34893)
(32566)
教育(32493)
师范(32398)
科学(29191)
(27909)
师范大学(26558)
(26119)
(24758)
中心(23521)
北京(23269)
研究所(23262)
财经(21942)
(21103)
(19983)
(19798)
技术(19558)
(18875)
业大(18605)
基金
项目(95123)
研究(79682)
科学(77378)
基金(65878)
(55068)
国家(54401)
社会(48750)
科学基金(46866)
教育(46317)
社会科(45789)
社会科学(45777)
(38082)
编号(36592)
(33880)
基金项目(33308)
成果(32530)
课题(28471)
自然(27427)
自然科(26886)
自然科学(26883)
资助(26446)
自然科学基金(26403)
(24351)
(23265)
重点(22566)
规划(22075)
项目编号(21865)
教育部(21221)
(21140)
(21075)
期刊
(67216)
经济(67216)
研究(59357)
教育(57952)
中国(43082)
(21168)
(20247)
管理(19570)
学报(19285)
科学(18042)
大学(16829)
技术(16824)
(14247)
金融(14247)
职业(14214)
农业(14069)
学学(13917)
业经(12461)
财经(11915)
经济研究(11520)
(10377)
图书(9248)
技术教育(8908)
职业技术(8908)
职业技术教育(8908)
问题(8644)
(8497)
论坛(8497)
商业(8235)
(7808)
共检索到24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拉亚妮·奈杜  乔安娜·威廉斯  许心  
不同国家依据市场准则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学生消费者的产生,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价值观。政府支持学生消费者权利的重要尝试体现在高校与学生的合约中,这些合约规定了学生期望获得服务的水平以及他们为之应尽的义务。作者运用布迪厄的理论框架分析了高校的组织特征和运作机制,关注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学术行为的影响。高校为提高市场运作而提供了很多生产和服务信息,通过研究这些信息,作者发现高校常常营造一种特殊形象向即将升学的学生进行宣传,这种形象同时也调整着在校生的预期。这说明信息并非中立,而往往能构建起学生体验的独特概念,影响着学生的身份并强化了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地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凯  
知识是组织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材料和学术生活的基础。传统上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正在发生转向,其商品属性和交换价值趋于增强,成为兼具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性质的一种混合型产品。在高等教育领域,知识商品化具有多种表征形式,侵蚀了高等教育的公共性。本文结合哈贝马斯和布迪厄的理论框架,阐述了以下观点: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是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高校的公共形象和学术人的公共身份的基础,也是基础研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坚持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抵制知识商品化的消极影响,既是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向华  张倩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学生消费者"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是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推进紧密相联系的。"学生消费者"既具有普通消费者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消费者"具有知情权、选择权、收益权以及参与管理权等多种权利。"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很难确定谁是消费者。由于学生学费只是部分教育成本,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学生与教师互相评估,这使得将学生看作消费者面临很多问题。将学生看作消费者会引起学生的短视、逃避责任、学术标准降低与师生对抗等教育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还被界定为原材料、劳动者、学习者、产品、伙伴、利益相关人,等等,但所有这些界定都存在商业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叔亮  
以历史的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为研究脉络,运用内容分析法与常规数据统计分析法,从不同期刊、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三个视角对1960—2010年间两种杂志中两种观念("学生是消费者"与"教育是产品")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析美国大学商业化进程中两种观念的争议历程,结果发现:两种观念长期处于一种不平坦的持续分歧与争议的发展状态;内在需求是两种观念嬗变的决定性因素,外部震荡是两种观念嬗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两种观念对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对传统的大学办学造成威胁并提出警示,两种观念的持续争议与分歧衍生出其他问题以及教育悖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义才  
目前在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收费通行与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并存,在理论上看可以说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性质的高速公路并存,反映的是社会追求效率最优而进行的不同制度安排。任意一条高速公路,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相对于作为私人产品提供,存在有收费成本节约效应和车辆通行效用的相对损失,由此所造成制度绩效不同可以用于其公共产品性质的判别。如果比较两种制度安排在消费者剩余方面的差别,则可以构建起高速公路公共产品性质判别的社会福利模型。应用这种研究可以得出,我国有一部分达到一定通行量的收费高速公路应该转化为免费通行道路,并且应该扩大高速公路政府直接投资的比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翊敏  李蔚  刘容  
本文通过实验设计,探讨了慈善营销中产品与慈善组织的契合度、消费者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以及产品性质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并得出了结论:契合度、熟悉度和产品性质对消费者响应存在主效应,契合度与熟悉度之间、契合度与产品性质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根据研究结论,作者针对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开展慈善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盛兵  
本文介绍了欧洲高等教育专家对新近掀起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研究和认识。他们的观点是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而使高等教育的运营具有市场特征 ,高等教育市场是个“准市场”,市场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混合机构”,学生是最大的消费者 ,高校在市场化竞争中要引入企业会计制度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玲琳  刘莉莉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释义高等教育市场化(Marketisation)是 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变革趋向。随着欧美社会福利主义、新公共管理和经济理性主义等思潮的出现与传播,高等教育商品化、市场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婷婷  郭媛媛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演变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政府和大学纷纷采用了市场化策略来应对高等教育全球竞争,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调整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绩效和要求的提高。虽然大学采用市场策略来提高绩效无可厚非,但同时应恪守高等教育学术性、公平性和民主性的底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雨露在第4期的《北京教育》(高教版)撰文说,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努力提供全球文明公共产品。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并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的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并完全有可能发挥更活跃、更重要的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陶美重  
学生消费者是个有争议的概念。而教育是一种服务产业,教育有其产品和市场,学生是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在教育市场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个关系,学校发展将更多地依赖学生的消费需求。教育消费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最终又转化成学校的产品。确立学生消费者地位,有利于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保护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陆秦  
受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影响,传统上我国高校按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与学生间关系,学校对学生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校规、扰乱教育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处分,而司法救济仅限于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学生权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经过对114份高校与学生教育行政争议与权利救济判例的分析,发现对该处分行为定性的模糊与认识的分歧导致了对学生权利救济的不利。本文以此问题为导向,在辨析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对学生处分行为的外部性特征,尝试澄清处分行为的性质,证成高校对学生违反教育行政法律规范或学校规则所实施的制裁行为是一种教育行政处罚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战军  谢梅  
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且需求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有所创新。不论是从理论和现实经验,还是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来看,都存在着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在深入分析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一些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鸿雁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合理,其突出表现为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分割、不同用人单位供需比严重失衡等,进而引发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与高校负有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因而它们有责任克服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不公平就业政策,打破就业市场分割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