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6)
- 2023(4247)
- 2022(3168)
- 2021(3339)
- 2020(2509)
- 2019(6120)
- 2018(6247)
- 2017(10202)
- 2016(6674)
- 2015(7917)
- 2014(8040)
- 2013(6998)
- 2012(6309)
- 2011(5837)
- 2010(6332)
- 2009(5223)
- 2008(5129)
- 2007(4752)
- 2006(4398)
- 2005(4085)
- 学科
- 教育(20215)
- 中国(11804)
- 管理(11755)
- 济(11168)
- 经济(11152)
- 业(9695)
- 理论(8638)
- 教学(8562)
- 企(8079)
- 企业(8079)
- 学(5155)
- 农(4876)
- 学法(4624)
- 教学法(4624)
- 发(4515)
- 技术(4170)
- 发展(4100)
- 展(3978)
- 学校(3961)
- 学理(3930)
- 学理论(3930)
- 思想(3899)
- 研究(3826)
- 政治(3793)
- 革(3758)
- 业经(3695)
- 思想政治(3563)
- 政治教育(3563)
- 治教(3563)
- 高等(3557)
- 机构
- 大学(81516)
- 学院(77998)
- 教育(29683)
- 研究(28927)
- 范(23854)
- 师范(23748)
- 管理(21972)
- 师范大学(19593)
- 京(19515)
- 济(18975)
- 理学(18238)
- 经济(18082)
- 理学院(17876)
- 管理学(17365)
- 管理学院(17171)
- 科学(16304)
- 职业(15740)
- 中国(15405)
- 技术(14797)
- 江(14385)
- 所(13933)
- 北京(13575)
- 研究所(12513)
- 中心(12255)
- 教育学(11458)
- 州(11307)
- 职业技术(10856)
- 财(10551)
- 院(10416)
- 技术学院(9763)
- 基金
- 项目(45632)
- 研究(44105)
- 科学(36637)
- 教育(30510)
- 基金(26762)
- 社会(23191)
- 编号(22480)
- 家(21922)
- 成果(21894)
- 国家(21526)
- 社会科(21499)
- 社会科学(21492)
- 省(20208)
- 课题(19628)
- 划(19216)
- 科学基金(17496)
- 年(17252)
- 规划(13918)
- 项目编号(13318)
- 基金项目(13020)
- 性(12235)
- 度(12231)
- 重点(12093)
- 研究成果(12087)
- 部(11802)
- 发(11312)
- 教育部(10974)
- 阶(10858)
- 一(10809)
- 段(10808)
共检索到133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誉嘉 魏玉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大学生实践育人形式,构建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阐释"文本"到"人本"教育范式转换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传统的实践育人的现状,阐述了新时代构建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新时代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基本内容,创新性地探索构建了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文本”到“人本” 范式 实践育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张东娇
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普遍道德教育的有限性和个体德性的可塑性是普遍道德教育形成德性混沌的人为原因。摆脱道德危机必须从降低不确定性开始。消除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而谋道性与谋生性共存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普遍道德 道德教育 德性混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范式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者研究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范式本身应是不定的、动态的,其自身随着新的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的研究范式作为方法论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结果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这既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也不利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应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思维模式,彰显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独特性与研究的自主性。
关键词:
传统道德 道德教育 范式转换 现代诠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燕祥
论文对作为人本教育的技能范式、文化范式、市场范式和未来范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这四种范式对学校创新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作者自己三方面的建议,即学校内部人本教育的检讨、人本教育的革新和教学法的革新。
关键词:
人本教育 学校创新 范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关晶在《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中撰文,指出职业主义和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分析了两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资格鉴定制度等实践层面的差别以及两者在职业观、能力观和资格观上的深层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职业主义是一种传统而经典的职业教育范式,主要存在于一些欧洲大陆的国家,尤其是德语系国家。在职业主义范式下,职业教育呈现如下特点:1.职业教育体系呈较为典型的双轨制形态。2.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过程监控、标准化;教学内容重视培养"职业人"的综合素养;培养方式注重规范化的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卫 成家全 熊兴勇
本文认为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承接古代的学徒制和行会制度,其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源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能力内涵、教育主体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结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开放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向前
高校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教化与内化呈现三种关系状态:契合状态、相斥状态、学生选择性接受状态。在现实的高校环境中,以教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正在向以学生内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转变。道德知识的教育方法、道德教育的实践载体、道德内化的信息环境、学生宿舍区的道德氛围、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共同构建了以学生内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
关键词:
高校 学生道德 内化 教育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建英
社会本位论是我国信息化时代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旨,是提高全民社会责任意识的依据。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社会本位特征,也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成人教育旨在促进全社会成员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构建学习者理论积淀与实践能力的一项社会活动。因此,探讨社会本位论视野下成人教育发展策略,既是社会成员自我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也是教育社会功能实现的必然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将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有悖于大学德育至善价值取向,造成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生存论视域下重新审视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由规范约束向意义引领的教育范式的转换,能够使矛盾由冲突走向融合,彰显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独特性。
关键词:
生存论 大学 职业道德 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将道德规范看成一种外在于个体生活本身的绝对命令,虽然有其哲学与社会学背景,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理论上,这种道德理论否定了道德规范的社会建构性质,割裂了道德与生活、幸福、权利等价值的关系,否定了道德实践中人与情境的价值,将道德实践过程理解成了一种依法则行事的理性或强制过程。在实践中,它导致我们片面强化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儿童自身的需要、权利和意愿,以不道德的方式强加道德说教与道德惩戒,甚至使道德成为某些人控制其他人的精神枷锁,引发激烈的道德冲突和社会震荡。事实上,道德规范始终是情境依赖而不是情境独立的,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始终不能没有善念,而且始终不能放弃在道德规范面前的自主性。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娜 周春国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公共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大学生走出学校后在社会中相互合作、和谐共处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形成了价值观念、思想心态、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的特殊性。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用简单的、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与养成已经很困难,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和面对。而当代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小花 徐喜春
参与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范式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挖掘与发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介入教育体系的设计,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内化认同与自觉践行,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向度。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课程教学主体参与浅层化、校园文化活动主体参与表面化、学生积极性发挥被动化、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对此,要重视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度融入学生主体需要、将朋辈教育模式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联结起来。
关键词:
主体参与 职业道德教育 主体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勇 李伟明
道德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进行着密切的互动。从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传统道德教育,正视其生态偏移的基本表现,借助道德讲堂的启示,关注底线伦理,重视行为感染,实现人本回归,建构道德教育生态理性,实现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的共生,个体力量与整体效应的关联,系统稳定与环境交换的协同,道德需求与道德自学的统一,从而在整体上对传统道德教育实施范式转换。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范式转换 生态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