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0)
2023(6363)
2022(5297)
2021(5127)
2020(4041)
2019(9433)
2018(9207)
2017(17919)
2016(9515)
2015(10894)
2014(10804)
2013(10028)
2012(9068)
2011(8095)
2010(7866)
2009(7086)
2008(6955)
2007(6153)
2006(5367)
2005(4472)
作者
(23092)
(19413)
(19261)
(18323)
(12400)
(9429)
(8979)
(7426)
(7388)
(6750)
(6551)
(6440)
(6011)
(5786)
(5733)
(5667)
(5644)
(5588)
(5583)
(5507)
(4748)
(4604)
(4481)
(4426)
(4268)
(4174)
(4145)
(4131)
(3863)
(3781)
学科
(36368)
经济(36216)
管理(26545)
(24723)
(22288)
企业(22288)
方法(15000)
理论(11144)
(11123)
业经(10917)
中国(10621)
(10351)
数学(10275)
数学方法(10113)
地方(8239)
(8183)
(7528)
教育(7468)
农业(7466)
(6742)
财务(6736)
财务管理(6731)
(6536)
企业财务(6384)
(5492)
金融(5489)
经济理论(5260)
(5043)
银行(5043)
技术(5019)
机构
大学(129059)
学院(128668)
(50379)
管理(49553)
经济(49272)
理学(43561)
理学院(42995)
管理学(42269)
管理学院(42015)
研究(38203)
中国(28717)
(26629)
(25294)
科学(21776)
(20541)
财经(20472)
师范(20461)
(18536)
(18414)
中心(18248)
(16682)
师范大学(16577)
北京(16325)
经济学(16313)
财经大学(15337)
业大(15164)
(15139)
研究所(15077)
经济学院(14650)
(14289)
基金
项目(86637)
科学(70282)
研究(70233)
基金(62992)
(52282)
国家(51707)
社会(47177)
科学基金(46129)
社会科(43414)
社会科学(43401)
(34036)
基金项目(34016)
教育(33858)
编号(30093)
(28373)
自然(27260)
自然科(26610)
自然科学(26606)
自然科学基金(26142)
成果(25382)
资助(23519)
课题(20571)
(19785)
重点(19034)
(18853)
国家社会(18689)
大学(18410)
项目编号(18354)
(18274)
(18162)
期刊
(57628)
经济(57628)
研究(40129)
中国(26207)
教育(23508)
(20900)
管理(17025)
科学(15688)
学报(15094)
(13284)
大学(12812)
学学(11458)
财经(10796)
技术(10075)
(9785)
金融(9785)
业经(9468)
(9443)
农业(9008)
经济研究(8848)
问题(7749)
(6768)
图书(6687)
职业(6402)
现代(6033)
资源(5862)
财会(5777)
(5733)
社会(5482)
(5247)
共检索到184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刁益虎  
学生信任通常被视为其个人倾向,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格特质说”还是经济学的“理性选择说”均指向学生“愿不愿”信任的问题,而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生信任则是一个“能不能”信任的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对学生信任差异进行解释,发现学生信任的来源是“关系理性”主导下的社会交换,学生信任的限度在于其社会资本的存量,学生信任的选择是夹杂着理性考量、感性冲动与文化浸染的“社会行动”。因此,一个关于学生信任的“理想类型”应当包含三方面,一是认知层面的“理性预期”,二是情感层面的“信任冲动”,三是催生信任行为的学校组织文化。唯有如此,信任才能成为学校的集体社会资本,培育学生的社会信任将成为可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庆  
社会信任的培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厘清学校教育的作用阈限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在现代性背景下,个体的信任关系需要从特殊主义的人际关系转变为普遍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区别于人际信任的关键就在于,社会信任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丧失对大多数人的信任。学校教育因而具备培育个体社会信任的可能性。在学校场域中,价值观的代际更迭、一般性交流媒介的获得、被信任的连续体验都是影响个体社会信任发展的要素。学校教育可以据此而为,着力培育个体相应的社会信任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国强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文章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厘清社会资本的内涵,探讨其与就业的关系。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探讨开发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期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克明  刘若霖  钟云华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动力机制在于大学生及其家庭为了实现家庭预期利益最大化和用人单位录用决策者为了实现个人预期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增加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来源、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促进工作流动和职业发展;消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损害就业公平、限制大学生择业范围、增加就业成本。应客观看待社会资本的两面性作用,大学生应积累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环境,减少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毛安然  
扶贫贴息贷款与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结合可在短期内为贫困户实现有效增收,因而成为多地扶贫工作的抓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在信用社、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方互信基础上,其中基层政府与贫困户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当前扶贫贴息贷款遭遇贫困户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即受此影响。基于巴伯的信任理论,信任是对文化、责任、能力的期望,因此基层政府需积极应对,以政府转型促进信任关系转型,以扶贫成效重建政府公信力,以产业发展强化信贷经济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余丽燕  Jerker Nilsson  
资本问题关系到中国合作社的未来,农民合作社独特的治理机制导致其存在内生的资本约束困境。本文对农民合作社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案例检验现实条件下中国农民合作社如何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困境。研究发现:合作社的价值理念决定了其财务资本获取是基于其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合作社破解资本约束的内在优势资源,合作社利用社会资本可缓解资本约束的内在的成员激励以及现实中的资本控制问题;成员是合作社的根本,提高整体成员融资参与是破解合作社资本约束的根本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在于社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有效结合,即重视普通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及注意对核心成员资本贡献的激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瞿华  
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及理论随着一系列全球灾难性事件的出现而备受关注。但这一概念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少系统性的理论论证。吉登斯从其建构的社会学元理论出发,运用结构化理论来分析社会转型中的风险概念,认为时空伸延、脱域机制和知识的反思性是现代社会的三大动力机制。在这三大动力机制运作下,尤其是在反思性的作用下,社会发展到了"传统和自然终结"的阶段,从而也就进入了所谓的风险社会时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锐  欧阳东  
本文从宏观的视角介绍了社会资本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先回顾了资本理论的发展并引导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兴起,随后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发展和丰富,最后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的争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欢  王翠绒  
对社会资本的个体和群体,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分析层次进行辨析可知,社会资本应当是社会的"社会性"资本而非个人的"社会性"资本。从社会群体层面来审视社会资本的本质,社会层面的文化规范说将社会资本视为能促使人们互助合作的主观文化或规范,明显优于个体层面的主体能力说与网络结构说,也能更好地实现社会资本理论的逻辑自洽。如果从社会群体层面来考察,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群体规范,它的功能是中性的,能促进群体或网络内部的信任与合作,进而增进彼此的利益。明确社会资本的本质和功能,就可以对社会资本的层次与边界做出限定,将它从公民社会、社区、信任、网络、制度等概念中区分开来,以更好地弥合分歧,实现理论整合,推进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境中,西南联大取得了非凡的办学业绩。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阐释西南联大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西南联大的成功,从内部关系网络视角来看,缘于三校协作无间,倡导教授治校,师生关系密切,学生社团活跃;从外部关系网络视角来看,在于联大不但与云南当地、国内外团体以及校友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而且具有很强的国际性;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来看,则是由于联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和民主创新的习俗惯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光芸  杨龙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社区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社会资本,它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我们有必要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士雷  吴新年  张立超  
针对现在情报界的共同困惑"企业为什么不需要竞争情报",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出发,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和竞争情报的关系,构建了两种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进一步提出了竞争情报发展阶段新的划分方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盛冰  
学校变革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冲突主义的观点、技术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以及市场的观点。结构主义的观点更多地把学校看作是一个保守性的组织;冲突主义观点相对地漠视学校日常生活的现实;技术的观点趋向于用"技术的方法"来改造学校;文化的观点主张把学校塑造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市场的观点重视选择但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对这些理论或模式细致的总结和反思,指出其中一些理论或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种种不足。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修正或补充,从而为当今的学校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理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政  刘天伦  陈子夏  
越来越多的经济现象仅由传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无法完全解释,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家庭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进而影响家庭收入的路径分析,建立了嵌入社会资本的家庭生产函数。并利用多人入户的面对面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的家庭增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促进家庭增收,进而消除两级分化、减少贫富差距等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有效的工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尤靖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由节俭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向奢靡消费观转变。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潜在资本,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来满足消费需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目前对于稀缺公共资源和紧俏商品的消费中,社会资本起着主导作用,这显然不利于消费公平和建立正确的消费导向。因此,社会资本对消费观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