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7)
2023(3183)
2022(2542)
2021(2486)
2020(1936)
2019(4422)
2018(4197)
2017(6995)
2016(4552)
2015(5580)
2014(5875)
2013(5110)
2012(4866)
2011(4520)
2010(4649)
2009(3868)
2008(3821)
2007(3849)
2006(3416)
2005(2889)
作者
(11531)
(9468)
(9367)
(9142)
(6066)
(4578)
(4462)
(3749)
(3707)
(3649)
(3420)
(3222)
(3197)
(3121)
(3010)
(2957)
(2941)
(2899)
(2757)
(2707)
(2564)
(2406)
(2376)
(2306)
(2238)
(2227)
(2223)
(2085)
(2021)
(1998)
学科
(11509)
经济(11498)
管理(8754)
教育(7655)
教学(6185)
中国(6153)
地方(5746)
理论(4919)
(4833)
(4484)
学法(3799)
教学法(3799)
政治(3663)
(3598)
企业(3598)
思想(3573)
思想政治(3495)
政治教育(3495)
治教(3495)
德育(3443)
业经(3404)
(3106)
学理(3078)
学理论(3078)
学校(3026)
农业(2863)
方法(2509)
(2500)
(2498)
工作(2496)
机构
学院(54526)
大学(54255)
研究(20126)
管理(14759)
(14037)
(13805)
师范(13706)
经济(13399)
(13290)
教育(13253)
科学(12906)
中国(12888)
理学(11813)
理学院(11484)
师范大学(11044)
管理学(10971)
(10951)
管理学院(10830)
职业(10623)
技术(10618)
(9987)
中心(9333)
研究所(8997)
(8894)
北京(8585)
(8023)
(7512)
职业技术(7499)
技术学院(7442)
(7229)
基金
项目(33527)
研究(30888)
科学(25154)
基金(18736)
教育(18649)
社会(15685)
编号(15600)
(15506)
(15484)
国家(15212)
成果(14768)
社会科(14490)
社会科学(14487)
课题(13367)
(13182)
科学基金(12423)
(11950)
基金项目(9527)
项目编号(9041)
规划(8887)
重点(8476)
大学(8437)
研究成果(8201)
(8002)
(7891)
(7834)
(7681)
(7338)
资助(7303)
(7128)
期刊
教育(29662)
中国(22293)
研究(20578)
(20531)
经济(20531)
职业(9119)
技术(9003)
(7660)
学报(7517)
图书(6439)
管理(6308)
大学(6285)
科学(6073)
(5838)
技术教育(5649)
职业技术(5649)
职业技术教育(5649)
农业(5466)
书馆(4887)
图书馆(4887)
学学(4703)
(4427)
论坛(4427)
高等(4367)
(3857)
金融(3857)
(3694)
高等教育(3531)
成人(3508)
成人教育(3508)
共检索到98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基于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无视学生、忽视校本、漠视学科等问题。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并综合运用学生、学校、学科三重立场,将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方法,关注学校课程建设的校本性、地方性和独特性,聚焦学科的知识逻辑与学科教育逻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尚锋  
学校空间界定了行动研究的范围、主体和目标指向,教育行动研究既是对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学校空间建立探究关系,也是对作为产物和结果的学校空间的敏感与重新建构,其中包括对构想预设的学校空间的审视与超越、对学校空间实践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对表象性学校空间的发现、展示与改造。在行动研究中,参与者不仅要观察并感知围绕自己身体所展开的一切,而且还将通过反思、审度与重新行动来展示身体本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它是被动的身体与能动的身体在空间里聚合。行动研究的目标指向于教育行动,而学校空间则是教育行动所赖以进行的背景和资源,也是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伴随着一种民主、公正的学校空间理想模型,行动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深入认识并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遵循高深知识的内在发展逻辑、经济社会的外部需求逻辑、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逻辑等三重逻辑。专业动态调整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三重逻辑的耦合规定了专业动态调整的目标、依据、动力和着力点,构建常态机制保障三重逻辑的耦合,进而推进高校专业动态调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婷  徐继存  
学科冲突客观存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当下的课程建设中表现为显性学科利益的冲突与隐性学科文化的冲突。学科冲突既有消极功能也有积极功能,对学科冲突的理性认知与辩证分析是引导学科走向合作博弈,最终实现利益共赢的重要前提。合理应对学科冲突一方面需要转变教育评价理念,消除知识的等级化;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课程制度,构建合理的博弈机制,在达成价值共识的前提下形成教师合作文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素红  
随班就读的课程建设是成功的融合教育的关键。随班就读课程主要分为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和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置的课程。不管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程度如何,都应把普通教育课程作为随班就读课程建设的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李中伟  
大学校长的立场是指大学校长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协调关系、进行决策时基于其所处地位而秉承的态度与价值倾向。大学校长在行使权力、处理校务、配置资源时应秉持公正的立场,从大学基本职能的履行与大学根本任务的实现出发来进行决策。现实中却有不少大学校长主要从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研究方向与团队建设出发进行管理决策与资源配置,这可称之为"学科型"校长;与此相应,那些着眼于学校整体利益和全面发展、善于统筹兼顾的校长则可称之为"学校型"校长。这两类大学校长体现出不同的办学境界,对学校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当今大学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校长值得反思与探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晓宇  
分析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所提出的关于学校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员的六项立场声明,有助于了解美国对学校图书馆员的定位以及对图书馆员所起作用的解读,与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AASL的立场声明中可以发现学校图书馆员对学生发展、学校图书馆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应重视学校图书馆员的作用,通过政府重视相关制度的建设、发挥图书馆协会的作用、学校加强与图书馆员的沟通、增强图书馆员主动性等来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建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蔺红春  徐继存  
准确把握学校课程建设的性质是有效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学校课程建设主要是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构建适切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建设的目的上具有课程指向的校本性,在建设的内容上具有文化内容的整合性,在建设的主体上具有教师主体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华勇  龚润泽  
在实施新课改中,怎样构建新课程学校文化无疑是一个现实的值得探讨的课题。课改实验两年多,我校在营造立体的新课程学校文化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教育:我们的未来》的方向指引下,赞比亚政府不断完善以国家大型选拔性考试为主体的评价制度,启动了多次国家质量调查,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的评价项目,努力推动学校层面的校本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初步建立起"区域、国家、学校"三重维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赞比亚基础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将更多地立足于促进评价者的能力建设,下沉评价主体,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切实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决策,应该有科学化、民主化和道义化的三重价值观照。科学化以理性形式解决"效用最优"的问题,民主化以"满意度最大"的方式解决"谁的效用"的问题,道义化以"底线公平"的方式弥补民主化的不足,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科学化、民主化和道义化三重价值观照互相协调与融合,以构建完备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决策模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路甬祥一、学科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第一个原则,学科建设要考虑面向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与全球性经济竞争的大目标。我国现在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周围的合作伙伴、竞争伙伴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欧洲人来了,美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树生  李建军  
学校文化不能忽视育人功能,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课程文化为核心。课程文化、交际文化、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学校的文化系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恩  
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强调融突之后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生成。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秉持课程因人而生和课程为人而生的基本逻辑。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体现在多元共生的经验取向、复合价值的内生取向、系统建构的整体取向以及成长评价的人本取向几个方面。学校课程建设的和合之道贵在实现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以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合统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录  
第一重境界: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制度建设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指制度建设。具体说,就是指法律法规、制度规则、流程程序。"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的理论,都是说制度建设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有一则小故事,一位喜欢中国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